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的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方法]采集6具新鲜固定湿润成人尸体胸腰椎标本,制成T11-L1,L2~4、L1~3节段标本10个,用自由落体撞击试验造成中间椎体爆裂型骨折,行APF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经椎弓根于伤椎椎体内置入可吸收高分子材料-DL-乳酸与ε-己内酯(70:30)的共聚物(PDLLA-CL)制作的可吸收球囊,注入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行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分别于骨折前、骨折撑开复位椎体成形术后,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中间椎体在前屈、后伸、侧屈状态下应力-应变、轴向刚度变化及扭转应力下刚度的变化。[结果]伤椎经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后,抗压强度均有所增加,前屈为8%,后伸15%,侧屈9.8%,其中以后伸时增加显著(P〈0.05)。治疗后的轴向刚度普遍得到提高,与骨折前相比,前屈增加11%,后伸增加8%,侧屈增加3%。治疗后椎体在扭转应力下刚度小于骨折前,但两者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1)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的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有助于伤椎的重建,术后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接近骨折前水平;(2)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在避免骨水泥渗漏可能导致的潜在危险之前提下,从本质上恢复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伤椎椎体结构的完整性,恢复其高度,从而恢复和维持脊柱的生理弧度,防止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变引起的迟发性腰背痛及脊髓、神经损伤,以从根本上解决单纯用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遗留的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巨型方舱医院短时间内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管理和实践经验,从方舱医院护理质量提升、物资保障、感染防控和人文护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未来巨型方舱医院的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疾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胸腰椎疾病28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9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65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24例,椎体血管瘤(VH)4例。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均即刻消失,术后次日即下床活动。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28例患者均恢复发病前生活方式,无疼痛;影像学检查,病椎高度无明显丢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疾病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椎体成形术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椎体后凸成形术(KP)与椎体成形术(V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椎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5具尸体取20个胸腰段骨质疏松单椎体标本,按配对设计,分配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组(KP组)和椎体成形术组(VP组)。经轴向加载压缩25%,制成椎体压缩骨折,记录制成骨折时的最大载荷及刚度数据。KP组将椎体压缩骨折标本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VP组将椎体压缩骨折标本行椎体成形术。然后将骨水泥强化治疗的椎体再次经万能力学试验机轴向加载,记录治疗后最大载荷及刚度数据。结果KP组和VP组骨折治疗后椎体最大载荷均分别明显高于骨折前(P〈0.01),而椎体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P组与VP组间比较治疗后椎体最大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P和VP均可明显增加OVCF椎体的抗压强度和恢复刚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脊椎标本的离体试验比较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20个骨质疏松性脊椎标本,相邻脊椎配对后随机分配到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组(KP组)及椎体成形术组(VP组)。椎体轴向加载后复制成压缩性骨折模型。两组标本分别按照KP或VP标准技术注入骨水泥。观察椎体原始状态、复制骨折模型及KP或VP治疗后的椎体高度,同时行CT扫描,观察骨折复位、骨水泥分布及渗漏情况。结果:KP组可恢复骨折椎体丢失高度的88%;VP组仅恢复29%,差异显著(P〈0.01)。KP组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呈团块状,未发现有骨水泥外渗漏;而VP组骨水泥分布不规则,4个椎体标本出现骨水泥外渗漏。结论:对于体外椎体骨折模型椎体高度的恢复和减少骨水泥渗漏,KP明显优于VP。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Ⅰ型前胶原基因(Col Ⅰ A1)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eucleotide,ASODN)转染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Col Ⅰ A1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患者自愿捐赠瘢痕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并传代.于6孔板内按32.25×104个/孔的密度接种第4代细胞,根据转染液不同分为4组:A组为脂质体加Col Ⅰ A1 ASODN,B组为Col Ⅰ A1 ASODN,C组为脂质体,D组为空白对照.转染后8 h,1、2、3、4 d分别提取细胞总RNA,行RT-PCR后测定Col Ⅰ A1 mRNA表达量;胃酶消化法提取ECM中Col Ⅰ A1蛋白,ELISA测定其浓度.结果 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榆测显示条带清晰,无杂带、明显的引物二聚体及拖尾现象.Col Ⅰ A1 mRNA相对表达量:转染后8 h,A组小于B、C、D组,B、C组小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筹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1 d,A、B组小于C、D组(P<0.05),A、B组间和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2 d,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3、4 d,A组小于B、C、D组,B组小于C、D组(P<0.05),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l Ⅰ蛋白浓度:转染后8 h,A组小于B、C、D组,B、C组小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1 d,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2、3、4 d,A、B组小于C、D组,C组小于D组(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l Ⅰ A1 ASODN抑制Col Ⅰ A1 mRNA和蛋白表达;阳离子脂质体作为载体有增强效果,促进ASODN进入细胞并在核内分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椎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5具老年女性胸腰段脊柱标本 (T11~L2 ) ,X线摄片无明显病理异常 ,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 (DEXA)测定椎体骨密度 (BMD) ,证实为骨质疏松标本。将标本游离成单个椎体 ,每具标本选择 2个椎体共 10个椎体 ,用材料试验机轴向加载 ,压缩椎体高度 2 5 % ,制造椎体压缩骨折 ,获得椎体原始最大载荷及刚度数据。对骨折椎体进行椎体成形术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骨水泥 ) ,观察骨水泥外渗漏情况。测试骨水泥强化治疗后椎体最大载荷及刚度。结果 :椎体骨水泥平均注入 4 84ml,有 4个椎体出现椎体外骨水泥渗漏。椎体原始最大载荷及刚度分别为 (16 0 6± 2 4 9 5 )N和 (112 2 3± 183 4 )N/mm ;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后椎体最大载荷及刚度分别为 (374 0± 12 15 6 )N和 (96 0 4± 2 33 3)N/mm。治疗前后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明显增加了骨折椎体最大载荷 (P <0 0 5 )和恢复了刚度 (P >0 0 5 )。结论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椎体内注射骨水泥 (PMMA) ,可显著增加骨折椎体的抗压强度和恢复刚度 ,临床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可达到强化骨折椎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周云  章洪喜  唐天驷 《中国骨伤》2006,19(12):760-763
自1984年法国的神经放射学医师Galibert和Deramond经皮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成功地治疗1例C2椎体肿瘤,Vertebroplasty迅速地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有关的椎体压缩骨折的选择趋势。后来又发展了可矫正后凸畸形的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将Vertebro-plasty这一技术应用于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就这一技术的发展概要、临床应用、生物力学、并发症及充填材料等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不稳定性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9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Evans分型,Ⅲ型4例,Ⅳ型12例,Ⅴ型3例,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伤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感染.18例术后随访13个月~4年,无假体松动、再骨折,无髋关节脱位,优良率为88.9%.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小,操作简便,能早期离床活动,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组97例,男57例,女40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9例,患者采取卧床休息,早期即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肝素和尿激酶治疗,2例手术取栓。结果:经治疗7例患肢肿胀在1周内消退,2例严重者2周后完全消肿,无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和规范细致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血栓形成以后溶栓治疗和手术取出静脉血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