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2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质指数、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并发生发生率(11. 48%)低于对照组(26. 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LADA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淋巴细胞失衡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LADA、UC组各52例和健康对照(NC)组52名,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亚群百分比. 结果 LADA、UC、NC组CD3+亚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2.29±4.97)%vs (63.49±5.12)% vs (61.37±4.83)%,P>0.05].UC组CD4+亚群较LADA、NC组降低[(27.63±6.85)% vs (35.87±5.92)%,P<0.01;(27.63±6.85)% vs(34.63±5.39)%,P<0.01].LADA组CD8+亚群较UC、NC组升高[(27.54±3.05)% vs (22.21±3.46)%,P<0.01;(27.54±3.05)% vs (21.82±3.77)%,P<0.01]. LADA、UC组CD4+/CD8+较NC组降低[(1.35±0.37) vs (1.78±0.44),P<0.01;(1.32±0.51) vs (1.78±0.44),P<0.01]. 结论 LADA、UC患者均出现淋巴细胞CD4+、CD8+亚群失衡,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参与两者发病,但具体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53.
目的评价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对初治基因2型慢性HCV感染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全国16家研究中心筛选初治基因2型慢性HCV感染者,所有受试者接受索磷布韦(400 mg/片,1片/d)联合利巴韦林(体质量<75 kg,1000 mg/d;体质量≥75 kg,1200 mg/d)治疗12周,停药随访12周。主要的疗效指标为治疗结束停药随访12周时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情况。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治疗2、4、8、12周及停药后4周时HCV RNA低于定量下限的比率;治疗4、8、12周时病毒学反跳率;停药随访4、12周的复发率。并观察治疗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共入组136例受试者,非肝硬化121例,代偿期肝硬化15例。停药12周获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92.6%(95%可信区间:88.3%~97.0%);治疗第8周,有1例病毒学反跳;停药4周时,有8例病毒学复发;停药12周时,有10例病毒学复发。入组的136例受试者中,共有128(94.1%)例报告了549例次治疗期不良事件,研究用药相关治疗期不良事件243例次(99例受试者,72.8%),未出现导致索磷布韦调药或暂停用药的不良事件,6(4.4%)例受试者发生了7例次严重不良事件,仅1例考虑与研究用药可能有关(肝低回声区性质待查),未出现导致试验中止或受试者死亡的不良事件。结论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初治的基因2型慢性HCV感染可获得较高的持续病毒学应答,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度,安全性可接受。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曲美布汀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环境因素、社会关系、独立性、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略高于对照组的3.92%,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曲美布汀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治疗功能性便秘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疗效,可大幅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药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5.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的诊疗经过。结果11例患者中2例放弃治疗,2例行介入溶栓治疗好转,7例行外科手术,其中死亡2例,术后发生短肠综合征1例,其余4例恢复良好。结论急性肠系膜缺血早期不易诊断,病情进展迅速,及早的诊断与适当的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 探讨双倍剂量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91例,依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双倍剂量泮托拉唑组50例,常规剂量组 41例,观察两组病例止血的疗效.结果 双倍剂量泮托拉唑组总有效率96%,常规剂量组为85.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双倍剂量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DGF)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2007年7月至2011年5月间手术切除ESCC标本42例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食管鳞状上皮中C YP2E1与PCDGF的表达.结果 ESCC中CYP2E1、PCD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5/42) 、88.1%(37/42),均较正常食管上皮明显增加(P< 0.05);PCDGF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r=0.444,P< 0.05)、浸润深度(r=0.332,P<0.05)、淋巴结转移(r=0.476,P<0.05)和TNM分期(r=0.450,P< 0.05)有关;CYP2E1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518,P<0.05),而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0.388,P< 0.05).CYP2E1和PCDGF在肿瘤中的表达有相关性(r=0.483,P< 0.05).结论 ESCC中CYP2E1和PCDGF相互协同参与了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可能成为判断食管癌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9.
目的APC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B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BE随机分为A、B治疗组和对照组,A组服用埃索美拉唑及莫沙必利;B组行APC加服与A组相同的药物;而对照组未予特殊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A、B治疗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对照组内镜表现和组织学改变无明显改善(P〉0.05);B组31例(100%)患者BE食管黏膜内镜表现和组织学恢复正常,与另外两组相比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PC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方案可明显改善BE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内镜表现,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BE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0.
杨永俊  张辉  朱金山  张书申  张渊智 《肝脏》2010,15(3):235-236
本文通过观察应用血浆置换治疗后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72例患者均为我院2007年6月-2009年8月期间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54例,女性18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3.26±18.81)岁,急性重型肝炎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6例,慢性重型肝炎50例。随机性分组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两组年龄、性别均无差异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