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06篇
中国医学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比较氯唑西林(CXL),阿莫西林(AM)和美洛西林(MZL)的抗生素后效应。方法 采用AVANTAGE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用光密度法测定CXL、AM、MZL三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对 4种共20株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结果与结论 不同品种、不同浓度的药物对不同受试菌所产生的PAE不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有较明显的PAE,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PAE较小甚至没有。从而提示:在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时,除根据抗生素对细菌的MIC值外,还应考虑抗生素对细菌的PAE值。在治疗革兰氏阳性球菌所致感染时,由于PAE较长可快速静滴给药并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在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感染时,由于PAE较短或没有,可主要参考药代动力学等其它因素设计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对比研究6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泰宁(TIN)、卡贝宁(CBN)、哌拉西林(PIP)、美洛西林(MZL)、头孢哌酮(CPZ)和头孢地嗪(CDZM)对2种G^-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和绿脓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 采用AVANTAGE全自动分析仪,应用光密度法测定PAE。结果与结论 美洛西林对大肠埃希氏菌的PAE为负值或零,对绿脓假单胞菌的PAE很小,仅在4MIC时PAE达1h左右;哌拉西林对大肠埃希氏菌和绿脓假单胞菌的PAE均很小,即使在4MIC时PAE也仅有0.3h左右。在4MIC以下时,PAE与浓度依赖性不甚明显。头孢哌酮和头孢地嗪除了在4MIC时对大肠埃希氏菌的PAE可达1h外,其余PAE均很短,甚至没有,但随着抗菌药物浓度的增加,PAE显增加(P<0.05),呈现部分浓度依赖性,提示在较高浓度下可望产生相对明显的PAE。一般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G^-杆菌PAE较小,而泰宁和卡贝宁则较长。泰宁和卡贝宁的PAE要显长于其它4种抗菌药物(P<0.05),两药对大肠埃希氏菌和绿脓假单胞菌的PAE产可达到1-3h,同时卡贝宁的PAE要显长于泰宁。即使在1倍MIC时,PAE亦显长于其它4种药物,而在4倍MIC时则更长。两药对G^-杆菌的PAE在1/2至4倍MIC浓度间呈显的浓度依赖性。提示泰宁和卡贝宁可能具有与其它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同的PAE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23.
双黄连粉针剂PAE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继红  方翼  王睿 《中国药业》2000,9(1):24-24
目的:测定双黄连粉针剂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采用光密度法。结果:0.5MI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PAEO,8h左右,4MIC时PAE2h左右。结论:双黄连粉针剂对四种受试菌株均存在抗生素后效应,且随浓度增加而延长。  相似文献   
24.
氧氟沙星与哌拉西林单用或联合应用的抗生素后效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睿  刘卫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3,18(5):383-386,398
本文应用AVANTAGE分析仪的微生物比浊法测定了氧氟沙星(OFLX)与哌拉西林(PIPC)单用或联合应用的抗生素后效应(PAE),结果表明OFLX单用时对受试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均产生明显的PAE;PIPC单用时对革兰氏阳性球菌PAE较明显,对革兰氏阴性杆菌PAE较小,两药单用时PAE值随药物浓度增高而显著增大,而两药联用时,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均呈现协同或相加PAE;对革兰氏阳球菌的PA  相似文献   
25.
环磷酰胺诱发叙利亚地鼠胚胎细胞的恶性转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给予37.5,75和150mg·L-1环磷酰胺(CP)均可稳定地引起叙利亚地鼠胚胎细胞的表型转化.转化细胞在传至99代时,仍然具有旺盛的分裂增殖能力,对细胞生长因子的依赖程度下降,转化细胞可因植物凝集素的存在而发生凝集,具有在软琼脂培养基上形成集落的能力,表现出抛锚独立性生长特性;接种同种动物及无胸腺裸鼠后能形成肿瘤.瘤切片病理观察显示所形成肿瘤均为分化程度较高的纤维肉瘤,从而证明CP能够诱导叙利亚地鼠胚胎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26.
目的:在中国男性健康志愿中评价单次口服Ⅳ+Ⅴ类新药甲磺酸酚妥拉明片的安全性、耐受性。方法:根据新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按照赫尔辛基宣言和GCP指导原则,选择18-50岁健康成人,用区组随机化设计方法,按随机表将36名受试随机分配至10、20、30、40、50和60mg剂量组,每组6名受试。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结果:单次口服10-60mg甲磺酸酚妥拉明片,志愿体温、脉搏、呼吸频率、卧立位血压、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各项指标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仅见面部潮红、鼻塞、头晕头痛或脉率增快(20例)等与药物可能有关的一过性轻微不良反应。9例志愿在给药后20-30min后发生阴茎勃起现象,约持续5min左右。结论:36名中国男性健康受试单次口服甲磺酸酚妥拉明片最大剂量至60mg比较安全、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27.
氟喹诺酮类PK/PD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睿 《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1):884-887
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是药理学重要组成部分。药代动力学(PK)是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而药效学(PD)则是药物剂量对药效的影响。以及药物对临床疾病的效果。过去对PK与PD多是分割看待,而PK/PD的研究结合了PK与PD的研究方法,旨在研究某一给药剂量相应的时间-效应过程。目前随着PK与PD研究的日益深入,对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效的相关性的进一步了解,使得PK/PD的研究已成为现代药物治疗学的热点。本文简要回顾了部分氟喹酮类药物的PK/PD研究,并对莫西沙星等主要氟喹诺酮类药物PK/PD参数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测定自制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血药浓度 ,通过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体外溶出度实验 ,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其体内外参数的相关性并提供质控方法。方法 采用改进的HPLC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释放度实验按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附录中有关转篮法规定进行 ,以美国HansonResearch全自动溶出测定仪进行操作。结果 以药物累积吸收百分率Y与相应时刻的体外累积释放百分数X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 =1 0 .90 0 6 +1 .1 792X (r =0 .90 3 6) (P <0 .0 1 )。结论 自制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体内外各参数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制备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检测其特性。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高倍显微镜观察微球粒径大小及形态,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微球中阿霉素的含量,测定微球磁吸附率,计算求和值S,确定最佳投料比(药物∶载体),绘制药物微球体外释放曲线。结果制备的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最佳投料比为1∶15,磁吸附率为100%。微球外形圆整,分散性好。阿霉素60min释放70%左右,240min持续释放90%以上。结论制备的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缓释性好,磁响应性强,可作为一种治疗顽固性疼痛的靶向神经损毁剂。  相似文献   
30.
抗强直性脊柱炎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类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概述了抗强直性脊柱炎药物的研究进展,如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药及生物制剂等,为抗强直性脊柱炎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重点介绍了生物制剂尤其是TNF—α阻滞剂,为近几年抗强直性脊柱炎药物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和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