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4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101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185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47篇
中国医学   783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19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91.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在生物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是体内药物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整个分离分析过程中最繁琐的一个步骤。与原料药物和制剂相比 ,生物样品更为复杂 :微量药物分布在大量生物介质中 ,对分析仪器的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样品中含有大量内源性物质 ,不仅能与药物及其代谢物结合 ,而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何首乌水溶性成分 2 ,3,5 ,4′ 四羟基二苯乙烯 2 O β D葡糖苷 (STI)对溶血磷脂酰胆碱 (LPC)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 4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ECV30 4细胞培养基中加入LPC(2 5mg·L- 1 )或LPC与STI共孵 2 4h ,收集各组条件培养基 ,用基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各组条件培养基中VEGF蛋白含量 ;用原位杂交法、RT PCR及RealtimeRT PCR法检测LPC对内皮细胞VEGFmRNA的表达及STI的影响。结果 ECV30 4细胞暴露于LPC后 ,VEGF蛋白分泌明显增加 ;加入STI后VEGF蛋白含量明显降低 ;LPC可以使ECV30 4中VEGF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 ,并使VEGF1 6 5mRNA的表达升高 ;STI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VEGF1 6 5mRNA的高表达。结论 LPC能诱导ECV30 4细胞表达高水平的VEGF蛋白及VEGFmRNA ,1× 1 0 - 5mol·L- 1STI可抑制LPC的作用 ,降低VEGF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93.
GC—MS对蓝桉果实及大叶桉果实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蓝桉果实和大叶桉果实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2种中药中提取挥发油,然后经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用归一化法计算含量。色谱条件:DB-WAX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mm,0.25μm),柱温条件:起始温度40℃(3 min)5℃·min-1 250℃(10 min),MS检测器,进样量1μL,载气He(1.0 mL·min-1)。质谱分析条件:电离方式为EI,离子源温度200℃,电子能量70 eV。结果:蓝桉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31个成分,大叶桉果实中鉴定出34个成分,两者指纹谱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本法可靠,可用于2种果实化学成分的鉴别。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 (L PC)对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BASMC)增殖的影响及丹酚酸 B和欧芹素乙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 BASMC,用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  L PC在 2 .5× 10 - 9~ 2 .5× 10 - 6 g/ L 剂量依赖性地促进 BASMC增殖 ;丹酚酸 B(1× 10 - 9~ 1× 10 - 6 mol/ L)和欧芹素乙 (1× 10 - 7~ 1× 10 - 3m ol/ L)浓度依赖性地抑制 L PC的作用。结论  L PC可促进 BASMC增殖 ,丹酚酸 B和欧芹素乙可抑制 L PC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应用海马脑薄片孵育模型 ,考察红花黄酮对于孵育海马脑片分泌型淀粉样前体蛋白(sAPP)释放的影响。方法 通过应用红花黄酮孵育海马脑薄片,应用WesternBlot技术,使用特异性的针对sAPP氨基末端的单克隆抗体22C11检测释放到孵育液中的sAPP。结果 红花黄酮(浓度为1.0×10-9~1.0×103μmol·L-1)对sAPP的作用则表现出明确的双向性,小剂量增加其释放,而较大剂量又抑制其释放。结论 红花黄酮对sAPP的作用显示明确的双向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6.
HPLC法测定灯盏细辛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廷钊  周萍  刘文庸  张川  苏娟  张卫东 《中草药》2004,35(11):1304-1305
灯盏细辛,异名灯盏花,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全草,是一种常用中药。具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络止痛等功效。灯盏花乙素为灯盏细辛活性成分之一,目前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中风后瘫痪、复发性口疮及冠心病等。其含量测定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但因灯盏细辛中含多种黄酮,故干扰较大。本实验考察了多种测定条件和样品处理方法,建立了测定灯盏花乙素的HPLC法。  相似文献   
97.
张戈  郭美丽  李颖  张汉明  苏中武 《中草药》2004,35(12):1411-1414
红花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是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具有抗凝、防栓、扩张血管之功效,其中黄酮类成分是红花中的一类主要活性成分,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红花注射液中主要活性成分是总黄酮,其中的黄色素含量甚微。Shu—Huey等研究表明,黄酮类成分漆树黄酮、  相似文献   
98.
乌骨藤常见混用品种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骨藤又名通光藤Marsdenia tenacissima(Roxb.)Wight et Arn.,是萝藦科(Asclepiadaceae)牛奶菜属(Marsdenia R.Br.)植物,始载于<滇南本草>.性味苦,微寒,具有消炎、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散结止痛等功效,主产于云南.含有多种甾体酯苷、生物碱、有机酸、多糖、树脂及色素等多种化学成分,传统用于咳嗽哮喘、痰咳嗽喘,主治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曾收载于<云南省药品标准>和<中国药典>;具有免疫调节、保肝利尿、败毒抗癌等作用;以乌骨藤含有的独特化学成分制备而成的中药消癌平,对胃癌、肝癌等多种肿瘤具有确切的抗肿瘤疗效,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肿瘤中药.但乌骨藤存在同名异物现象,不同地区作乌骨藤用的植物至少有10种之多.因此,及时弄清乌骨藤的基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对乌骨藤常见混用品种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99.
5-脂氧合酶(5LD)是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化为白三烯和5HE能够使前列腺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发生细胞凋亡,而代谢产物白三烯和5HETE能够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存活和增殖.  相似文献   
100.
6-(1-溴乙基)-4-氯-5-氟嘧啶合成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氟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改进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中间体6-(1-溴乙基)-4-氯-5-氟嘧啶的合成方法.该方法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反应成本,反应条件温和,适合工业化生产,总收率为4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