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1.
目的:采用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构建特异性针对β_1肾上腺素受体(β_1-AR)细胞外第二环的单克隆抗体(β_1-AAmAb)。方法:设计合成两条肽段,偶联后作为免疫原混合免疫小鼠,挑选免疫反应强的小鼠进行细胞融合。筛选杂交瘤细胞、扩大培养,并于接种小鼠,14d后收集腹水,用Protein G对腹水进行纯化以获得单克隆抗体。结果:ELISA结果显示,杂交瘤细胞上清液中β_1-AA的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9896±0.1873)vs.(0.0635±0.0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 bolt分析发现,β_1-AAmAb与商业化抗β_1-AR多克隆抗体阳性对照具有相同分子量的条带。激光共聚焦结果表明,β_1-AAmAb可与天然存在的β_1-AR相结合。Annexin V/PI流式分析发现,β_1-AAmAb可以诱导心肌细胞发生早期凋亡。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实验证实,β_1-AAmAb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β_1-AA均可增加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存在的β_1-AA具有相同生物学效应的单克隆抗体,使用该单克隆抗体进行后续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β_1-AA的致病机制有更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医学机能学实验更加受到基础教育的重视。作为基础课与临床前沿结合的桥梁课程,医学机能学实验注重理论知识的强化和操作技能的训练,然而在改革推行阶段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迫切需要同学反馈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以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氧对巨噬细胞表达IL-1β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给予巨噬细胞系RAW264.7常氧(21%O_2)、低氧(2%O_2)、常氧联合脂多糖(LPS)培养和低氧联合LPS培养,RT-q PCR检测Vegf、Nlrp3和Il1b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IF-1α、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1、Pro-IL-1β和IL-1β的蛋白水平;Vhlfl/fl/Apoe~(-/-)及Vhl~(ΔMac)/Apoe~(-/-)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给予或不给予LPS培养,RT-q PCR检测Vhl、Nlrp3、Il1b和Il6的mRNA水平。结果与常氧组相比,低氧仅显著升高RAW264.7 Vegf、Nlrp3和Il1b的mRNA水平(P0.01)。给予LPS培养后,与常氧组相比,低氧可进一步升高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中NLRP3和IL-1βmRNA及蛋白水平(P0.01),低氧联合LPS培养不能激活caspase-1及剪切Pro-IL-1β。给予LPS培养后,Vhl~(ΔMac)/Apoe~(-/-)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与Vhlfl/fl/Apoe~(-/-)小鼠相比,Nlrp3、Il1b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低氧可以放大巨噬细胞中LPS诱导的IL-1β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在低剂量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 DEN)合并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肝癌前病变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采用腹腔注射DEN(30 mg/kg)合并高脂饮食饲喂大鼠16周诱导肝癌前病变模型,通过HE染色、Western blotting、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π,GST-π)、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 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1,SCD1)及AMPK、p-AMPK的表达变化;体外实验观察AMPK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 PA)诱导的大鼠H4IIE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 与单纯DEN处理组比较,DEN+高脂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及小灶性坏死;GST-π表达水平增高;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及SREBP-1c、FAS、ACC、SCD1表达水平上升;p-AMPK水平下降。AMPK通过抑制SREBP-1c的表达水平降低棕榈酸诱导的H4IIE细胞内脂质合成。结论 AMPK可能通过抑制SREBP-1c的表达水平参与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乌鸡黑色素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C57/B6小鼠分为对照组(n=10)、MPTP模型组(n=12)和乌鸡黑色素治疗组(n=38);乌鸡黑色素治疗组又进一步分为10 mg/kg治疗组(n=13)、30 mg/kg治疗组(n=13)和100 mg/kg治疗组(n=12)。对照组小鼠采用0.9%氯化钠溶液灌胃。MPTP模型组和乌鸡黑色素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MPTP(30 mg/kg,1次/d,共7 d),同时乌鸡黑色素治疗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乌鸡黑色素(10 mg/kg、30 mg/kg和100 mg/kg,1次/d,共7 d)。剔除建模不成功小鼠,最后实际入组小鼠分别为对照组10只、MPTP模型组10只、10 mg/kg治疗组10只、30 mg/kg治疗组9只、100 mg/kg治疗组9只。比较各组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纤维的表达变化、黑质致密部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及纹状体TH水平。结果 对照组可见大量呈束状、密集、排列规则有序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MPTP模型组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稀疏、断裂且排列零散无序;乌鸡黑色素治疗组与模型组染色结果相比,仍可见呈束状、较密集、排列较有序的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尤其以30 mg/kg治疗组最为明显。MPTP模型组、10 mg/kg治疗组、30 mg/kg治疗组、100 mg/kg治疗组黑质致密部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低于对照组(P<0.05);30 mg/kg治疗组黑质致密部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高于MPTP模型组(P<0.05)。MPTP模型组、10 mg/kg治疗组、30 mg/kg治疗组、100 mg/kg治疗组纹状体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0 mg/kg治疗组、100 mg/kg治疗组纹状体TH水平高于MPTP模型组(P<0.05)。结论 乌鸡黑色素灌胃给药能减缓MPTP诱导的亚急性PD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和纹状体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丢失,提示口服乌鸡黑色素对于PD模型小鼠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减少麻醉对胃肌电活动的影响,优化在体胃肌电活动的记录方法,更好地反映自然状态下胃肌电活动状况,减小手术操作对动物的创伤,以及提高术后动物存活率。方法通过植入式生理信号无线遥测系统,结合优化记录电极植入方式将植入子电极固定在胃窦浆膜层,术后动物恢复7 d后,进行胃肌电信号采集,分别采集了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大鼠胃的肌电活动信号,并对其消化期与消化间期胃肌电活动的频率、幅度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消化期,可采集到持续、稳定的胃肌电信号,大鼠胃慢波幅度为(14.39±1.12)μV,频率为(4.76±0.09)次/min,快波幅度为(70.76±5.31)μV,每个慢波上的快波数为10.38±1.22;在消化间期,可观测到周期性变化的移行性复合肌电波形,每个周期持续时间为10~12 min,其Ⅲ相胃肌电活动的慢波幅度为(14.75±0.76)μV,频率为(4.90±0.14)次/min,快波幅度为(72.58±3.67)μV,每个慢波上的快波数为12.00±1.35。在消化期,采用促动力药多潘立酮可以增强胃慢波和快波的幅度及快波的频率,其慢波幅度从(16.87±1.05)μV变为(25.77±2.16)μV(P<0.01,n=6),频率从(4.97±0.18)次/min变为(4.85±0.14)次/min(P>0.05,n=6),快波幅度从(72.25±3.65)μV变为(104.00±7.72)μV(P<0.01,n=6),每个慢波上的快波个数从10.50±1.12变为14.00±0.97(P<0.05,n=6)。结论通过植入式生理信号无线遥测系统可以较好地采集到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大鼠胃的慢波及快波电信号,为研究生理及病理生理状态下胃肌电活动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7.
系统解剖学与生理学教材中涉及很多共有的专业名词或内容,但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和实际学习中发现存在诸多专业名词或内容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甚至有的内容在学科间是相互矛盾冲突的。这对于相关章节的教育教学与理解记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概念与术语的统一与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提出一些建议商榷。  相似文献   
18.
利用科技手段应用于医学药理学教学中,着眼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网络资源基础上建立适当的药理学教学资源平台,利用资源平台有效地进行创新教学设计,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细胞水平上探究神经毒素作用下,关键的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致病基因PINK1和DJ-1的转录情况,并从表观遗传学角度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本研究使用MN9D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台盼蓝活细胞计数的方法筛选神经毒素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和1-甲基-4-苯基嘧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的半数致死剂量。通过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DJ-1基因和PINK1基因转录情况。通过RT-PCR以及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方法检测DNA去甲基化酶TET1的转录表达情况。结果 1)MN9D活细胞数在6-OHDA和MPP+作用下均发生了时间、剂量依赖性降低,6-OHDA和MPP+的半数致死剂量分别约为10μmol/L和100μmol/L。2)DJ-1的mRNA水平在6-OHDA或MPP+作用下未发生改变,而PINK1的mRNA水平则发生了明显的时间依赖下降。3)DNA去甲基化酶TET1的转录表达水平也发生显著下降。结论神经毒素作用下,帕金森病致病基因PINK1的转录发生下调,并可能是由DNA去甲基化酶TET1表达下调所介导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_1-AA)对小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杂交瘤细胞株融合的方法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β_1-AA;构建β_1-AA长期被动免疫小鼠模型;血清生化仪检测肝脏血清学指标变化;超声检测小鼠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Tunel染色、annexin V/PI染色和caspase 3活性检测肝细胞凋亡水平。结果具有生物活性的β_1-AA和被动免疫模型小鼠建立成功;在被动免疫过程中,免疫组小鼠肝脏谷丙转氨酶ALT(62.00±0.01 vs37.00±0.02)和谷草转氨酶AST(290.00±0.05 vs 205.00±0.02)水平明显升高,白蛋白ALB显著下降(35.00±0.03vs 43.00±0.05);门静脉、肝静脉流速降低;β_1-AA长期存在诱导肝细胞凋亡水平增加(8.00%±0.02%vs 2.30%±0.03%,P0.05),β_1-肾上腺素受体特异性抑制剂metoprolol可以部分逆转此效应。结论β_1-AA可以通过β_1-肾上腺素受体致肝细胞凋亡,参与肝损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