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2篇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沈文婷  许诣 《安徽医药》2016,20(8):1576-1578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FK506)替代治疗环孢素A(CsA)不耐受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CsA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非重型AA患者39例。按血药浓度75:1的比例将CsA替换为FK506,维持血药浓度在4~6μg/L。治疗后,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A(CsA无效换用FK506有效)、B(CsA有效换用FK506仍有效)、C(CsA无效换用FK506仍无效) 3组。结果 替换治疗后三组患者CsA和FK506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换FK506后,共有24例患者获得血液改善,有效率为61.54%。治疗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显著改善(P<0.05),但是A、B组无显著差异(P>0.05)。 替换FK506治疗后,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齿龈增生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 FK506替代治疗CsA不耐受的非重型AA可显著改善血液学指标及CsA继发的肾功能损伤的不反应。FK506可作为CsA的一个替代方案用于AA的治疗。  相似文献   
32.
陈锋  詹飞 《中国医药导报》2011,8(6):124-125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以降低患儿死亡率。方法:对28例(25例确诊为重症,3例确诊为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无并发症,7例并发脑炎,2例并发肺炎,1例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脑炎,均治愈;1例并发脑炎者好转,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脑炎死亡2例。结论: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只有早诊断及早给予及时有效治疗,才能降低向重症及危重症转化的几率,以降低患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骨髓输液在抢救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手足口病患儿,采取胫骨骨髓穿刺输液,对输入的药物、输液速度和穿刺时间进行分析,并给予全面细致的护理。结果5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循环衰竭的情况下在2min内建立起骨髓输液通道,缩短了静脉建立的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骨髓腔输液是一种操作简单、快速、高效、安全的方法,结合全面、细致的护理,应用于儿童的急救可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临床特点及其诊疗方法。 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46例重症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其临床病历资料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住院时间及治疗、预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本组患儿均出现发热、皮疹症状(100.0%),出现精神欠佳、肢体抖动及嗜睡症状患儿为140例(95.9%)。病原学检测结果示肠道病者(EV)71呈阳性患儿为80例(54.8%),柯萨奇病毒(Cox) A16呈阳性为35例(24.0%),EV 71及Cox A16均呈阳性为25例(17.1%)。本组治愈患儿为135例(92.5%),好转为5例(3.4%),死亡为6例(4.1%)。 结论重症HFMD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皮疹、精神欠佳、嗜睡等,病原学检查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早发现及早期干预是治疗重症HFMD的关键。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影响,评估血清Ig E、呼气一氧化氮(Fe NO)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选择在襄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哮喘患儿2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0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粉尘螨滴剂进行特异性治疗。评估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状况,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g E、Fe NO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观察患儿哮喘再次发作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初期呼吸阻力(Rrsc)和日、夜间症状评分分别为(2.11±0.35)分、(0.56±0.31)分和(0.62±0.38)分,均低于对照组(2.79±0.38)分、(1.07±0.35)分和(1.14±0.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莱斯特咳嗽问卷(LCQ)评分为(19.78±1.29)分,高于对照组(18.10±1.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 E,Fe NO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分别为(76.59±10.80)IU/ml(14.61±2.09)ppb和(1.17±0.49)×109/L,均低于对照组(85.46±10.78)IU/ml、(19.56±2.14)ppb和(2.28±0.51)×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哮喘再次发作率13.59%(14/103),低于对照组24.27%(25/103),治疗组哮喘再次发作间隔时间为(22.54±1.33)周,长于对照组为(19.47±1.16)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哮喘患儿,患儿哮喘临床症状、体征显著得到改善,血清Ig E,Fe NO及嗜酸性粒细胞显著下降,患儿哮喘再次发生率显著下降,再次发作间隔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甘草泻心汤加减辅助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效果,以期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216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108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108例,加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治愈率25%、总有效率78.7%;观察组治愈率37.04%、总有效率90.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12、18、24个月复发率分别为30.56%、46.3%、59.26%、76.85%,观察组6、12、18、24个月复发率分别为9.26%、17.59%、18.52%、25.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在溃疡大小、溃疡数目、溃疡充血、溃疡疼痛、烧灼感上较治疗前积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以上症状积分上下降较对照组治疗后更加显著(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加减辅助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可降低复发率,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病情进展与患儿血清微量元素锌、钙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56例CVA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缺乏血清微量元素锌、钙中的1种或2种的104例患儿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1组(52例)和观察2组(52例),另将该院同期经检测不缺乏任何血清微量元素的52例CVA患儿纳入对照组。三组患儿均行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观察1组患儿加服锌、钙制剂。观察并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锌、钙和T细胞亚群水平、病情状况及治疗后1年病情进展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儿血清锌、钙、CD3~+T细胞和CD8~+T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CD4~+T细胞水平和CD4~(+ )T细胞/CD8~+T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1组患儿血清锌、钙和CD3~+T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2组(均P<0.05),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显著低于观察2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儿过敏原反应性咳嗽时间、夜间咳嗽时间、咳嗽持续时间、运动后咳嗽时间均显著短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观察2组患儿上述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和观察1组(均P<0.05),观察1组和对照组患儿上述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年,三组患儿喘息、哮喘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2组患儿喘息、哮喘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观察1组(均P<0.05),观察1组和对照组患儿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及时补充缺乏的微量元素锌、钙有利于缩短CVA患儿咳嗽时间,降低复发率,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38.
目的从健康足月新生儿人群中建立末梢血白细胞及其分类的参考区间。方法自2017年11月—2018年4月招募湖北地区2家医院孕母产检正常的592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生后1~4d内采集微量足跟血,2h内完成白细胞及其分类检测。结果初步建立了新生儿末梢血白细胞及其分类的参考区间,以中位数(范围)表示:WBC 20.24(9.97~40.64)×10~9/L;NEU#12.85(4.51~28.76)×10~9/L;LYM#4.63(2.22~8.50)×10~9/L;各指标受性别、分娩方式、生后日龄(1~4d)及胎龄(37~41周)影响情况如下:白细胞各参数在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的WBC、NEU#、EOS#均明显低于顺产组(P<0.05);生后日龄对白细胞参数存在组内差异(P<0.001);WBC、NEU#、LYM#、MON#胎龄组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新生儿末梢血白细胞及五分类的参考区间,认为在不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但应基于不同分娩方式、日龄以及胎龄解读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39.
张婧  李俊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1886-1888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产新生儿脐血脂联素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1年6月就诊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前血糖检测结果分成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组)、糖耐量异常组(GIGT组)和正常组(对照组),比较三组孕产妇新生儿脐血脂联素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差异,分析妊娠结局与新生儿脐血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GDM组孕妇FBG、APN和FINS显著高于GIGT组和对照组(P<0.05)。GDM组和GIGT组孕妇在产后出血、妊高征、羊水过多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新生儿中,巨大儿、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生率显著高于GIGT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孕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脐血脂联素无相关性(P>0.05);GDM组和GIGT组孕妇产后出血、妊高征、羊水过多、巨大儿、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均与新生儿脐血脂联素呈负相关(P<0.05)。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妊娠结局具有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40.
303例支原体感染者耐药性监测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支原体患者感染现状和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试剂盒对303例性病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并对8种抗菌素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支原体感染女性多于男性,混合感染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单种感染,通过对红霉素、阿奇霉素、诺氟沙星3种耐药性最高的抗菌素的比较,其中UU与(UU+MH)混合感染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0,P<0.005),UU与(UU+MH)混合感染的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3,P<0.005),且耐药性有上升趋势.结论 支原体感染患者以女性多见,应给予关注.支原体对红霉素、阿奇霉素、诺氟沙星3种抗菌素的耐药性已很高,临床上用药时尽量避免使用,同时要足量用药治疗各种支原体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正规治疗或采用联合用药,必要时选用敏感药物轮换治疗.通过与文献比较强力霉素的耐药性可能存在地区差异性,需注意因地施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