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尿中2,3-吲哚醌作为帕金森病预警标志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2,3-吲哚醌的测定,提出将其作为帕金森病预警标志物的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健康人和帕金森尿液中2,3-吲哚醌排泄量进行测定。结果 不同年龄组的健康人尿中2,3-吲哚醌的含量随增龄增加明显,各年龄组间测得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人与帕金森患者尿中2,3-吲哚醌含量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严重程度不同的帕金森患者尿中2,3-吲哚醌的排泄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3-吲哚醌尿排泄量随增龄增加,帕金森患者尿中2,3-吲哚醌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结果表明尿中2,3-吲哚醌可以作为帕金森病预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在大鼠杏仁核点燃模型研究MK 80 1(地佐西平 )及其联合用药的抗癫痫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杏仁核慢性电刺激点燃模型 ,测定不同剂量的MK 80 1对点燃模型各项指标的影响 ,探讨MK 80 1与其他抗癫痫药的协同作用 ,用氨基脲诱发的小鼠惊厥模型测定MK 80 1抗惊厥作用。结果 MK 80 1(0 1~ 0 2 5mg·kg- 1)可剂量依赖性抑制杏仁核点燃 ,缩短后放电时程 ,降低Racine’s分级 ;在对点燃均无明显影响的剂量下 ,MK 80 1(0 0 5mg·kg- 1)与抗癫痫药 (苯巴比妥、丙戊酸及尼卡地平 )合用可缩短后放电时程或降低Racine’s分级。MK 80 1(0 1~ 0 2 5mg·kg- 1)显著降低小鼠氨基脲诱发的发作潜伏期、惊厥发生率和死亡率。结论 MK 80 1具有抑制大鼠杏仁核点燃的作用 ,增强苯巴比妥、丙戊酸及尼卡地平的抗癫痫活性 ,为临床的合并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3.
近30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到许多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本文按这些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种类。综述了来自海洋生物的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4.
本文在制备新西兰兔实验性骨缺损模型的基础上 ,探究甲壳质衍生物对骨缺损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机理。实验将新西兰兔 80只 ,雌雄各半 ,制成骨缺损模型后 ,随机分成四组 ,实验组口服N 乙酰氨基葡萄糖和壳寡糖 ,对照组口服接骨片和生理盐水。骨缺损后第 9、17、30、4 2d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 ,实验组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浓度于术后第 17d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5 ) ;血清钙浓度于术后第17d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5 ) ;血清磷浓度在术后各时间段内虽有所降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果表明 ,甲壳质衍生物口服能促进新西兰兔骨缺损的愈合。  相似文献   
85.
目的:构建携带DMT1第四功能区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AdEasy系统构建携带DMT1第四功能区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DMT1-4,脂质体法转染人胚肾293细胞,包装产生重组腺病毒vAd-DMT1-4。vAd-DMT1-4感染C6胶质瘤细胞后,采用RT-PCR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用铁孵育感染重组腺病毒的靶细胞后,测定C6胶质瘤细胞内OH.和MDA含量。结果:PCR、序列测定以及限制性酶切证实vAd-DMT1-4基因正确插入穿梭质粒,并与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重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经293细胞包装获得具有稳定感染性的重组腺病毒vAd-DMT1-4,感染重组腺病毒的C6胶质瘤细胞DMT1-4表达增加。用铁孵育感染重组腺病毒的靶细胞后,C6胶质瘤细胞内OH.和MDA含量有增高的趋势。结论:重组腺病毒vAd-DMT1-4可有效感染C6胶质瘤细胞。  相似文献   
86.
背景:扇贝多肽可以通过Fas通路及NF-κB通路发挥对中波紫外线照射后的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中波紫外线辐射后HaCaT细胞的凋亡情况和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活化情况,以及扇贝多肽的干预作用。 方法:实验以20 mJ/cm2中波紫外线辐照HaCaT细胞0.5 h建立细胞辐射损伤模型,药物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抑制剂组分别在造模前2 h加入1.42,2.84,5.69 mmol/L的扇贝多肽、5.68 mmol/L的维生素C及50 mg/L的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 结果与结论:中波紫外线辐照后,HaCaT细胞凋亡增多,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mRNA及磷酸化JNK蛋白表达量增加;1.42,2.84,5.69 mmol/L的扇贝多肽均可降低中波紫外线辐照引起的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mRNA及磷酸化JNK表达,抑制HaCaT细胞凋亡,以5.69 mmol/L扇贝多肽的作用效果最明显,与5.68 mmol/L维生素C的作用相当,且50 mg/L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也可明显降低中波紫外线辐照引起的细胞内磷酸化JNK表达。说明扇贝多肽能抑制中波紫外线辐照引起的HaCaT细胞凋亡,其可以通过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通路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制订半夏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2000年版《中国药典》有关口服液的要求,进行一般检查、鉴别,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生物碱相对含量.结果各项指标均合格,生物碱含量不低于12μg/mL.结论质控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几种抗点燃药物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方法用光电法测定抗点燃药物托吡酯、唑尼沙铵、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及尼可地尔用药后6h内各时间点小鼠自主活动敷。结果研究显示托吡酯、唑尼沙铵、丙戊酸钠(P〈0.01)和苯妥英钠(P〈0.05)可以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而卡马西平及尼可地尔未见此作用。结论抗点燃药物托吡酯、唑尼沙铵、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及尼可地尔时小鼠自发运动的影响不一,其中托吡酯、唑尼沙铵、丙戊酸钠和苯妥英钠有中枢镇静作用,而卡马西平及尼可地尔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尿液2,3-吲哚醌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康志愿者及不同系统癌症患者尿液2,3-吲哚醌的含量。结果健康志愿者与胸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尿液中2,3-吲哚醌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腹部恶性肿瘤患者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分别与胸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和术后7 d之间,以及不同TNM分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液2,3-吲哚醌含量可能为临床诊断癌症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