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69篇
  免费   1504篇
  国内免费   664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357篇
口腔科学   2259篇
临床医学   1768篇
内科学   1295篇
皮肤病学   307篇
神经病学   590篇
特种医学   959篇
外科学   1159篇
综合类   2504篇
预防医学   872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603篇
  1篇
中国医学   352篇
肿瘤学   115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342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354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569篇
  2013年   574篇
  2012年   826篇
  2011年   859篇
  2010年   822篇
  2009年   877篇
  2008年   995篇
  2007年   1056篇
  2006年   1133篇
  2005年   1117篇
  2004年   1020篇
  2003年   1033篇
  2002年   1183篇
  2001年   309篇
  2000年   438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口外弓配合唇档远移磨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岚  刘鑫  刘遥  段银钟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071-1072,i0009
目的:研究口外弓配合唇档远移磨牙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选择15例恒牙早期上颌轻度牙性前突或轻、中度拥挤的安氏II类患者,应用口外弓配合唇档,通过X线头影测量观察其上颌磨牙及前牙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应用口外弓配合唇档推磨牙向远中3~6个月后,II类咬合关系恢复至安氏I类关系。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平均移动4.14mm,上颌中切牙向唇侧移动0.66mm。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合适,方法运用得当,口外弓配合唇档就能获得较满意的远移磨牙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临床观察QuickWhite美白胶对氟斑牙患者的漂白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3例I ̄III级不同程度的氟斑牙患者,采用QuickWhite美白胶进行漂白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用Vita比色板对牙齿比色并记录,评价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治疗后无改变为无效,变白2个色阶为有效,变白3个色阶以上为显效。结果:使用QuickWhite美白胶治疗后,I级患者显效率为95.6%,II级患者显效率为50%。结论:QuickWhite美白胶可为氟斑牙患者提供可靠的漂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对比根充糊剂 牙胶尖、Vitapex 牙胶尖、Thermafil热熔牙胶三种根管充填材料对离体人牙根管的密封性能。方法 :将 5 0个新鲜拔除的人单根管牙 ,在釉牙骨质界处切除牙冠。将所有牙根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0个。 3个实验组分别用上述三种材料充填根管 ;剩余 2组 ,一组根管预备后不进行充填 ,另一组不进行根管预备 ,也不进行根管充填。用印度墨水染色法对比三种根管充填材料对离体人牙根管的密封性能 ,体视显微镜下测量染色线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充糊剂 牙胶尖组、Vitapex 牙胶尖组和Thermafil热熔牙胶组的平均染色线长度分别为 3 .3 6± 0 .42mm、2 .0 9± 0 .19mm、1.0 5± 0 .3 7mm。Vitapex糊剂 牙胶尖或Thermafil热熔牙胶进行根管充填 ,产生的根管封闭性明显优于用根充糊剂 牙胶尖组根管充填 (P <0 .0 5 ) ;而Vitapex糊剂 牙胶尖和Thermafil热熔牙胶比较时 ,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Thermafil热熔牙胶的密封性能最强 ,Vitapex糊剂 牙胶尖次之 ,根充糊剂 牙胶尖最弱。  相似文献   
104.
VEGF基因体外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岩  易成刚  郭树忠  刘丹  黄博  夏炜  潘华  隋继强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998-1001,i0002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应用于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MSCs,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MSCs,转染后用免疫荧光和ELISA检测MSCs表达VEGF蛋白的情况,MTT检测MSCs对VEGF质粒转染的敏感性。结果:骨髓中分离得到MSCs,流式细胞检测显示MSCs不表达CD34和CD45,但表达CD90。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胞浆中含大量粗面内质网和分泌颗粒。VEGF基因转染MSCs后第5天抗VEGF免疫荧光染色约90%的MSCs呈阳性,ELISA检测结果显示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于转染后第5天达到峰值。MTT检测结果显示VEGF质粒转染对MSCs增殖无影响。结论:MSC可作为VEGF基因转染的靶细胞用于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05.
经皮局部隔离肝脏灌注化疗合并血液灌流方法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局部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12只实验用犬 ,对照组 4只 ,进行常规经肝动脉灌注化疗 ;实验组 8只 ,利用介入放射学方法进行经皮局部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结合血液灌流。化疗药物选用阿霉素 ,分别检测肝静脉及外周血液中的血药浓度。结果 实验组介入操作全部成功 ,1例死于血液灌流的血路管漏气 ,平均操作时间 ( 132 .3± 15 .3)min。血药浓度测定显示 ,对照组肝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浓度峰值分别为 ( 370 9.676± 385 .72 3)ng/ml、( 15 76.14 0± 2 2 6.933)ng/ml;实验组为( 465 3.42 0± 430 .2 0 4)ng/ml、( 433.612± 40 .5 0 1)ng/ml。统计学处理 ,两组相差非常显著。结论 经皮局部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结合血液灌流是一种可行的技术 ,具有简单、创伤小、可保护正常肝脏、便于重复治疗的优点。与常规经肝动脉灌注化疗相比 ,不仅可以增加局部血药浓度 ,更可以降低外周的血药浓度 ,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6.
股部软组织损伤,除意外创伤外,常发生在青壮年剧烈活动中,诊断并不困难。治疗方面,一般多为不同方法的理疗,效果不一。我们对一些选择性病例采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7.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与破骨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是细胞胞浆内的一类重要的接头分子。其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通过与破骨细胞表面的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剂结合,并将信号下传,激活c-Src、Jun氨基末端激酶、核因子κB,在破骨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总结了物理诊断学的基本特点和教授本课程时需把握好的几个环节 ,就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进行了一些思考 ,并结合我院经验提出了物理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9.
掌握颅内病变的定位技术,是神经外科医师手术的基础,也是影响神经外科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无论是骨瓣开颅手术,还是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锁孔" (key hole)技术等,都需依靠颅内结构或病变的精确定位的个性化选择手术方法,以利引导手术入路[1].在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中,医师是根据颅内病变的影像学资料,凭借解剖学基础和经验来确定病变的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了避免定位的偏差,常常需要做一个较大的头皮切口和骨窗,并减慢手术操作速度以利寻找病变、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这种操作远远不能达到当代微侵袭神经外科的标准.因此,寻找一种既精确、可靠,又简单、快捷的定位方法,已成为神经外科领域需要探索的课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立体定向技术以及神经导航系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神经外科疾病定位诊断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成为最重要的诊断与治疗手段,是当代神经外科医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相似文献   
110.
背景与目的:研究过氧化氢(H2O2)对不同时相HepG2细胞作用的选择性,以进一步探讨H2O2: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材料与方法:以胸腺嘧啶核苷(TdR)阻断法获得不同细胞周期时相的同步化细胞,分别加入800 μmol/L的H2O2作用3 h,并检测各组细胞的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OD)和5'核苷酸酶(5'NT)的活性及抗羟自由基(抗·OH)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抗O2)的活性.结果:经H2O2处理的各组MDA含量和XOD、抗·OH、抗O2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5'NT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与未同步化组比较,同步化于S期和G2/M期的细胞MDA含量和XOD、5'NT、抗·OH和抗O2活性显著升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同步化于G1期的细胞MDA含量、XOD、5'NT和抗O2-活性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H2O2作用同步化HepG2细胞后,代谢产生自由基的酶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以及抗氧化水平均表现出细胞周期特异性,这可能是过氧化氢对不同时相HepG2细胞损伤作用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