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4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90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747篇
内科学   178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190篇
综合类   761篇
预防医学   15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435篇
  21篇
中国医学   189篇
肿瘤学   7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包括健康教育在内的康复护理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入住我科的AMI患者78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接受内科相同的药物治疗和常规内科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和进行早期活动,比较分析其近、远期疗效。结果:2周时,康复护理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心功能 I级:(64.1%比41.0%),P<0.05];随访1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康复护理组心绞痛(30.8%比7.7%)、心律失常(25.6%比7.7%)、心力衰竭(17.9%比2.6%)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0.01),AMI再发率康复护理组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上、下肢主、被动踏车训练在早期偏瘫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130例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5例,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及综合康复治疗)和踏车训练组(65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增加上、下肢主、被动踏车训练),治疗4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ADL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踏车训练组治疗后上、下肢运功功能评分[上肢:(32.44±7.81)分比(38.26±8.72)分,下肢:(18.33±5.18)分比(22.78±4.93)分]及ADL评分[(52.26±7.63)分比(59.72±8.84)分]提高更显著(P均=0.001);生活质量评分除了疼痛(BP)和功能(PF)两个维度外(P均>0.05),其他维度均表现为踏车训练组分值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0.01)。结论:上、下肢主、被动踏车训练能显著提高早期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更快地促进其生活自理。  相似文献   
93.
目的检测重症肺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铜蓝蛋白(CER)水平,并分析其与心肌损害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医院2015年4月~2018年9月收治的212例重症肺炎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检测其基线血清PCT、hs-CRP和CER水平。计算心肌损害发生率,对比心肌损害发生者和未发生者基线血清PCT、hs-CRP和CER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上述血清因子与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基线血清PCT、hs-CRP、CER水平及三者联合对心肌损害的预测效能。结果本组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为11.79%,发生时间为(7.15±2.08)d;心肌损害发生者基线血清PCT、hs-CRP和CER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者年龄<3岁、并发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低氧血症、低钾血症、发病至入院时间>7d、发病至入院时间3~7d、基线PCT升高>50%、基线hs-CRP升高>50%、基线CER升高>50%构成比均高于未发生者(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均为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基线PCT、hs-CRP、CER水平预测心肌损害的Cut-off值分别为8.45pg/L、12.50mg/mL、402.47mg/L,三者联合预测心肌损害的灵敏度、特异度、AUC分别为92.00%、97.86%、0.896,均高于单独预测。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并心肌损害发生风险高,发生者基线PCT、hs-CRP、CER水平较高,年龄<3岁、并发呼吸衰竭等均是其危险因素,且基线PCT、hs-CRP、CER水平联合预测心肌损害的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索中药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又称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最佳切入时机及其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3月11日重庆市64例联合中药治疗的COVID-19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在首次诊断为重型/危重型COVID-19后,3 d以内(包括第3天)开始服用中药患者为早期干预组,在首次诊断为重型/危重型COVID-19后,7 d以后(包括第7天)开始服用中药患者为晚期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入组第14天,早期干预组氧合指数为292.5(252.0,351.0)mmHg(1 mmHg=0.133 kPa),明显高于晚期干预组的246.0(170.0,292.5)mmHg(P=0.005)。早期干预组住院时间[(18.56±1.11)d比(24.87±1.64)d,P=0.001]、住ICU时间[(14.12±0.91)d比(20.00±1.53)d,P=0.000]及病毒核酸转阴时间[(16.77±1.04)d比(22.48±1.66)d,P=0.001]均明显短于晚期干预组。早期干预组气管插管率(7.3%)较晚期干预组(30.4%)更低(P=0.028)。结论 初次诊断为重症COVID-19后3 d以内(早期)予以中药治疗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核酸转阴时间并降低插管率。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128-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并行128-SCT冠脉成像检查的患者60例,在128-SCT检查后的4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单位,对比分析各节段128-SCT及CAG检查结果,评估128-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同时计算128-S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指数、诊断符合率及Kappa值等统计学指标。结果共评估60例患者的715个冠状动脉节段,对比CAG的结果,128-SCT有664个节段检查结果与CAG相符合,符合率达92.87%。128-SCT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9.05%,特异度为98.52%,阳性预测值为90.22%,阴性预测值为96.47%,诊断符合率为95.66%,Kappa值为0.818。结论 128-S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心病准确性较好,可作为诊断与排除冠心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6.
《中国药房》2019,(23):3199-3204
目的:实现医联体内药学服务同质化,提升区域内药学服务能力。方法:建立医联体,构建一体化药学服务体系,对该体系的关键、切入点、成效进行介绍。结果: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为中心,构建了"1+4+30"(1个中心、4个医共体和30个医联体)的一体化药学服务体系。该体系包括供管体系一体化(供应目录衔接、药品考核一体化)、药学服务标准化(建立医联体内药学服务标准或规范、建立和实施统一的药房服务标准、建立药物治疗管理门诊药学服务标准)、人才培养一体化和体系内信息共享四个关键,"互联网+医联体"慢病患者药物治疗全程管理(包括线下和线上的构架、院内和院外的服务流程、建立慢病患者药物全程管理平台)一个切入点,取得了患者受益明显、基层的药学服务能力提升、牵头单位的药学服务能力提升、科研数据得到积累等四大成效。结论:"1+4+30"服务体系实现了体系内管理和服务水平同质化及对慢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全程管理,建设了有利于患者、有利于基层、有利于牵头单位的药学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97.
《中国药房》2019,(24):3392-3398
目的:探讨山豆根治疗白血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检索山豆根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蛋白,借助UniProt、PubMed数据库查询活性成分靶点蛋白对应的基因名称,运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通过DisGeNET数据库查询与白血病相关的基因(即疾病靶点),借助OmicShare平台筛选山豆根活性成分靶点与白血病疾病靶点的交集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利用DAVID生物信息学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山豆根活性成分13个、靶点蛋白204个,节点度值排名靠前的化合物及靶点蛋白包括槲皮素、山柰素以及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蛋白质丝氨酸蛋白酶1(PRSS1)、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CAMKK2)等。山豆根活性成分靶点与白血病疾病靶点的交集基因共24个,包括IRF1、BCL2、CYP1A1、PIM1等。上述交集基因的PPI网络共包含节点24个、边142条,平均节点度值为6.5,平均介数为0.045。GO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交集基因的生物过程涉及缺乏配体的体外凋亡信号通路、凋亡过程的负调控、B细胞增殖的正调控等,分子功能主要包括蛋白质同源化活性、相同蛋白质的结合等,细胞组分主要包括胞外区、线粒体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交集基因主要与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人类嗜T淋巴细胞Ⅰ型病毒(HTLV-Ⅰ)感染等通路有关。结论:山豆根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HTLV-Ⅰ感染等通路作用于PTGS2、PRSS1、CAMKK2等靶点,进而发挥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呈现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研究在直肠癌细胞炎性条件下的miR-155表达。方法通过研究直肠癌细胞中各种炎性条件下0 h、1 h、4 h、8 h、12 h、24 h的时间段细胞计数,运用统计学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4 h内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与未加入慢性炎症应激药物比较,H2O2、SPER/NO、HU作用于直肠癌细胞后,直肠癌细胞中miR-155表达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药物及不同细胞之间miR-15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药物作用后,miR-155表达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结论 miRNA具有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功能,其表达异常后与多种人类癌症发生相关,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经鼻蝶神经内镜结合磨钻辅助下切除垂体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5—2012-01 48例择期行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使用磨钻辅助,术后行视力、神经影像和内分泌检查,总结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死亡。肿瘤全切除37例(77.1%),大部分切除8例(16.7%),部分切除3例(6.3%);术后视力好转22例(84.6%,22/26),视野缺损好转9例(81.8%,9/11),头痛消失或好转10例(71.4%,10/14);术后3个月复查,48例患者平均PRL水平由术前(298.31±143.14)μg/L降至术后(46.38±31.47)μg/L,平均GH水平由术前(48.14±20.38)ng/L降至术后(13.29±5.5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脑脊液漏者5例,暂时性尿崩症者13例,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一过性麻痹2例,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控制。结论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结合磨钻辅助可进一步增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