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对2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0~100min,平均50min,切口5~7cm,出血50~100ml,住院时间10~14d。本组28例均获随访,时间4~10个月,平均5个月,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2~18w,均无感染、深静脉血栓、髋内翻、骨折不愈合、褥疮、刀片切割、股骨头坏死、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按Har is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18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9.3%。结论PFNA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固定牢固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前路减压植骨,应用centaur内固定的适应症,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X片、CT或MRI证实致压物来自硬膜囊前方的锥体碎骨块及破裂的椎间盘组织,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应用美国Sryker公司研制的centaur内固定系统固定,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果:本组手术病例,术中无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月,平均12月,植骨达到融合,无断钉及内固定脱落松动。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恢复27例,部分恢复3例,无恢复2例,cobb氏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5°恢复到术后4°,后凸畸形明显纠正。结论:centaur脊柱前路器械在减压植骨的同时行内固定,是一种操作简便、固定确切,稳定性良好的重建脊柱解剖结构的有效方法。它的设计有前凸、后凸和直型板,符合脊柱的生理弯曲及符合脊柱胸腰段的生物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艾瑞昔布超前镇痛用于脊柱手术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0例脊柱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术前30 min口服100 mg的艾瑞昔布,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的安慰剂。术毕予负荷剂量的芬太尼0.001 mg/kg。比较两组术后6 h与12 h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静效果(采用Ramesay评分法评估)、芬太尼消耗量、自控按压总次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6 h与术后12 h的术后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80±0.82)分与(1.85±0.45)分,低于对照组的(3.15±0.91)分与(2.32±0.64)分;观察组的镇静Ramesay评分分别为(2.28±0.59)分与(2.06±0.58)分,低于对照组的(2.63±0.71)分与(2.33±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0~6 h、6~12 h、12~24 h的芬太尼消耗量及自控按压总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27%,低于对照组的21.82%(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采用艾瑞昔布进行超前镇痛可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与镇静效果,芬太尼用量与不良反应均明显减少,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唐旭  雷海 《中外医疗》2008,27(9):12-13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办法.方法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53例,行踝、下胫腓联合固定.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9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时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37例,良11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0.5%.结论 下胫腓联合对维持踝穴的完整及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恢复踝穴的解剖关系及稳定的内固定,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避免后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何平  何晓玲 《中外医疗》2013,32(17):27-2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骨折后生活质量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66例老年骨折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住院治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疼痛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各时间点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协助老年骨折患者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黄光平  戢勇  赖伟  唐旭  吴国勇  田鹏  项舟 《中国骨伤》2014,27(4):345-348
目的:探讨在C形臂X线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微创固定治疗骨盆前后环骨折的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C形臂X线透视下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骨盆前后环不稳定骨折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2~58岁,平均41岁;车祸伤11例,高处坠落伤8例.单纯前环骨折3例,前后环均骨折16例,其中骶髂关节脱位9例,骶骨骨折7例,髂骨骨折2(1例累及骶管).根据Tile分型:C型15例,B型4例.观察内容包括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并发症、功能恢复情况等,固定方法包括骶髂螺钉固定、耻骨支空心钉固定、耻骨联合分离空心钉固定.结果:解剖复位10例,满意复位8例,不满意复位1例.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周,无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发生.根据Majeed功能评价:优12例,良6例,可1例.结论:C形臂X线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固定可靠、无须输血、可以早期功能活动等优点,能很好地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但是对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应有充分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髂骨骨折的分型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在以往诊治髂骨骨折的认识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根据髂骨骨折后骨折部位、损伤机制、稳定情况等不同,将髂骨骨折分为I~V型,其中I型:髂骨边缘骨折;Ⅱ型:髂骨翼简单骨折;Ⅲ型:髂骨翼粉碎骨折;IV型:累及髋臼前柱髂骨骨折;V型:髂骨后部骨折。根据分型标准对71例髂骨骨折进行分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I型5例,Ⅱ型22例,Ⅲ型7例,Ⅳ型8例,V型29例。68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30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3周,61例骨折对位良好,均一期愈合,57例恢复原工作。根据Majeed功能评定标准,优45例,良14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86.77%。结论新型髂骨骨折分型标准具有简单实用的优点,对于规范髂骨骨折命名、选择适宜治疗方式均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钟晓  贾叙峰  黄光平 《四川医学》2020,41(3):231-234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实施手术治疗的80例掌指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组(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费用、骨折愈合效果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A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2个月实施掌指关节功能评价,A组患者掌指关节功能评价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A组患者并发症率2. 50%与B组12. 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关节骨折的效果较单纯使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更好,术后掌指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患者血清中卵泡抑素样蛋白1 (FSTL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41例SS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FSTL1表达。结果 SS患者组血清FSTL1表达水平(2.54±0.30) 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2.08±0.82) ng/ml(P=0.0035);血清FSTL1水平与IgG(r=0.332,P=0.039)、IgA水平(r=0.368,P=0.021)呈正相关;血清FSTL1水平与C3水平(r=-0.319,P=0.045)呈负相关。血清FSTL1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IgM、C4、外周血白细胞、外周血血小板、外周血血红蛋白、类风湿因子(RF)无相关性(P>0.05)。抗核抗体(ANA)滴度1∶160组与ANA滴度1∶320组及抗SSB阳性组与抗SSB阴性组FSTL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间质损害、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关节炎与FSTL1无关(P>0.05)。结论 血清FSTL1可能成为提示SS疾病活动度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小切口椎板开窗减压治疗伴有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症状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9月—2015年1月收治的15例伴有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症状的骨质疏性压缩骨折患者,先行小切口椎板开窗解除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然后直视下经椎弓根穿刺,完成PKP操作.术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ASIS分级评定患者局部疼痛缓解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缓解,神经受压及椎管狭窄症状消失,术中共2节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不适症状.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6±0.4)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ASIS分级为:D级2例,E级13例.结论 PKP联合小切口椎板减压治疗伴有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症状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能有效减轻局部疼痛症状,改善神经功能.为该类患者提供了一种疗效确切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