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06篇
中国医学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胡椒碱的抗抑郁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廖红波  刘屏  胡园  王东晓  林辉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2):1562-1565
目的:观察胡椒碱的抗抑郁及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小鼠强制游泳实验、悬尾实验考察胡椒碱抗抑郁作用;采用皮质酮损伤SH-SY5Y神经细胞和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两种体外模型,测定细胞存活率(MTT法),观察胡椒碱对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结果:胡椒碱(10,20 mg·kg~(-1))给药后,能明显缩短小鼠在行为学实验中的不动状态时间,并且该作用随剂量增大效应逐渐降低;胡椒碱(1.4,7,35μmol·L~(-1))可对抗皮质酮对SH-SY5Y的损伤作用,且对所培养具有神经前体细胞特性的细胞,具有促进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胡椒碱具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及对功能性神经再生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2.
北京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3,自引:1,他引:73  
目的 对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的病原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加强对非典型致病原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收集 2 0 0 1年 11月至 2 0 0 2年 6月CAP患者共 10 3例。分别检测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血清抗体。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分别扩增肺炎支原体P1黏附蛋白基因及肺炎衣原体 16SrRNA基因。应用酶免疫测定 (EIA)方法检测尿中嗜肺军团菌抗原。取患者急性期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应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结果  10 3例CAP患者 ,病原体检出率为 48.5%。 2 3例 (2 2 .3 % )检出肺炎支原体 ,3例 (2 .9% )检出嗜肺军团菌 ,2例 (1.9% )检出肺炎衣原体。 12例分离出肺炎链球菌 (11.7% )、9例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 (8.7% )、7例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 (6.8% )。 6例患者存在混合感染 (5.8% ) ,其中 5例为肺炎支原体混合其他病原体。结论 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在CAP中占据重要地位 ;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仍为常见的致病细菌 ;混合感染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3.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由于疼痛的病因、病机、部位、性质及耐受等的不同而反应各异.疼痛往往伴有恐惧、紧张、烦躁不安,导致失眠甚至休克,从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通过对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体外PAE期间E.coliATCC25922的形态学观察以及膜电位、膜通透性变化的研究,以期为探讨PAE形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于不同时间点吸取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抗生素后效应期间的大肠埃希菌培养液,用荧光探针碘化丙啶和DiBAC4(3)进行染色,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coliATCC25922的形态学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膜电位、膜通透性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结果表明菌落计数法所测定的PAE之后仍有丝状体存在,但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PAE期间E.coli ATCC25922膜电位及膜通透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PAE期间E.coli 菌体显著延长,呈丝状体,而其膜电位及膜通透性则无显著性变化,提示丝状体形成与细胞膜变化不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06.
107.
单次口服D-聚甘酯片的Ⅰ期临床安全性及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D—聚甘酯片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选择18—55岁健康受试者41例,随机分为50,100,150,200,300,400,500,600和800mg共9个剂量组,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血尿常规、血沉、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并检测心电图、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结果:大部分受试者于给药后不同时间出现纤维蛋白原含量(FIB)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甚至血不凝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4.88%(2/41)。结论:单次口服D—聚甘酯片最大剂量至800mg仍比较安全,耐受性效好。  相似文献   
108.
109.
多剂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耐受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曼  王睿  方翼  裴斐  柴栋  王中孝 《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1):875-878
目的: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评价多剂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qd,每次400mg,连续14d,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等。结果:试验结束后,健康志愿者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压、心电图,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等各项指标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本试验过程中仅发现4例次可能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分别表现为AST,ALT或γ-谷氨酰转移酶轻度升高,均为轻度一过性,可耐受,于停药后1周内自行恢复。结论:多剂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注射液,耐受性较好,但在长时间用药过程中应注意检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0.
重组L-门冬酰胺酶前体脂质体对HL-60细胞的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L-门冬酰胺酶脂质体对体外培养的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MTT测定L-门冬酰胺酶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电镜观察药物对肿瘤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L-门冬酰胺酶脂质体(经前体脂质体水合而得)组与肿瘤细胞作用后,HL-60细胞的G0/G1期细胞量明显增加,而进入S期的细胞明显减少.增殖指数L-门冬酰胺酶脂质体组的PI值显著下降.HL-60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增多.结论L-门冬酰胺酶脂质体抑制HL-60细胞的繁殖,可能与抑制细胞的S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