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Mason-Johnston Ⅲ、Ⅳ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12-2019-02采用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的34例Mason-Johnston Ⅱ、Ⅳ型桡骨头骨折,术中采用Kocher入路,前臂尽量旋前,使桡神经深支远离视野,显露桡骨头骨折,复位骨折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植骨治疗肱骨髁陈旧性骨折不愈合并骨缺损的疗效.方法:2005年5月~2008年6月我科收治由于儿童时期肱骨髁骨折治疗不当演变成的肱骨髁陈旧性骨折不愈合并骨缺损24例,采用常规肘关节内、外、后入路,术中清理折端瘢痕及死骨,植入髂骨块,恢复内、外侧柱的长度及连续性,钢板固定.如合并尺神经炎,则将尺神经松解、前置.结果:功能评定采用HSS评分,优9例,良12例,可2倒,差1例,总优良率87.5%.结论:植骨治疗肱骨髁陈旧性骨折不愈合并骨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肩关节镜下Bankart修补并Remplissage术治疗合并Hill-Sachs损伤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科共采用肩关节镜下Bankart修补并Remplissage术治疗合并HilNSachs损伤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13例,术后随访12个月,并评定其疗效。结果:采用肩关节ASES评分和Rowe评分对13例随访病人的术前及术后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13例病人术前、术后ASES评分为69.8分和93.7分,2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we评分为31.3分和84.2分,2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再发脱位,更远期的结果需进一步临床随访。结论:肩关节镜下Bankart修补并Remplissage术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Bankart合并Hill-Saehs损伤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自行设计前臂悬吊固定带并将其应用于临床,结果该固定带同时解决了上臂贴胸固定和前臂悬吊于功能位2个问题,固定牢固、稳妥,患者感到舒适,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提出前臂悬吊固定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固定工具。  相似文献   
6.
张嫩阁 《护理学杂志》2008,23(10):34-35
对110例肱骨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加压带锁髓内钉治疗,结果患者住院15~45 d,平均20.0 d出院,切口愈合情况均良好;半年随访骨折骨性愈合110例(100%),功能恢复107例(97.3%).无钉孔感染及断钉、滞钉、弯钉等情况发生.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正确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循环、感觉、活动情况.预防钉孔处感染,加强饮食护理及功能锻炼,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自行设计前臂悬吊固定带并将其应用于临床,结果该固定带同时解决了上臂贴胸固定和前臂悬吊于功能位2个问题,固定牢固、稳妥,患者感到舒适,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提出前臂悬吊固定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固定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并交叉穿针外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手术治疗肘内翻畸形儿童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4~13岁,平均7.8岁;术前内翻角度11°~24°,平均(17.50±6.73)°,其中3例较健侧屈曲受限角度10°。均采用肘外侧切口,行肱骨远端髁上外侧闭合楔形截骨,保留内侧3~4 mm宽度的连续皮质,截骨对合后采用交叉克氏针穿针并皮外张力带(交叉针皮外部分在外侧反向折弯并针尾再返折相互钩绕)固定,截骨端外侧形成加压,术后随访比较治疗前后和健侧提携角,采用Laupattarakasem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6例均于术后2个月内骨性愈合,无感染和神经麻痹等并发症,随访时间13~29个月,平均18.8个月,提携角恢复为8°~14°,平均(11.50±3.17)°。Laupattarakasem标准评定术后优14例,良11例,可1例。结论:采用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可以有效恢复肘内翻畸形,交叉穿针并皮外张力带固定可以满足术后早期活动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法间接复位后AO 2.4 mm桡骨远端锁定板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C3型(AO/OTA分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操作技巧。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采用手法间接复位AO 2.4 mm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板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AO/OTA分型C3型患者19例21腕(双侧2例)。年龄31~66岁,平均(45.3±17.4)岁;并发尺骨茎突骨折14腕,下尺桡关节不稳6腕;均为闭合性骨折;发病时间4.5~9 d,平均(6.7±3.5)d。采用Henry切口显露骨折部位,保留关节囊、韧带连续性,手法间接复位,C形臂X线透视关节面复位情况,仍存在塌陷者予以撬拨复位后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板固定。下尺桡关节发现不稳定和并发尺骨茎突骨折者均予前臂旋后位石膏托固定6周。结果:19例(21腕)获得随访,时间7~17个月,平均10.5个月。X线示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尺骨茎突骨折未愈合3例,下尺桡关节不稳0例,1例出现背侧伸肌腱激惹,内固定取出后激惹消除。术后随访观测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关节面和下尺桡关节情况,按照Batra和Gupta评分标准行影像学评定:70分以下3腕,70~79分5腕,80分以上13腕。同时对患者进行主观和客观疗效评定,观测残留畸形和腕关节活动度、并发症情况等,根据Sarmiento改良的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评定术后疗效:优17腕,良3腕,可1腕。结论:AO/OTA分型C3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间接复位可获得良好复位效果,应用锁定板联合穿针可为其提供内固定架支撑式固定以满足早期功能锻炼要求,患腕功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