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步态的影响,为脑瘫患儿提供更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64例,按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临床分型及其移动能力进行配对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双瘫22例,偏瘫10例)。观察组接受运动疗法、按摩、理疗等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配合每日1次共30 min的专业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康复治疗前后采用足印法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步态分析。结果 (1)两组双瘫患儿两侧步行足长、步速较治疗前增大,步宽较治疗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观察组两侧步行足长、步速较对照组增大,步宽较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侧站立足长在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偏瘫患儿治疗后患侧步行足长较治疗前增大,观察组偏瘫患儿步宽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观察组治疗后患侧步行足长、步速较对照组增大、步宽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步速、对照组步宽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站立足长、健侧步行足长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与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均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态(步行足长、步宽和步速),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更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及减重步行训练的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及步态的影响。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及减重步行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康复训练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及足印分析法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Berg平衡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衡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步长、步宽和步速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步长、步宽和步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及减重步行训练的综合康复训练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及步态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理疗结合肉毒毒素A注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收治住院的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中医康复理疗,观察组给予中医康复理疗联合肉毒毒素A注射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5%(33/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患者痉挛程度评分为(2.74±0.3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85±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理疗联合肉毒毒素A注射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认知功能,对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提高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进行训练。两组治疗前后采用新修订的Ashworth量表评定、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GMFM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3~6岁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引导式教育,康复护理3个月,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后应用改良Ashworth评分法评定脑瘫患儿肌张力,并测定踝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护理3个月后,踝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踝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张力降低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结合引导式教育较常规康复护理相比,能显著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锻炼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痉挛型脑瘫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悬吊运动锻炼),连续干预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评价患儿D区和E区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量表(MAS)评价下肢肌张力,采用躯干功能障碍量表(TIS)从动态平衡、静态平衡和协调3个维度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D区和E区GMFM-88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点下肢M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维度TI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悬吊运动锻炼可改善粗大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及提高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7.
体感音乐疗法降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感音乐疗法对降低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肌张力的疗效。方法将3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置于体感音乐床聆听中医五行音乐中角音30min,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3次内收肌角度、双侧腘窝角度、足背屈角度,取其平均值,评估肌张力,计算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结果体感音乐治疗后,受试患儿内收肌角度和腘窝角度明显大于治疗前,治疗后足背屈角度均小于治疗前,其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治疗后肌张力、CSS评分均比治疗前改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体感音乐治疗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推拿、针灸及言语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言语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推拿、针灸及言语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评估两组患儿应人能力、应物能力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58/60),显著高于对照组81.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应人能力及应物能力评分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GCS评分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脑瘫患者的治疗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推拿、针灸及言语训练,可以使痉挛型脑瘫患儿言语康复显著的提高,患者的应人能力及应物能力大大提高,言语康复更快更好和最大程度克服构音障碍,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在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合并吞咽障碍患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辽宁省儿童医院收治的伴有吞咽障碍的脑瘫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脑瘫患儿吞咽治疗及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以康复专科护士、康复科医师、营养科医师、治疗师、高压氧医师、心理医师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治疗8周后评定临床疗效及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营养状况改善均好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营养状况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能有效提高脑瘫合并吞咽障碍患儿的吞咽功能、改善营养状况,有利于促进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康复专科护士指导家庭姿势管理在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4月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确诊并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1月至12月确诊并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家庭姿势管理。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粗大运动功能(GMFM-88)评分百分比和干预后患儿家长实施家庭姿势管理的依从性及正确率。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ADL评分、GMFM-88评分百分比和家庭姿势管理依从性和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康复专科护士指导的家庭姿势管理,能够提高患儿家长执行的依从性和正确率,改善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粗大运动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悬吊训练系统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平衡和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儿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住院的脑瘫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应用儿童悬吊训练系统。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评价站立行走能力的变化,应用足底压力测试(重心移动范围)评价躯干平衡能力变化,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有效值评定患儿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评分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重心移动范围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重心移动范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训练系统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站位、步行能力以及静态平衡能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腕手矫形器治疗拇指内收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腕手矫形器治疗拇指内收异常姿势。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和精细运动商(FMQ)评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PROM、FMQ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治疗后观察组PROM和FMQ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手矫形器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拇指外展活动度,能提高精细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依从性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治疗的依从情况分组,将治疗全过程有固定家长陪伴患儿、并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结合家庭康复训练者作为观察组(50例),将各种原因不能实施综合康复治疗、不能有效配合家庭康复训练者作为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作业治疗、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音乐治疗等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并结合家庭训练及管理,定期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体化、个体化培训及心理辅导。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及香港学前儿童小肌肉发展评估量表(HK-PFMDA)分别进行评定,观察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评分总百分比、HK-PFMD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总百分比、HK-PFMD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依从性影响脑瘫患儿的康复疗效,依从性良好的患儿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能力,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其身心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不同亚型运动功能预后。方法回顾性调查46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特点,对张力障碍型、舞蹈徐动型、徐动痉挛型3种不同亚型患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量表)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舞蹈徐动型、张力障碍型、徐动痉挛型组间比较GMFCS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徐动痉挛型级别最低,舞蹈徐动型最高(F=71.596,P0.001);徐动痉挛型在GMFM88量表各功能区均明显低于舞蹈徐动型(P0.001);张力障碍型在站立位、行走与跑跳能区明显低于舞蹈徐动型(P0.001)。结论舞蹈徐动型脑瘫患儿多在4岁前获得自身行走能力,张力障碍型患儿部分可获得自身行走能力,徐动痉挛型患儿运动功能较其他类型明显落后,较难获得自身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背六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中降低脊背部肌张力的作用。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用肢体按摩加"脊背六法",对照组仅用肢体按摩,两组均结合现代康复技术,3个疗程(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儿脊背部肌张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经1,2个疗程的治疗后,在降低脊背部肌张力的时间与疗效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3个疗程后,两组患儿脊背部肌张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瘫患儿的临床康复中应用"脊背六法",可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患儿脊背部肌张力,缩短康复疗程,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 2015年4月至2015年6月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住院的脑瘫患儿113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儿童150例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脑瘫患儿和体检儿童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儿童25(OH)D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体血清25(OH)D水平为(20.7±6.0)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25.3±7.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段观察组25(OH)D水平均低于同年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3岁和3~6岁25(OH)D不足和缺乏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岁两组25(OH)D不足和缺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在对脑瘫患儿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应关注维生素D水平,从而有利于患儿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电刺激对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有效性,观察其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康复病区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电刺激组、运动电刺激结合组各40例。运动组根据GMFM 5个功能得分制定运动疗法目标和训练方案;电刺激组对患儿多部位肌群进行电刺激;运动电刺激结合组将运动疗法设计及电刺激组治疗方案同时应用于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对3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 3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电刺激结合组3种评分均优于运动疗法组及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疗法组与电刺激组3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组治疗方法都能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日常生活能力,运动疗法结合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能明显提高了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效果优于另外两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输合配穴"针刺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在综合康复功能训练基础上加用常规针刺法,观察组在综合康复功能训练基础上加用"输合配穴"针刺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的运动功能与肌张力水平。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及肌张力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时间节点的比较中,在1个月和2个月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3个月时的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合配穴"针刺法能够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明显降低肌张力,康复效果确切,经临床验证在起效时间及疗效上均优于普通针刺,且有取穴少,见效快的优势,值得在临床康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学分析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11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康复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以Bobath疗法为主综合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于干预前采用运动学分析法找出患儿坐位姿势异常的运动元素,在其指导下制定康复方案。两组于干预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B区检测、Berg平衡量表评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量表B区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量表B区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学分析法可用于指导痉挛型脑瘫康复训练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运动控制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影响。方法将4~6岁GMFCSⅡ级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儿均每日进行1次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每日增加运动控制训练15min;对照组每日增加肌力训练15min。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评定粗大运动功能,观测两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E区分值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以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88之D区和E区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控制训练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