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2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82篇
临床医学   286篇
内科学   133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1719篇
预防医学   26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06篇
  1篇
中国医学   376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现口腔修复工艺中铸造底座多用蜡片制作,笔者深感此法费时繁琐,浪费材料且使用不便。于是在临床中探讨设计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塑料自制蜡型底座,经较长时间使用观察,认为使用方便,强度好,省时省料,可多次重复使用,尤其对整体铸造件的固定包埋非常方便,现特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2.
对于末段(距肛缘4.0~5.0cm)直肠癌仍几乎无法保留肛门或同时达到保肛及根治两个目标。内括约肌切除(ISR)保肛手术用于部分符合要求的末段直肠癌患者,既可达到保留肛门功能的目的,又同时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有希望成为末段直肠癌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然而尚有部分问题没有明确。笔者仅就ISR技术的解剖、病理生理学基础,ISR在直肠癌治疗中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技术以及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局部复发率、病死率、并发症等诸方面作一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23.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领域里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材灌输,轻教法的改进和学法指导;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环节;教学难度越来越大,学生作业越来越多,加重了老师和学生负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育界正在进行着这样的改革:改变那种一切教育活动均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应试教育模式,广泛推行按教育规律办事,实施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4.
三种不同药物对产后会阴伤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使用聚维酮碘、甲硝唑及高锰酸钾对产后会阴伤口的影响。方法 将 5 0 0例产妇分为三组 ,在分娩时分别使用不同药物消毒会阴 ,了解产后伤口的愈合情况及产褥期病率。结果 三组伤口愈合率、感染率及产褥期病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应用聚维酮碘预防产后会阴伤口感染优于甲硝唑和高锰酸钾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髓核细胞(NPCs)分泌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退变椎间盘血管化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培养退变椎间盘NPCs,病毒转染分别上调和下调SDF1表达,根据SDF1表达情况分为DOWN、D和UP 3组;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将不同组NPCs或其条件培养基与HUVECs进行共培养,期间还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CXCR4受体抑制剂AMD3100,CCK8检测、细胞迁移实验、管腔形成实验观察HUVECs成血管能力。结果各组NPCs构建成功;与HUVECs共培养后,利用CCK8法、细胞迁移实验、管腔形成实验检测结果显示随SDF1表达升高,内皮细胞活力、迁移能力、管腔形成能力也随之升高(P0.05);当加入AMD3100后,内皮细胞活力、迁移能力、管腔形成能力在D组和UP组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结论人退变椎间盘NPCs表达SDF1。SDF1/CXCR4信号轴影响内皮细胞活力、迁移能力和成管能力,并在退变椎间盘血管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2022年遵义市67 403例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结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遵义市出生并接受苯丙酮尿症筛查的67 403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足跟血干血斑样本,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干血斑中新生儿的苯丙氨酸指标水平,疑似阳性的新生儿进行进一步确诊。分析所有新生儿的苯丙酮尿症诊断情况。结果:2022年遵义市69 394例新生儿中总共有67 403例接受了苯丙酮尿症筛查,筛查率为97.13%,其中苯丙酮尿症的可疑阳性数为390例,可疑阳性召回率为100.00%。390例可疑阳性的新生儿中,确诊苯丙酮尿症的有7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确诊率为0.010 39%。7例患儿中经典型苯丙酮尿症、中度苯丙酮尿症以及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分别为1例(14.29%)、1例(14.29%)、5例(71.43%)。结论:2022年贵州省遵义市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率为97.13%,苯丙酮尿症发生率为0.010 39%。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评价桥本甲状腺炎(HT)临床进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贵州航天医院接诊的HT患者100例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贵州航天医院体检的健康者10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清TPO–Ab、Tg–Ab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TPO–Ab与Tg–Ab水平,并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病理或空心针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分级情况,以及观察组患者不同术后组织病理学分级患者血清TPO–Ab与Tg–Ab水平。以术后病理或空心针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分级为标准,评价超声、血清TPO–Ab与Tg–Ab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观察组患者组织病理学分级的诊断准确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TPO–Ab及Tg–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组织病理学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有58例,Ⅱ级有30例,Ⅲ级有12例;Ⅰ级患者血清TPO–Ab与Tg–Ab水平均低于Ⅱ、Ⅲ级患者,Ⅱ级患者血清TPO–Ab与Tg–Ab水平均低于Ⅲ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2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的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生血流感染30 d内的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预后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85例患者,基础疾病以急性白血病为主(125例,67.6%)。共分离197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09株(55.3%),其中大肠埃希菌55株(27.9%);革兰阳性菌86株(43.7%),其中人葡萄球菌24株(12.2%);真菌2株(1.0%)。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BSLs)菌株28株(50.9%);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BSLs菌株2株(10.0%);耐甲氧西林的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0.8%、71.4%、36.4%。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70岁、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并心功能不全、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肺部感染患者的30天病死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OR=3.306,95%CI(1.224~8.927)]、合并心功能不全[OR=6.291,95%CI(1.930~20.508)]、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OR=8.419,95%CI(2.198~32.241)]、感染性休克[OR=22.150,95%CI(3.639~134.806)]均为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人葡萄球菌为主。影响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缩短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改善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积极控制感染性休克是减少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30天内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9.
随着各种检测技术的相继问世,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上升。尽管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但良恶性病变之间的判定仍然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对于所有可疑甲状腺结节患者均应进行颈部超声检查。甲状腺超声可评估结节特征,某些甲状腺结节具有可疑恶性超声征象。然而,这些特征缺乏准确性,无法明确诊断结节的良恶性。目前的指南仍然推荐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FNAB)作为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首选检查。FNAB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诊断方法,由于其创伤小,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用于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已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之一。近年来国内关于FNAB的报道日益增多,国内外指南关于FNAB指征尚有争议,同时由于其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FNAB技术的全面实施需要严格把握指征及准确判读穿刺病理结果。FNAB虽然是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最常用的诊断技术,但仍有灰区结节需要进一步诊断研究。为了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及判断预后,指南推荐术前可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FNAB作为一个简单且相对无创的技术,但也可产生相应的并发症,FNAB的并发症主要与甲状腺结节的位置、穿刺针的直径、穿刺医师的操作经验等因素相关,严重程度较轻,多呈自限性。对于FNAB无法诊断或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病变或滤泡性病变,学者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新的方法来精确地诊断甲状腺癌。分子生物学方法是目前的最佳选择。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检测特定甲状腺肿瘤易感基因的驱动突变来确认甲状腺肿瘤活检的恶性程度,如BRAF和RAS癌基因突变、RET/PTC重排和TERT突变检测,从而提高术前诊断效率。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局部淋巴结,虽然FNAB对异常淋巴结有诊断价值,但小或囊性淋巴结可能由于缺乏肿瘤细胞而无法诊断。检测可疑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活检冲洗液中甲状腺球蛋白含量可作为细胞学诊断的辅助手段。笔者认为FNAB联合分子生物学的多层次诊断体系可提高术前诊断的精准性,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及平滑激动剂(smoothened agonist,SAG)干预下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Shh信号通路改变后,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自噬状态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胚胎14.5 d的C57BL/6J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根据干预方式分为4组:对照组、地塞米松组(DEX组)、地塞米松+SAG组(DEX+SAG组)、单独SAG干预组(SAG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自噬体或自噬溶酶体的数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hh、Ptch1、Smo、Gli3A/R、Cyclin D1及自噬标志物LC3Ⅱ/Ⅰ和P62、Bec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和DEX组中自噬体/自噬溶酶体的数量无明显差异,而SAG干预后可观察到大量自噬体/自噬溶酶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62、Ptch1、Smo、Gli3A/R、CyclinD1在DEX组中明显降低(P<0.05),LC3Ⅱ/Ⅰ、Beclin1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DEX+SAG组及SAG组中Ptch1、Smo、Gli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