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内翻角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其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中的4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为2008年7月-2011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病例,患者胫骨平台内翻角要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分别进行测量,测量使用PACS图像分析软件,评定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胫骨平台内翻角在复杂骨折手术治疗后为(4.13±0.73)°,与正常的胫骨平台内翻角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明显正相关于膝关节功能(r=0.937,P〈0.05)。结论胫骨平台内翻角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前术后变化较为明显,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的纠正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铁英 《中国骨伤》2005,18(5):320-32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髋关节疾病患者对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使该技术在广大基层医院广泛开展,做好手术后并发症预防性的护理对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现将2000年6月-2003年7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5例(36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桡骨头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损伤误诊误治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建良  张龙君  叶锋  郑晓东  许勇 《中国骨伤》2010,23(11):877-878
目的:分析桡骨头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Essex-Lopresti损伤)误诊误治的原因并探讨合理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至2009年治疗2例桡骨头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6岁、66岁。摔倒致肘部肿胀压痛、前臂旋转受限明显。X线示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Mason Ⅲ型1例、Ⅳ型1例。均行桡骨小头切除术,术后常规石膏固定对症处理。结果:2例均出现前臂旋转功能受限明显伴肘关节、下尺桡关节疼痛。X线示下尺桡关节分离明显,桡骨近端移位。结论:Essex-Lopresti损伤早期诊断治疗很重要。在不能有效修复重建骨间膜时,重建桡骨长度的同时对下尺桡关节复位固定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桡骨头半脱位的X线片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以来,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真分析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常规X线片,发现其在X线片中常有异常的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踝关节骨折青壮年最易发生,其中旋后外旋型占40%~70%。自1999年6月-2004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22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16~54岁,平均为41·2岁。致伤原因:摔伤10例,车祸伤7例,坠落伤3例,砸伤2例。根据Lauge-Hansen分类  相似文献   
6.
损伤控制骨科在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高速公路及机动车辆的普及,高层建筑的增多,使得创伤发生率有增无减。且致伤因素的动量明显增大,严重创伤和多发伤的比例显著增加,同样合并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严重多发伤也显著增加。自2006年11月至2007年12月救治6例合并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指导其相关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颈椎体前缘撕脱性骨折较少见,属于颈椎过伸性损伤范畴。我院从2000年始,诊治颈椎体前缘撕脱性骨折7例,采用螺钉内固定,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分类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建良  张龙君 《中国骨伤》2007,20(2):138-141
跟骨关节内骨折是较复杂的骨折之一,因其类型多、情况复杂、处理方法多样、预后情况难测,治疗结果一直令人失望。临床分类方法众多,以X线摄影及CT分型为目前常用分型。治疗方法有保守和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中以一种恢复足踝关节功能活动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治疗方法—功能疗法较为理想。该文综述了各种手术治疗手段的适应证和具体方法及相关内容的最新进展,同时阐述手术治疗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经椎弓根伤椎撬拨复位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弓根伤椎终板撬拨复位器、去螺纹器及椎体内植骨器在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应用。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收集32例胸腰椎骨折,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5~65岁,平均39.4岁。采用自行设计的经椎弓根终板撬拨复位器、去螺纹器及椎体植骨器行椎体终板复位及椎体内植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全部病例要求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及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行伤椎X线片及CT检查,然后测量伤椎矢状面、额状面后突角度及伤椎高度。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21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后突角度和椎体高度的丢失、骨折愈合情况和内固定植入情况。32例均未出现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及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的统计结果显示伤椎椎体高度保持良好,未出现复位后高度、角度丢失和后期塌陷。结论:采用经椎弓根伤椎终板撬拨复位、去螺纹器及椎体植骨器行椎体终板复位及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取得满意疗效,而且创伤小,椎体内植骨可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晚期椎体高度及角度的丢失,避免了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10.
陈建良  郑晓东  张龙君  王晓  许勇 《中国骨伤》2008,21(11):864-865
目的:探讨Ⅰ期皮瓣或肌皮瓣移植应用于Ⅲ型Pilon骨折的可行性。方法:Pilon骨折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1-61岁,平均39.2岁。按照Ruedi和Allgower分型,所有病例均为Ⅲ型;按开放性骨折Gustilo分型,Ⅲa型4例,Ⅲb型8例。常规骨折内固定前彻底清创后,内固定置入后常规再次放止血带彻底清创,特别是创缘要彻底清除失活组织。根据缺损面积大小常规行局部皮瓣,筋膜瓣及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移修复术使创面彻底覆盖。结果:12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按照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估,优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术后无皮瓣或肌皮瓣坏死和感染并发症发生,局部皮肤边缘有2例坏死,经换药后治愈,未行Ⅱ期清创缝合术。结论:合理彻底的清创,特别是广泛彻底地清除失活软组织和被污染的游离骨块是I期闭合创面的前提条件。Ⅰ期皮瓣或肌皮瓣移植应用于Ⅲ型Pilon骨折的软组织修复具有治疗周期短、踝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