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讯  涂宏  刘美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154-156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模式在介入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介入室护士级别从低到高设为4个层级,确定各级护士的准入资格、工作业务要求、岗位职责,比较护理分层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介入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介入室各层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分层管理后的各层级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分层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管理后的介入医生对护理人员满意度、介入室各层级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分层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介入室护士层级管理可利用有限的管理条件和资源优化介入室护理人力资源,提高介入室的护理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3D 打印手术导板:该导板依据手术需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制备出的一种具有术中准确定位点、置钉的位置、方向和深度,精确建立孔道、截面、空间距离、相互成角关系及其他复杂空间结构等功能的辅助手术器械,具有获取途径方便、使用方法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 颈椎前路椎弓根置钉:是一种区别于传统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的新型置钉技术,该技术可通过单独前方入路实现颈椎三柱损伤或多节段病变的坚强固定,无需再行后路固定,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背景: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可通过前方入路实现颈椎坚强固定,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该技术操作难度大、风险高,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目的:改良设计一种用于下颈椎双侧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的3D打印导板,探讨其辅助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6具正常成人颈椎标本,男女各3具,行薄层CT扫描后将影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7.0软件,三维重建后模拟设计出C3-C7双侧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钉道导孔,再以颈椎椎体前面、椎体上面前1/2及双侧钩突关节面前1/2骨性结构为标志,反向增厚设计生成导孔基座,形成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导板。经3D打印得到导板实体后,在导板辅助下行C3-C7双侧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将置钉后的颈椎标本再次行CT扫描,通过CT断面影像评价置钉准确性。同时利用Mimics17.0软件比较实际钉道与模拟钉道在横断面的内、外偏移角度(α1、α2)差异及其在矢状面的上、下偏移角度(β1、β2)差异。 结果与结论:①双侧共计60枚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均顺利置入,其中57枚完全位于椎弓根皮质内,判定为0级,准确率95.0%;另外3枚破出椎弓根皮质,其中1级2枚(3.3%),2级1枚(1.7%);②真实钉道与模拟钉道相比,其横断面内、外偏移角分别为(0.867±0.787)°、(0.783±0.79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矢状面上、下偏移角分别为(1.362±1.380)°、(1.314±1.3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提示在设计得到的3D打印导板辅助下可顺利完成下颈椎双侧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且具有良好的置钉安全性。 ORCID: 0000-0003-0124-7585(肖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刮除并植骨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50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刮除植骨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将50例Ⅰ-Ⅱ级四肢骨巨细胞瘤彻底刮除,用3%碘酒在病损腔内反复涂擦,蒸馏水反复冲洗,然后植入自体骨。结果 经2-13年随访,优良率88%,3例复发,无截肢病例。结论 Ⅰ-Ⅱ级四肢骨巨细胞瘤采用该方法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摩托车后座带人,后车轮致伤足跟患者伤情特点,探讨合适的治疗办法。方法:均采用了腓肠神经逆行皮瓣,足底负重创面患者采用了足底内侧皮瓣加腓肠神经逆行皮瓣。肠神经逆行皮瓣蒂部处理采用了两种方法,筋膜蒂皮下隧道行走者1例,混合蒂开放行走3例。跟骨开放骨折,内固定1例。跟腱自跟骨附着处撕脱,钢丝固定于足底1例。结果:2例急诊处理者,创面Ⅰ期愈合,3例非急诊处理者术后3~4周创面愈合。行走无明显跛行,皮瓣显臃肿,影响穿鞋长距离行走。结论:后车轮致伤足跟致残率高,跟骨外露,跟腱断裂,创面难于愈合;腓肠神经逆行皮瓣或加用足底内侧皮瓣结合相应内固定是处理摩托车后车轮外伤足一种可选用的治疗办法,急诊手术有利创面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使用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30例皮肤损伤患者采用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经8~20 d(平均15 d)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均恢复良好,见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毛细血管丰富,触之易出血,无脓性分泌物,创面周围皮肤红肿明显消退.经直接缝合或皮瓣修复后,...  相似文献   
6.
脊柱侧弯是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疾患,脊柱侧弯筛查的目的是在侧弯畸形还不被人们注意的早期阶段检出,从而为患者提供非侵入性治疗如支具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逆行复合组织蒂明道行走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创面的疗效。方法对10例小腿及足部创伤患者采用腓肠神经逆行复合组织蒂皮瓣修复,皮瓣蒂部筋膜面植中厚皮片,采用腓肠神经逆行营养血管、穿支节断血管、筋膜蒂、皮下组织、真皮下血管网混合蒂及皮瓣蒂筋膜面植皮等供血系统,蒂部明道行走。结果 10例患者术后3周皮蒂部夹蒂试验血运无影响后,5例在院内断蒂,5例出院后6~8周来院断蒂。皮瓣均全部成活,其中7例患者获1~3年随访无慢性溃疡发生,患肢功能恢复良好;3例失访。结论腓肠神经逆行复合组织蒂明道行走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创面操作方便,是一种可选用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IRCAST冷加压冰囊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应用AIR-CAST冷加压冰囊治疗,持续24~48小时后改用U形石膏固定2~3周,B组于就诊当时即给予U形石膏固定2~3周。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平均2.5个月。两组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VAS评分优于B组(P<0.05)。结论以AIRCAST冷加压冰囊进行早期局部持续冷敷并固定制动是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长铁  袁旭娟  马勇 《江西医药》2010,45(7):646-649
目的探讨壳聚糖/磷酸甘油(C/GP)复合浓缩自体骨髓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3个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双下肢髁关节面上共制作3个直径4mm、深2mm的全层软骨缺损,自左到右为:壳聚糖/磷酸甘油复合浓缩自体骨髓组(A组),壳聚糖/磷酸甘油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各处死8只,应用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学评分评估缺损软骨的修复情况。结果 C/GP复合浓缩自体骨髓组术后12周、组织切片显示新生组织中可见大量类透明软骨细胞出现,修复组织和周围软骨整合良好。A组各个时间点组织学评分均低于于其他2组(P〈0.05)。结论 C/GP复合浓缩自体骨髓提高了对兔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院自2004年承担南昌市120急救中心急救任务以来,至2008年9月共收治不稳定型骨盆骨折21例,经早期使用骨盆外支架固定,多学科配合救治,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