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9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总结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并发血管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5家医院接受OLIF手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23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79例,女156例;年龄32~83(61.9±13.5)岁。7例出现血管损伤,其中4例节段血管损伤,1例左髂总动脉损伤,1例左髂总静脉损伤,1例卵巢静脉损伤。结果:失访5例(单纯OLIF 2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例),其余获得随访,时间6~36(15.6±7.5)个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患者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7±2.3)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4±0.8)分(t=7.21,P=0.033);ODI指数由术前的(36.5±7.7)%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9.4±3.6)%(t=8.11,P=0.025)。结论:斜外侧腰椎融合技术为微创腰椎内固定融合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但在其广泛应用的同时尚存在并发血管损伤的风险。术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要谨慎细致操作,才能有效预防血管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 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缓解颈椎病神经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保持颈椎稳定和节段活动。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4年10月我科12例14个颈椎间盘置换术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2~8个月,平均5.2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7例。男7例,女5例。年龄35~62岁,平均50.3岁。单节段置换10例,双节段置换2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单节段置换为(130±50)m in,双节段置换为(165±53)m in(从切开皮肤到缝合皮肤计算)。术中及术后没有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并发症。JOA评分从平均8.6增加到15.8。没有假体下沉和明显偏移。置换节段稳定并部分恢复了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前屈和后伸活动范围是4.68(°3.6~°6.1°);左右侧屈的活动范围是3.51(°2.5~°4.6°)、3.42(°2.6~°4.3°)。CT和M R I随访表明,14个椎间盘中,有2个节段的假体偏移小于1.5 mm,1个节段的假体偏移在1.5~3.0 mm之间。颈椎的生理弧度没有明显丢失。置换节段假体周围未见骨化。结论12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与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最大的不同是患者功能恢复快,没有颈椎活动受限的缺陷。但至少需要5 a的长期随访才能评价假体的功能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CT引导经皮置钉治疗病理性骶髂关节疼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勇  Ebraheim NA  徐荣明  薛波 《中国骨伤》2005,18(11):644-645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治疗病理性骶髂关节疼痛。方法:骶髂关节转移肿瘤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年龄12~83岁,平均53岁。单侧转移5例,双侧3例。肺癌2例,乳腺癌1例,卵巢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横纹肌肉瘤1例,骨髓瘤1例,前列腺癌1例。试行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空心拉力螺钉稳定病理性骶髂关节不稳。术前和术后通过Ennek—ing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29个月,平均18.2个月。均1周内疼痛缓解,无并发症发生,3例术后6个月内死亡,余5例疼痛明显减轻。结论:CT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能有效缓解病理性骶髂关节不稳所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4.
谢辉  胡勇  章伟文  陈宏  王欣 《中国骨伤》2007,20(8):512-514
目的:探讨急性桡尺远侧关节脱位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桡尺远侧关节脱位患者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8~56岁,平均41岁。Galeazzi骨折18例,单纯桡尺远侧关节脱位5例。尺骨头向掌侧脱位13例,向背侧脱位10例。急性桡尺远侧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应用克氏针和(或)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结果:23例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22个月。18例腕痛消失,5例有轻微疼痛及不适。腕关节掌屈(53°±5°),为健侧的(81.5%±5.0%);背伸(51°±8°),为健侧的(83.6%±7.0%);桡偏(13°±4°),为健侧的(76.5%±5.0%);尺偏(27°±6°),为健侧的(77.1%±8.0%);前臂旋前(78°±6°),为健侧的(88.6%±8.0%);旋后(80°±7°),为健侧的(88.8%±7.0%);握力和捏力分别达健侧的(87.5%±6.0%)和(92.0%±7.0%)。20例恢复了原工作,3例改为轻工作。结论: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常合并其他损伤,应用空心拉力螺钉或克氏针是治疗急性远侧桡尺关节脱位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胡勇  阮永平  徐荣明 《中国骨伤》2007,20(8):455-457
目的:探讨浮椎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治疗原则。方法:椎间结构严重损伤、椎体附件骨折伴椎体严重的前侧方脱位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458岁,平均36岁。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1例。早期手术探查及选择不同的内固定和植骨方式,5例采用长节段经椎弓根后路固定,1例采用短节段经椎弓根后路固定;2例采用单纯椎体间植骨,3例采用椎间融合器植骨,1例采用关节突及椎板后外侧植骨。结果: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无术中血管、神经损伤;未见内固定松脱、断裂等并发症。6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后未发生椎体再滑脱。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2例A级者术后无改善,3例由B级恢复至D级,1例由C级恢复至E级。结论:脊柱极度不稳,脊髓损伤可能相对较轻,由于脊髓、神经根可能因逃逸而避免严重损伤,长节段经椎弓根后路固定及植骨融合有利于维持伤椎间的稳定,浮椎损伤早期手术复位容易,椎间植骨能获得较高骨性融合率。  相似文献   
6.
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勇  赵继军  杨述华 《中国骨伤》2006,19(7):440-441
桡骨头骨折是成人肘部最常见的骨折,占肘关节骨折的33%,在成人所有骨折中占1.7%~5.4%。桡骨头骨折还常伴有软组织损伤,如内侧副韧带或骨间膜破裂,当这些组织损伤后,桡骨头就成为维持肘关节轴向和外翻稳定的主要结构。对于不稳定的肘关节,切除桡骨头可发生许多远期并发症,包括桡骨向近端移位,外翻不稳定,肘关节僵硬,肘和腕关节退行性关节炎,肘、前臂和腕关节慢性疼痛。因此,对伴有内侧副韧带和(或)骨间膜损伤的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通常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7.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复杂型髋臼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勇  谢辉  徐荣明  杨立峰 《中国骨伤》2005,18(3):170-171
髋臼骨折系人体最深在的大关节内骨折。若行保守治疗,髋关节头臼的解剖关系难以复位;而手术治疗的效果不确定,术后并发症较多。而复杂髋臼骨折(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CAF)是导致髋关节对应关系改变、头臼吻合机制紊乱的严重损伤。近年来,随着开放复位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成熟,髋臼骨折的远期疗效有了显著提高。有资料统计,其满意率为74%~90%。wright等证实,应用手术治疗CAF使其达到解剖复位能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如何提高CAF疗效,仍是临床上须重点研讨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浮椎损伤的诊断及早期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勇  阮永平  徐荣明 《中国骨伤》2006,19(8):455-457
目的:探讨浮椎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治疗原则。方法:椎间结构严重损伤、椎体附件骨折伴椎体严重的前侧方脱位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4~58岁,平均36岁。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1例。早期手术探查及选择不同的内固定和植骨方式,5例采用长节段经椎弓根后路固定,1例采用短节段经椎弓根后路固定;2例采用单纯椎体间植骨,3例采用椎间融合器植骨,1例采用关节突及椎板后外侧植骨。结果: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无术中血管、神经损伤;未见内固定松脱、断裂等并发症。6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后未发生椎体再滑脱。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2例A级者术后无改善,3例由B级恢复至D级,1例由C级恢复至E级。结论:脊柱极度不稳,脊髓损伤可能相对较轻,由于脊髓、神经根可能因逃逸而避免严重损伤,长节段经椎弓根后路固定及植骨融合有利于维持伤椎间的稳定,浮椎损伤早期手术复位容易,椎间植骨能获得较高骨性融合率。  相似文献   
9.
复合型髋臼骨折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复合型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8例患者,按Letournel分类,后壁伴后柱骨折15例,横形伴后壁骨折17例,T型骨折6例,双柱骨折12例,前柱骨折伴后半横形骨折8例。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髂腹股沟入路7例,Kocher—Langenbech入路9例,联合入路31例,延长髂股入路11例,全部采用重建钢板进行固定。结果:58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4.6个月,根据Matta评分,优41例,良9例,可7例,差1例。异位骨化3例,中重度创伤性关节炎2例,股骨头坏死1例,骨折块有移位2例。结论: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及时的手术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