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向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切入点及工作体会,以提高老年人用药安全。方法:结合临床药师在神经内科参与制定SAP患者抗菌治疗方案、老年人用药剂量、围术期抗栓药物的应用以及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典型案例讨论,总结药学服务工作实践经验体会。结果:临床药师通过会诊或主动监护上述典型病例,与医师形成一个治疗团队,在患者的住院治疗中发挥了作用,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合理性。结论:临床药师要从传统、被动的药学思维模式转变为以疗效与用药安全的临床思维模式,积极、主动地结合临床,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用药中出现的问题,联合医师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案,体现其在临床诊疗中的价值地位。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伴认知障碍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刺联合组(34例,脱落2例)、tDCS联合组(34例,脱落1例)和西药组(34例),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结果:治疗后,针灸联合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分、洛文斯坦因作业疗法认知评定(LOTCA)评分、巴塞尔(Barthel)指数评分和血清BDNF均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其他2组;针灸联合组和tDCS组的行为记忆测验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优于西药组;治疗后,3组的血清Hcy和NSE水平均明显降低,且针灸联合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tDCS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伴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快速评价贝利尤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性肾炎(LN)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及卫生技术评估(HTA)相关网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与定性合成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37篇,其中系统评价/meta分析22篇,HTA报告2篇,药物经济学研究13篇;文献总体质量较好。结果显示,贝利尤单抗可以改善SLE患者的耀斑复燃发生率,提高SLE应答指数,降低SLE活动度评分,减少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提高LN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贝利尤单抗不增加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及特殊不良事件发生率;在儿童、≥65岁老年人、SLE伴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中贝利尤单抗可能安全有效;经济学研究结果显示,在多个国家及我国香港地区贝利尤单抗治疗具有成本优势。结论 贝利尤单抗在SLE/LN患者中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药物经济学无中国本土研究,需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5.
<正>众所周知,药品是特殊的商品,于法于理退药都是有医疗风险的。但退药这一现象又是任何一个医院药学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事情,退药原因之复杂,数量之多,或多或少都给医院药房工作造成困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布的,卫药发[2002]第24号和[2006]第53号文件《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明确进行了规定:"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  相似文献   
46.
《中国药房》2015,(36):5167-5169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学习(PBL)教学法的临床药师培训模式,以为提高临床药师培训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在充分认识PBL教学法特点的基础上,带教药师组织进修学员在浏览病历并审核医嘱阶段、参与临床医师查房阶段、药学查房阶段结合具体临床案例,实施PBL教学法。结果:在浏览病历并审核医嘱阶段,进修学员快速了解了患者疾病状况和用药特点,便于学员带着问题进入临床实习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参与临床医师查房的学员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更好地参与了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而激发了学员内在的学习动力;参与药学查房阶段,进修学员对重症患者进行药学查房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加深了对药物知识的理解。通过学习药物不良反应的典型案例,巩固了PBL教学法的教学流程,并进一步训练了进修学员的临床药师工作思维模式。结论:以真实病例为模本的PBL教学法,提高了临床药师培训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7.
目的:比较吉非替尼交替化疗与单纯化疗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Ⅳ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病历59例,依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n=30):培美曲塞 (500 mg·m-2,iv,d1),顺铂 (75 mg·m-2,iv,d1),21 d为1个周期,治疗4~6个周期;观察组(n=29):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加用吉非替尼(250 mg,po,d2~15),比较2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药物不良反应(ADR)。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ORR分别为51.7%、16.7%(P=0.004),DCR分别为93.1%和86.7%(P=0.413),中位PFS分别为15.5个月和8.0个月(P=0.001);观察组外显子19 LREA缺失的患者疗效及耐受性优于21 L858R突变的患者,患者突变位点不同,ADR临床表现存在较大差异,严重ADR的发生率为13.79%。结论:吉非替尼交替化疗较单纯化疗对EGFR突变阳性的Ⅳ期NSCLC患者的疗效更好,其中对外显子19 LREA 缺失疗效最优。  相似文献   
48.
目的回顾性分析2例晚期癌痛患者持续静脉泵入超大剂量吗啡镇痛的用药情况,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及管理措施。方法对2例癌痛患者的疼痛性质、原因、缓解或加重因素、生活质量、PS及疼痛NRS评分进行综合评估。临床药师通过监护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对吗啡使用剂量进行动态评估和调整,同时给予辅助止痛用药合理化建议。结果持续静脉泵入超大剂量吗啡可降低患者的NRS评分,有效缓解重度顽固性癌痛。吗啡最大日剂量达1 000 mg与4 000 mg。除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外,2例患者均未观察到昏迷、呼吸抑制等吗啡中毒症状。结论临床药师在癌痛规范化病房全程参与了超大剂量使用阿片类药物的管理及使用工作,不仅保障了吗啡使用的可及性与安全性,还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1例大剂量吗啡致肠梗阻患者的用药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在癌痛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协同医师采用NRS评分动态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根据NRS评分进行剂量滴定、药物的选择、剂量转换。对大剂量吗啡致患者肠梗阻进行用药监护。结果:药学监护改善了患者用药依从性,转换为芬太尼贴后,患者肠梗阻缓解,并使本例对吗啡耐药患者的重度疼痛得到控制,改善了生活质量。结论:临床药师用药监护在癌痛规范化治疗过程中促进了本例肠梗阻患者阿片类药物合理使用,通过本例癌痛伴肠梗阻患者的成功治疗为同类难治性疼痛患者的阿片类药物规范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中国药房》2014,(34):3180-3183
目的:对2011-2013年某院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统计2011-2013年该院麻醉药品名称、规格、用量、销售金额等数据,计算药品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该院麻醉性镇痛药用量逐年增加。在过去的3年中,芬太尼透皮贴剂及注射液DDDs均排在首位,吗啡制剂用量缓中有升,哌替啶用量呈下降趋势。结论:该院麻醉药品应用基本合理,癌症疼痛患者镇痛以使用吗啡制剂和芬太尼制剂为主,对麻醉药品的使用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