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3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90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82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473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术中实时超声在脑动静脉畸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Zhou DB  Zhao JZ  Wang S  Ni M  Wang R  Zhang D  Zhao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4):1688-1691
目的 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3例脑AVM(幕上12例,幕下1例)接受显微外科治疗,病变切除前进行多模式的术中超声扫描用以:(1)定位和描述AVM边界;(2)辨别栓塞与灌注区;(3)识别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病变切除后重复超声检查以发现AVM的残留并与术中和/或术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13例病变均在实时超声导航下获得全切除。畸形血管团由于具有双色血流特征均可被准确定位和界定范围,栓塞区为高回声无血流信号,供血及引流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有别于正常血管;术中超声影像上病变的全切除为血管造影所证实。结论术中实时超声能够对脑AVM进行准确定位和导航,为手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可判定脑AVM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92.
颅内肿瘤手术治疗锁孔入路的分类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Zhang MZ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0):1371-1372
以微创理念为核心的微创神经外科在20世纪末已成为颅内肿瘤外科治疗的主流模式。锁孔手术(keyhole surgery)即是微创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创”的中心原则是在保证充分处理病灶的前提下,将手术损伤降至最低限度。在微创理念的影响下,开颅手术逐渐形成两大趋势。一种是针对于体积较大、部位较深、累及范围较广而难以显露的病变,  相似文献   
93.
APOA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APOA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8例经全脑动脉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58例,采集血浆,提取淋巴细胞基因组DNA,采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APOA 5′调控区五核苷酸TTTTA重复序列(PNR)的基因多态性,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基因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人群共检出8种APOA PNR基因型和6种等位基因.动脉瘤组PNR-5等位基因频率和PNR 5/8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NR-9等位基因频率和PNR 8/9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APOA PNR(TTTTA)拷贝数为5的等位基因可能与颅内动脉瘤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4.
60例颅内血管外膜瘤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相关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近5年我院收治的60例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病人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影像资料,病理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病率男性大于女性,以青壮年占多数,平均病程11个月;CT显示肿瘤呈略高密度影,无钙化;MR显示肿瘤多呈分叶状,有血管流空信号影,瘤内有坏死囊变和窄基底,“硬膜尾征”少见,T2WI呈等高?昆杂信号,注射对比剂后在T1WI上呈不均匀明显强化;所有病例均被行手术加术后放疗,其中28例第1次术后随诊结果显示:肿瘤全切组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复发率6%;肿瘤近全切除组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复发率71%;肿瘤大部切除组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复发率100%。结论如果CT显示略高密度影和无钙化及MR显示肿瘤呈分叶状;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和无“硬膜尾征”时,应考虑血管外膜细胞瘤的诊断。肿瘤切除的程度是决定肿瘤复发的关键因素,手术应做到尽量全切肿瘤,术后应常规辅以放射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5.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Yu LB  Zhao JZ  Jia WQ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4):2086-2088
目的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3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病理学流行病学影像学特点,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并对43例患者进行以额颞入路,单纯额部入路及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的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全切除22例,近全切除11例,部分切除10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动眼神经麻痹16例,外展神经麻痹10例,面神经麻痹3例。无手术后死亡病例。结论目前,手术仍是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6.
计算机辅助导航在脊柱脊髓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DJ  Yang J  Zhao JZ  Zhao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8):1554-1557
目的 对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椎管内肿瘤及内固定手术应用中的精确性、安全性、易行性等进行了分析。方法2001年3月至2003年12月期间共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下实施了41例脊柱导航手术:椎管内外占位性病变37例,内固定手术4例。其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14~69岁,平均43岁。病变位于颈段9例,胸段17例,腰段13例,骶尾段2例。结果本组37例椎管内外占位患者中19例病变位于髓内,18例位于髓外,其中4例侵及椎管内外。其中神经鞘瘤9例,室管膜瘤10例,血管网织细胞瘤5例,脊膜瘤7例,星形细胞瘤4例,囊虫1例,骨母细胞瘤1例。占位性病变中手术镜下全切33例(89.2%),2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内固定手术4例,共植入26枚螺钉,未发生螺钉穿破皮质及损伤脊髓和神经根。术后患者恢复良好34例(82.9%),无术后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作为一种手术辅助方法为医生实施脊柱脊髓手术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它在精确性、安全性、易行性等方面达到了微创手术的要求,并且在术前计划、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教学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7.
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Jia G  Luo SQ  Li CD  Ma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3):198-200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经过化疗并辅以中低剂量放疗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3-1996年收治的45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进行静脉化疗并辅以中低剂量放疗,获得随访39例。其中肿瘤位于松果体区24例,松果体区并鞍区8例,鞍区4例,松果体区并脑室内3例。化疗4d为一疗程,使用药物为长春新碱、甲氨蝶呤、平阳霉素及顺铂。用药后每周化验2次血常规,1次血生化,以观察周围血象变化及心、肝、肾功能,并进行针对性治疗。4周后如血常规及血生化的各项指标均正常,再行第二疗程化疗。两个疗程结束后1个月,在肿瘤病灶局部补充中低剂量(25-35Gy)的放疗。每个疗程间进行CT或MRI检查,观察肿瘤消退的情况。结果:39例患者随访5-8年,1例为手术加全剂量放疗后2年肿瘤复发,此次化疗进行2个疗程,但化疗后未再补充放疗,4年后肿瘤复发,家属放弃治疗,患者死亡。1例化疗、放疗后5年肿瘤复发,再行2个疗程化疗,肿瘤消退80%,目前每半年接受1次化疗,病情平稳,生活自理。其余37例(95%)化疗、放疗后5-8年,复查MRI显示肿瘤无复发,患者生存质量良好,其中30例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及智力均未受影响。结论:静脉化疗辅以中低剂量放疗应以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98.
磁共振波谱(MRS)是利用MRI的原理与方法研究组织代谢,在分子水平反映组织代谢情况的成像方法,目前在神经外科得到广泛运用。脑干疾病是神经外科中诊断及治疗比较困难的一类疾病。本文对MRS在脑干疾病诊断中的研究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
脑组织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BAI1)是近年来从人类脑组织中提取的一种抑癌基因,它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发挥作用。有研究证明胶质母细胞瘤中BAI1表达水平下降,提示它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有必要对胶质瘤中的BAI1基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胶质瘤恶性程度和MT1-MMP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34例脑胶质瘤和7例正常脑组织(取自癫痫病人手术切除脑组织)中MT1-MMP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正常脑组织和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的△△Ct(循环阈值)值分别为(0.834±0、517)、(4.063±2.309)和(7.072±4.072)。正常脑组织与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之间,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之间MT1-MMP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瘤中存在MT1-MMP基因mRNA高水平的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级别的增加,MT1-MMP基因mRNA表达水平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