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8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134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54篇
内科学   155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1907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39篇
  11篇
中国医学   4044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356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383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547篇
  2018年   481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580篇
  2013年   552篇
  2012年   481篇
  2011年   583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病理性附加肺音进行即时识别和分析,是监控呼吸系统病情和不断改进治疗方法的十分必要的手段。提出了典型病理性附加肺音进行STFT和小波变换后的特征频谱图像模型,并根据这一模型设计出病理性附加肺音识别方法。这一方法与国际上各种基于学习或统计的病理性附加肺音识别方法比较,具有直观的优势和鲁棒的特点。  相似文献   
72.
目的基于三维步态系统提供的步态参数数据,对中医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进行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康复中心及沈阳市儿童医院脑瘫康复中心收治住院的脑瘫患儿20例,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20例脑瘫患儿入院时及中医康复1个月后分别进行步态检测,收集步态参数数据,康复前后数据进行比较。中医康复疗法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根据入院时脑瘫患儿步态参数特点,采取针对性中医治疗方法。结果各年龄段患儿康复后步态周期时长较康复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患儿康复后左侧支撑期时长较康复前有改善,7~8岁患儿右侧摆动期较康复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岁患儿步幅长较康复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三维步态系统,中医疗法对痉挛型脑瘫运动障碍改善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是一种科学地、客观地对中医疗法进行评价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3.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已成为困扰已婚女性的重要疾病之一,患者常以月经失调、肥胖、体毛增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往往终生不孕,常使患者产生消极的生活态度。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该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医疗界  相似文献   
74.
脑性瘫痪(脑瘫)为现阶段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目前临床仍以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为主,其中推拿疗法疗效确切,应用广泛。循经推拿作为推拿疗法的一种重要操作方式,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思想,也符合小儿脑瘫整体康复和个体化治疗的理念。通过梳理中医基础理论中关于脏腑、经络、经筋、皮部理论,及其相关性的经典论述,结合小儿脑瘫的中医病机及推拿疗法治疗本病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循经推拿疗法治疗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各家推拿手法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联合三苯氧胺(tamoxifen,TAM)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的MAPK信号转导通路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2)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信号传导途径.方法:将造模成功的40只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TAM组、乳结合组(乳岩宁方+TAM)和益结合组(益气养阴方+TAM).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K1/2、ERα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ER-2mRNA的表达.结果:1)除模型组外,各用药组荷瘤裸鼠体质量下降,形体消瘦,活动量减少,进食减少,喜蜷卧,以TAM组表现最明显,乳结合组和益结合组状态保持相对较好.2)TAM组、乳结合组和益结合组的ERK1/2、ERα蛋白,HER-2mRNA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乳结合组的作用最显著,益结合组次之;乳结合组和益结合组与TA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结合组和益结合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中药复方联合TAM可能是通过下调癌组织中HER-2mRNA的表达来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同时中药复方对TAM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6.
张明波教授长期专注于研究中医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认为青年人眩晕通常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缺乏锻炼等因素造成。而究其原因则是肝失条达,脾失健运,故其主要责之肝脾,宜辨证分型,从肝脾论治。张教授对青年人眩晕分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湿中阻三个证型,主要整理了其独到的认识与理论,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77.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逐年升高,除关节肿痛、变形、屈伸不利、晨僵等症状外,中晚期可出现口眼干涩、自汗盗汗、形体消瘦等气阴两虚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经多年临床证实,益气养阴法治疗本病疗效确切,而四神煎是治疗本病的验方,可有效配合现代医学进行治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本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类风湿关节炎已被列入《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指南》内。目前本法仍缺少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和进一步的机制探讨。本文将针对本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古籍及现代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为本病的进一步研究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中药药对是中医临证方剂配伍中画龙点睛之所在,目前关于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研究较多,但主要聚焦在疗效观察和处方总结等方面,缺乏对中药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归纳总结。中药药对与方剂相比化学成分少、组方形式单一、作用机制简单、干扰因素较少等。近年来中医在应用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不少研究者十分注重组方配伍时药对的应用及其作用规律,通过药对配伍实现多方面的优化组合,进一步提高中药复方的治疗效果。为了明确中药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途径及靶点,本文通过系统地查阅和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拟对近10年来经临床观察与动物实验证实对糖尿病肾病确有疗效的,以中医临证分型具有"调补脾肾""利水渗湿""活血化瘀"和"收敛固涩"功效的四类药对的组成规律及现代实验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配伍原则与药物的化学成分、药代动力学变化及药对各中药不同配伍比例时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上述药对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下肢丹毒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静脉滴注青霉素注射液,或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局部以雷夫诺尔纱布外敷患肢。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清热利湿解毒之汤剂口服。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治愈6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7.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化瘀,有效控制全身感染症状。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采取不同抗栓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NSTEMI合并永久性房颤的老年患者129例,出院后给予不同的抗栓策略分为4组,A组41例: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B组31例: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2.02.5),C组35例: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2.02.5),C组35例: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2.02.5)+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D组22例: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2.02.5)+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D组22例: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2.02.5)+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对出血和主要心脏复合终点(死亡,再发心肌梗死、脑栓塞)随访1年,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D组病死率分别为12.2%、16.1%、14.3%、9.1%。观察1年,8.5%因出血再次入院,20.2%因主要心脏事件再次入院,各组出血及主要心脏事件无统计学差异,但与B组比较,D组出血风险最高(HR=1.267,95%CI:0.3402.5)+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对出血和主要心脏复合终点(死亡,再发心肌梗死、脑栓塞)随访1年,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D组病死率分别为12.2%、16.1%、14.3%、9.1%。观察1年,8.5%因出血再次入院,20.2%因主要心脏事件再次入院,各组出血及主要心脏事件无统计学差异,但与B组比较,D组出血风险最高(HR=1.267,95%CI:0.3404.718,P=0.25)。C组有低风险趋势(HR=0.911,95%CI:0.3194.718,P=0.25)。C组有低风险趋势(HR=0.911,95%CI:0.3192.597,P=0.37)。结论随着抗栓力度的增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相对出血的风险加大,华法林联合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对于主要心脏复合终点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