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细棒、PEEK棒固定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成人枕骨(occipital bone,Oc)~颈椎C4节段进行测试,模拟以下手术及固定状态:①完整状态;②损伤状态: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③坚强固定:寰枢椎均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直径3.5 mm钛棒连接;④PEEK棒:直径3.5 mm的PEEK棒连接;⑤细棒:直径2.0 mm钛棒连接。采用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在完整、损伤和不同的固定状态下,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分别施加1.5 N·m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的纯力偶矩。采用Optotrak三维运动测量系统连续采集标本运动,分析寰枢椎之间角度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采用直径3.5 mm的钛棒,2.0 mm的细棒以及3.5 mm的PEEK棒固定后,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P<0.05)。直径3.5 mm和2.0 mm的棒固定后的运动范围,在各个方向上无显著性差异。PEEK棒固定的运动范围仅在侧弯方向上大于坚强固定(P=0.005),其他方向无显著性差异。3种固定方式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中性区(P<0.05)。各种固定方式之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寰枢关节采用直径2.0 mm的细棒固定,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采用直径3.5 mm的PEEK棒固定,在前屈、后伸、旋转方向上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在侧弯方向上弱于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2.
冲击波诱导人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及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出生后人骨髓基质细胞(hI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增殖与分化的特点;研究适宜能量冲击波对出生后h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抽取健康自愿者髂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hMSCs体外培养。设冲击波组(SW组)与对照组,应用不同能量级冲击波对SW组原代细胞进行处理,根据细胞活力测定与集落形成数量确定适宜的冲击波能量值。应用适宜的冲击波能量处理hMSCs原代细胞并传代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活力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TGF-81、茜素红染色、钙钴法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测定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骨钙素mRNA表达等方法,对SW组和对照组的各代细胞形态、增殖与分化及其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冲击波处理体外原代培养hMSCs的适宜能量为10kV(500)。SW组细胞在冲击波处理后早期分泌TGF-B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SW组与对照组细胞在形态学方面第3代前无明显差别;SW组各代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茜素红染色、钙钴法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等显示SW组细胞的成骨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SW组细胞经冲击波处理后第10天应用RT-PCR方法可以检测到骨钙素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冲击波对体外培养的出生后人骨髓基质细胞具有促进成骨分化的作用,适宜能量为10kv(500),其机制之一为TGF-B1介导的促hMSCs成骨分化作用。10kV(500)能量级的冲击波对体外培养的hMSCs增殖无影响,大于该能量的冲击波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评价几种手术方法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手术治疗的24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病例,其中齿状突Ⅱ型10例,Ⅲ型14例,采用前路齿状突加压螺钉内固定8例;椎板间ATLAS钛缆系统固定或Apofix椎板夹固定、后路寰枢椎融合10例;改良后路Magerl联合Gallie内固定、寰枢椎融合6例。结果术后随访3~30个月,颈椎活动度的保持以齿状突螺钉固定最佳,后路椎板间固定和Magerl联合Gallie内固定病例颈椎旋转度丧失较多;7例出现不完全性四肢瘫患者的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3例,术后D级5例、E级2例,无一例发生脊髓损伤加重及术后感染;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内置物无松动、脱落及断裂,无复位丢失。结论前路齿状突螺钉技术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首选,只有在齿状突螺钉禁忌时才考虑采用寰枢椎融合;坚强内固定是后路寰枢椎融合的有力保障,改良Magerl联合Gallie三点内固定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是实施后路寰枢椎融合的理想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MED)的临床疗效。方法  39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 ,MED组 2 3例 ,开窗手术组 16例 ,术后来院复诊 ,患者填写问卷调查表 ,医生检查患者后填写腰痛疾患评诂表 ,行MRI检查并测量椎间盘突出物的大小 ,比较MED组与开窗手术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为 11个月 (3~ 19个月 )。与开窗手术组比较 ,MED组手术创伤小、术中失血量较少 ;平均住院时间较短 (P <0 0 5 )。两组患者的恢复工作时间和客观临床改善率相似 (P>0 0 5 ) ,术后总体改善率MED组为 70 2 %、开窗手术组为 70 6 %。但MED组患者主观满意率(73 9% )低于开窗手术组 (93 8% ) (P <0 0 5 )。两组间MRI的改变相似 ,术后突出物难以完全消失 ,但突出物变小。结论 MED是一种微创技术 ,临床疗效与椎板间开窗手术相近 ;随访期间 ,突出的椎间盘趋于变小但未消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本科制定AF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类型,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取后正中切口,以伤椎为中心,显露两侧椎板及椎间小关节,椎弓根钉固定伤椎上、下相邻椎体撑开复位;后严格规定卧床时间和内植物取出时间。结果68例患者中,随访10—26mo,平均16mo,均见骨折复位后,高度无丢失,内固定器取出后,均恢复了原有的生活和工作。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根据受伤的暴力及方向,可出现不同的骨折类型,只要严格掌握AF治疗脊柱骨折的原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降低内植物的失效率。  相似文献   
6.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性颈椎病的手术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该科于1999年8月~2006年2月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性颈椎病45例进行随访。16例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25例行前路多节段分段减压,4例选择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再予前路减压融合术。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分别采用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用X线评价前路减压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期颈椎曲度改变情况。结果术前症状皆有明显改善或消失。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达75.3%,颈前路减压患者术后即刻显示颈椎曲度(Cobb角)明显改善(P<0.01)。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受压方向,受压程度决定手术方式,以达到彻底减压,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征症状体征相似于单纯腰椎滑脱,从长期疗效评价椎间盘切除减压的可行性和必行性。方法对1996年3月至2003年1月的58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对照。其中男16例,女42例,年龄14~84岁,平均49.4岁,有外伤史者14例,椎弓根骨折或者峡部不连者30例,假性滑脱28例,设置保守治疗对照组8例,手术治疗50例,全部行后路固定,植骨融合术,其中做腰椎间盘切除减压的设定为第2组,未做切除减压的设定为第3组。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5年,第1组8例症状基本无改善或易复发,第2组26例住院期间症状缓解率并不优于第3组,中长期疗效小于第3组,且断钉、断杆率大于第3组。结论后路椎板切开,椎间盘切除减压是解决椎管狭窄和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但腰椎滑脱的主要矛盾是脊柱不稳,内固定是脊柱稳定的短期办法,而植骨后的融合是脊柱稳定的长期办法,双侧椎板植骨的长期疗效巩固,并发症少,因此,腰椎管探查,椎间盘摘除术在脊柱滑脱者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1例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患者采用早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并行联合化疗。术前Frankel分级:B级12例,C级5例,D级4例。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8个月,死亡2例,其中术后4个月死于突发肺部感染1例,1年后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所有患者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Frankel分级:D级12例,E级9例。3~6个月X线片显示无骨质破坏复发,植骨处均已骨性融合,无内置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结论: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宜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尽早外科干预;在细致的围手术期管理、正确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下,颈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并四肢瘫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1998年6月~2006年10月收治的60岁以上且获得1.5~5年随访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5例,38例并存一种内科痰病,42例并存2种以上的内科疾病.术前控制并存的内科疾病.根据病情分别采用单纯椎管减压37例(一组),椎管减压并小关节,横突间和(或)椎间植骨融合48例,并均采用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固定(二组).对于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8例,经对症及内科联合处理后好转,单纯减压组优良率78.4%;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组优良率84.4%;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51%和20.83%.结论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只要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在全身麻醉下,将患者取俯卧位,悬空胸腹部,做病椎棘突旁2 cm切口,显露小关节突.直视下经椎弓根穿刺.在透视下将椎体扩张,注射骨水泥充填.结果 采用此方法治疗,手术时间短,无穿刺失败和损害神经现象.注射骨水泥时,严格掌握注射的时间并在透视下进行,无骨水泥渗漏现象,术后3 d就可下床活动.术前疼痛得到明显缓解,住院8-9 d出院.结论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所致的压缩骨折具有创伤小、止痛效果好、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