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药学   80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对中国南海海域细薄星芒海绵的三萜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ODS C18柱色谱、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异玛拉巴烷型三萜化合物,分别为stelletinA(Ⅰ),stelletin B(Ⅱ),22,23-dihydrostelletin D(Ⅲ),jaspolide B(Ⅳ)和jaspolide A(Ⅴ)。结论化合物Ⅲ~Ⅴ首次从该种海绵中获得。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建立清热败毒颗粒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处方中的板蓝根、连翘、紫花地丁和甘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与含0.2%甲酸的水溶液(B),梯度洗脱:0~12 min,11%~12%A;流速: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327 nm;进样量:20 μl。结果 薄层鉴别色谱中特征斑点明显,专属性强。绿原酸在6.19~396.00 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60.239 4X+9.096 3(r>0.999 9),回收率为99.66%(RSD=2.82%)。结论 该法简便、稳定可靠、重复性好,为控制清热败毒颗粒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构建人La蛋白(human La protein,hLa)突变体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野生型La蛋白及各突变体.方法: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对野生型人La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b-hLa进行定向缺失突变,将得到的3个突变体Mu1(A366)、Del1(A235~276)、Del2(A119~150)分别克隆至pET28b中,获得野生型人La蛋白突变体的表达质粒,并在BL21(DE3)和Rosetta2两种不同宿主菌中和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条件下进行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结果:所获得的人La蛋白突变体的基因编码序列经测序符合序列设计的要求,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可见,在相对分子质量47 000处出现一明显条带,与预期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致.结论:三个位点的序列改变并没有明显影响hLa蛋白的表达,在补充密码子的宿主菌Rosetta2中的表达量优于宿主菌BL21(DE3).  相似文献   
24.
金晓玲  高守红  邬蓉 《药学实践杂志》2011,29(5):350-352,371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伪麻黄碱浓度的LC-MS/MS测定方法,并用该法研究西替伪麻缓释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LC-MS/MS测定人血浆中不同时间点伪麻黄碱的浓度,以盐酸金刚烷胺为内标,血浆样品用乙腈沉淀蛋白,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SB-C18(150mm×2.1mm,3.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40:60),流速0.3ml/min,柱温30℃。结果伪麻黄碱的线性范围为2.5~1000.0ng/ml(r=0.9952),最低定量检测浓度达2.5ng/ml(S/N〉10),提取回收率〉78%,日内和日间RSD〈15%。结论本法操作简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伪麻黄碱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细薄星芒海绵总萜烯对小鼠经口、经腹腔给药急性毒性,计算其半数致死量(LD50).方法:给小鼠灌服和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STS溶液,通过观察小鼠的活动和毒性反应,记录小鼠的死亡数,用Bliss法计算LD50.结果:海绵总萜烯腹腔给药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50 mg/kg,其95%的可信区间为409~495mg/kg.海绵总萜烯对小鼠经口给药的LD50为1.08 g/kg,其95%可信限为0.92 ~ 1.26g/kg.结论:STS属于低毒物质,口服给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6.
第二代COX-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为非选择性环氧化酶(COX)抑制剂,从发明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共开发了近百种产品,由于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作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长期应用易引起胃肠及肾脏等系统的不良反应。选择性强的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Ⅱ,COX-2)抑制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及疼痛和炎症的治疗均获得显著临床疗效,且对胃肠道、血小板和呼吸系统等不良反应较低,但COX-2选择性抑制剂发生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危险性与非选择性NSAIDs类似,并与传统的NSMD一样应慎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  相似文献   
27.
何进  何跃  刘皋林 《上海医药》2002,23(11):497-499
自从1992年Roberts等[1]和Kinsella等[2]首次报道关于吸入性一氧化氮(iNO)在新生儿中的成功应用以来,iNO便开始用于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至今已有很多关于iNO有效治疗新生儿因各种潜在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的报道。结果表明,iNO能使PPHN的新生儿氧合改善,是治疗新生儿PPHN的一个有效方法,但iNO能延长出血时间,抑制血小板凝聚,因此早产儿应用时需特别谨慎。本文对近年来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iNO的临床应用和试验研究作一综述。1足月新生儿对iNO的反应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Roberts和Winsella等就对足月新生儿使用iNO疗…  相似文献   
28.
RP-HPLC法测定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莫三嗪 ( lamotrigine,L TG)为一种苯三嗪类的广谱抗癫药 ,在 1998年被美国 FDA批准用于癫局限性发作的辅助治疗。由于其半衰期较长 ( 2 4~ 30 h) ,可以 2次 / d给药。有许多研究报道该药安全、有效 ,有效治疗浓度为 1~ 4μg/ m l,临床应用不断增加 [1 ,2 ] 。由于该药与当前所用的抗癫药如丙戊酸、卡马西平在药代动力学上的相互作用 ,导致个体间血药浓度差异较大。因此 ,我们建立了一种高效、灵敏的 RP- HPL C法测定人体内的 L TG血药浓度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3 ,4] 。1 材料和方法1.1 仪器和试药  Waters高效液…  相似文献   
29.
中医药减肥疗法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郭澄  魏道智  陈海华  曹学锋 《中药材》2002,25(7):534-537
概述中医理论对肥胖症成因和病机的认识、中医药减肥的辨证辩病疗法以及减肥中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中医药减肥疗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白龙解郁颗粒中橙皮苷和甘草苷的含量.方法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使用Agilent SB-ZOBAX C18柱(250mm×4.6mm,5μm)行HPLC.橙皮苷的测定:乙腈-0.1%磷酸溶液(22∶78)为流动相,柱温30℃,检测波长为283nm,进样量10μL;甘草苷的测定:乙腈-0.1%磷酸溶液(18:82)为流动相,柱温30℃,检测波长为276nm,进样量10μL.结果 HPLC测定橙皮苷和甘草苷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范围均符合相关规定;橙皮苷在35.64~178.2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甘草苷在13.55~216.8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橙皮苷99.30%,RSD为1.0%(n=9);甘草苷98.60%,RSD为1.5%(n=9).结论 HPLC快捷、简单、稳定可靠,可用于白龙解郁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