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手术后舒适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周身(周围静脉)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60例.对照组8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舒适度和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术后自行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而腰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介入手术后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术后疼痛不适感,减少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对比3种不同路径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及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63例IVCS合并急性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28~70岁。按照置管入路不同将63例患者分为A、B、C组,每组21例。其中A组经小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B组经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C组经胫后静脉入路置管溶栓。3组患者溶栓治疗后造影发现左髂静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即予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对比3组患者成功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溶栓时间、溶栓效果评分、患肢健肢周径差,根据溶栓效果评分计算深静脉再通率,根据患肢健肢周径差计算患肢消肿率。结果 A、B、C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0.5%(19/21)、100.0%(21/21)、100.0%(21/21),成功置管时间分别为(33.04±8.96)min、(43.15±12.97)min、(5.68±1.25)min,并发症生发生率分别为13.3%(3/19)、3.3%(1/21)、3.3%(1/21)。3组间比较,C组成功置管时间少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置管成功率、并发症生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者溶栓后评分均明显低于溶栓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溶栓术后患肢肿胀均明显消退,溶栓后第7天患肢健肢周径差均较溶栓前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间比较,溶栓时间、溶栓前后的评分、深静脉再通率、溶栓前后患肢健肢大腿周径差、患肢消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3例患者中59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2.7个月。随访期间定期检查,患者均未出现异常情况以及复发。末次随访时,静脉造影或彩超检查提示患肢深静脉病变段均无堵塞,血流畅通;37例盆腔侧支循环中,6例盆腔侧支血管明显减少、31例完全消失,髂静脉均通畅。结论 3种不同入路置管溶栓治疗IVCS合并急性DVT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经胫后静脉入路置管溶栓在置管时间上有明显优势,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式,降低并发症,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病人20例作为对照组,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病人2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自行拟订的主动脉夹层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临床护理。比较2组病人手术前后焦虑情况,并比较2组病人疾病认知情况和护理质量考核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前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疾病认知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质量考核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病人,能有效改善病人心理状态,提升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全肺平均灌注碘基值(vMeanIP)用于急性肺动脉栓塞(APE)危险评估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能谱CT检查确诊的64例APE病人,男36例,女28例,平均年龄(59.8±14.9)岁。根据2019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中血流动力学状态、右心室功能及心脏生物标志物将APE病人分为高危组(20例)、中高危组(23例)及中低危组(21例)。在能谱CT影像中测量vMeanIP、兴趣区灌注缺损碘基值(ROI vPD)、右心室与左心室的直径比值(rRL)、栓子累及的动脉等相关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3组间各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vMeanIP、ROI vPD对高危APE病人危险分层的预测价值,并计算其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 结果 3组间病人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危组病人年龄高于中低危组(P<0.05)。3组间CT参数和栓子累及动脉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中低危组的ROI vPD和vMeanIP均高于中高危组和高危组(均P<0.05),中高危组的vMeanIP高于高危组(P<0.05)。中低危组的rRL和栓子累动脉比例均低于中高危组和高危组(均P<0.05)。3组间其他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MeanIP预测高危APE病人危险分层的AUC(0.835)和特异度(75.0%)均高于ROI vPD(分别为0.785和52.3%),而敏感度(80.0%)低于ROI vPD(100.0%)。 结论 vMeanIP可用于评估APE病人危险分层的严重程度及病情进展,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下腔静脉变异(inferior vena cava malformation,IVCM)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21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6例下腔静脉变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  结果  双下腔静脉(double inferior vena cava,DIVC)变异12例,其中9例合并下肢DVT(5例合并左下肢DVT,均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导管溶栓术,3例合并右下肢DVT,行右位IVC滤器植入术,1例合并双下肢DVT, 分别于左右位IVC各置入1枚滤器),3例合并不明原因双下肢肿胀,给予消肿治疗;左位下腔静脉(left inferior vena cava,LIVC)变异4例,其中2例因下肢肿胀行左下肢深静脉造影发现,给予消肿治疗,2例合并右下肢DVT术中经左股静脉穿刺造影发现,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其中1例同时行置管溶栓术。放置永久性滤器1例,可回收滤器10例,所有DVT患者术后均给予抗凝治疗。  结论  IVCM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合适位置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6.
目的临床病理、病理生理及治疗(CPPT)教学模式在血液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血液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9人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54人和对照组5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观察组组采用CPPT教学模式。比较2组学生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病例分析和临床技能及总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学生对理论课讲解、病例分析能力、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理论知识掌握能力、课时分配、细胞涂片识图能力、临床技能、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兴趣增强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CPPT教学模式在血液病教学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在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患者(病例组),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未并发肺栓塞患者(对照组)进行分析。对患者基本资料、基础疾病、血液指标等进行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连续性变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将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性能评价。结果 病例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静脉血栓病史占比及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72(0.703~0.831)、0.724(0.652~0.787)、0.873(0.815~0.918)、0.858(0.798~0.905)。年龄>61岁、BMI>23.80 kg/m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二聚体&g...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股浅静脉瓣膜腔外修复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股浅静脉瓣膜腔外修复术的10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接受股浅静脉瓣膜腔外修复术的患者手术均成功,症状完全消失,术后随访6~18个月,症状无复发。结论:股浅静脉瓣膜腔外修复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特点。  相似文献   
90.
目的:总结人工血管感染的处理策略及治疗经验。方法:8例均行人工血管切除及清创术,2例另行解剖外旁路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1例行异位人工血管移植。结果:3例人工血管切除后行膝上截肢术,1例3个月后改行经胸Budd-Chiari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根治术,其余病例感染消失,创口愈合。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人工血管感染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