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目的:检测荷瘤鼠乳腺癌组织的双光子荧光光谱。方法:乳腺癌荷瘤鼠腹腔注射血卟啉(HpD)。以飞秒激光照射小鼠的癌组织部位及周围正常组织部位。观察HpD双光子荧光光谱。结果:小鼠的癌组织部位可观察到外源性HpD双光子荧光光谱,而正常组织部位未观察到明显的双光子荧光光谱。结论:结论:飞秒激光外源性血卟啉双光子荧光诊断可作为癌症诊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靶向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载药毫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碳二亚胺法使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与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偶联 ,制备出抗人晶状体免疫毫微球。以牛血清白蛋白作乳化剂采用复乳法制备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 ,使毫微球表面吸附牛血清白蛋白 ,再将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与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偶联。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微球形貌和结构 ,用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测载药毫微球粒径。ELISA法检测偶联后的抗体活性 ,MTT法检测免疫毫微球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该免疫毫微球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和细胞内化过程。结果显示载药毫微球表面光滑 ,平均粒径为 191.0± 0 .2 0 2nm ,其载药率为 8.2 % ,药物利用率为2 4 .6 %。免疫载药毫微球中的单克隆抗体HILE6保留达到原免疫活性 84 % ,2 4h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抑制率可达6 8.4 2 %。该免疫载药毫微球能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特异性结合 ,30min后可吸附到晶状体上皮细胞上 ,在 4h内进入细胞质最后进入细胞核。该实验为特异性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 ,预防白内障术后并发症 -后囊混浊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夏焱  段宏泉  张铁军  高文远  张骏  张彦文 《中草药》2005,36(7):1093-1096
雷公藤属药物植物具有抗炎、抗免疫、抗肿瘤、抗H IV等多种药理活性。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倍半萜类(包括倍半萜生物碱)、二萜类、三萜类和少量木质素等。综述近年来雷公藤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雷公藤类药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药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临床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刘昌孝院士于2016年提出的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新概念和核心理论,建立了中药质量控制系列共性关键技术,构建了中药质量研究新模式,为中药品种的现代化研究指明了方向。以痹祺胶囊药效学、药动学研究为实例,在Q-Marker理论的指导下,从特有性、可测性、有效性和中药理论关联性等方面对痹祺胶囊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士的宁、马钱子碱、甘草苷、丹酚酸B、甘草酸、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可作为该复方的Q-Marker,为痹祺胶囊的质量控制及二次开发提供基础和依据,同时,也为建立痹祺胶囊的全程质量控制及质量可溯源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银耳孢子多糖抑制肿瘤及放射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银耳孢子多糖对小鼠淋巴瘤、U14宫颈癌的抑制作用及与γ射线合用协同增效作用。方法用肿瘤抑制率评价银耳孢子多糖在6,12,24 mg/kg 3个剂量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及与γ射线合用协同增效的作用。结果银耳孢子多糖在3个剂量下,对小鼠淋巴瘤和U14宫颈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6 mg/kg剂量时抑制肿瘤的效果好于24 mg/kg剂量。12 mg/kg剂量对淋巴瘤的抑制作用明显,抑瘤率为61.3%(P<0.01);6 mg/kg剂量时,与γ射线合用对肿瘤的抑制率为72.6%(P<0.001)。对于U14宫颈癌,在6 mg/kg剂量时,间隔给药抑瘤效果最明显,抑瘤率为47.5%,与γ射线合用对肿瘤的抑制率提高到71.2%(P<0.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银耳孢子多糖对小鼠淋巴瘤、U14宫颈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和γ射线合用对淋巴瘤的抑制作用增强,提示银耳孢子多糖和γ射线合用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衍生物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2种壳聚糖衍生物对大鼠营养性肥胖的治疗效果。方法喂饲高脂饲料建立营养性肥胖模型后.通过膳食添加不同剂量氧羧和醇化壳聚糖。6周后处死动物,通过体重、体脂含量、相关生化指标及病理学检查衡量其减肥疗效。结果2种壳聚糖衍生物均能够明显降低大鼠体重、体脂含量、肝重、肝脏脂肪含量及胆固醇含量,不同程度地降低血脂及血糖,增加粪便中脂肪的排出量。病理结果显示,修饰后的壳聚糖能够显著改善肥胖所引发的肝脂肪变。结论2种壳聚糖衍生物对于大鼠的营养性肥胖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监测相关穴位刺激家猫大脑皮层血晕图的变化,找出刺激穴位与大脑皮层血晕图变化位置的对应关系。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家猫,观察电针刺激相关穴位前后大脑皮层的温度反应,研究针灸在穴位刺激中的作用。结果电针刺激穴位后大脑皮层的反应以温度升高为主要趋势;刺激不同穴位对应的皮层升温部位也不相同。结论验证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针灸经络研究的可行性;有效证明了针灸穴位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空心莲子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分离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柱、凝胶柱色谱分离,制备HPLC纯化,采用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油醚及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脱镁叶绿素a(phaeophytin a,1),脱镁叶绿素a′(pheophytin a′,2),齐墩果酸(oleanoic acid,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3β-羟基-豆甾-5-烯-7-酮(3β-hydroxystigmast-5-en-7-one,5),α-菠甾醇(α-spinasterol,6),二十四亚甲基环阿尔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7),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8),叶绿醇(phytol,9)。结论:化合物1,2,5,7~9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积雪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积雪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凝胶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以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鉴定为阿魏酸二十二酯(1),bayogenin(2),3β-6β-23-tr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3),3β-6β-23-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4),D-gulonic acid(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积雪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中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智  高文远  高石喜久  段宏泉 《中草药》2007,38(11):1603-1606
目的研究雷公藤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用各种有机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以MTT法测试各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结果分离得到5个萜类化合物,鉴定为雷酚萜L(3-epi-triptobenzeneB,Ⅰ)、雷酚萜B(3β,14-dihydroxy-abieta-8,11,13-triene,triptobenzeneB,Ⅱ)、雷酚萜E(wilforolE,Ⅲ)、雷酚萜酸(triptohairicacid,Ⅳ)、雷酚萜酸甲醚[11-hydroxy-14-methoxy-18(4→3)-abeo-abietan-3,8,11,13-tetraen-18-oic-acid,hypoglicacid,Ⅴ]。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雷酚萜L(triptobenzeneL),化合物Ⅳ为首次分离得到。细胞毒实验表明各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