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63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148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累及的结构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经临床及影像检查确诊为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CVST累及的结构,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52例CVST中,最常受累的静脉结构为横窦(57.2%),其次为上矢状窦(51.9%)、乙状窦(48%)、颈内静脉(12.5%),超过50%的CVST累及多个静脉窦,皮质静脉及深静脉血栓少见;上矢状窦血栓以中段血栓最为常见。39.5%的患者存在脑实质损害,最为常见的是脑水肿或脑肿胀,其次是静脉性脑梗死、颅内出血等;CVST最为常见的CT影像学特征依次是高密度三角征、条带征,而高密度点征、火焰征少见;MRI的特征性表现为静脉血管腔血液流空效应消失;DSA表现为静脉窦腔狭窄、显影变淡或完全不显影,侧支静脉异常扩张。结论CVST主要累及横窦及上矢状窦中段,常同时阻塞多个静脉窦;常见的直接影像学特征有条带征、三角征及血管充盈缺损;间接影像征象有脑水肿、脑出血、静脉性脑梗死等。了解脑静脉及静脉窦的结构及CVST影像学特征对CVS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不同增溶技术对西罗莫司(sirolimus,SRL)的体外溶出与体内吸收的影响。方法 选取固体分散体(SD)、包合物(IC)、自微乳(SMEDDS)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为SRL的增溶技术。SRL-SMEDDS和SRL-NLC已在前期研究中获得最优处方。另外,以包封率、体外溶出度等为指标,筛选SRL-SD和SRL-IC的处方工艺。分别采用0.4% SDS,水,及pH 1.2、pH 4.5、pH 6.8、pH 7.4缓冲液为溶出介质,考察市售制剂Rapamune®,以及自制的各增溶制剂的溶出曲线。采用比格犬体内药动学试验,考察上述制剂的体内吸收度。结果 在0.4%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中,各制剂在2 h的溶出度均超过80%。在pH 1.2的介质中,无法测得SRL-SD的溶出度,而IC、SMEDDS和NLC的溶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其他介质中,SRL的溶出度均有所降低,而SRL-IC显示了最佳的溶出度,未出现明显的降低趋势。体内药动学试验结果显示,原料药、SRL-SD、SRL-IC、SRL-NLC和SRL-SMEDDS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1%、18.7%、33.2%、78.0%、97.6%。结论 SD、SMEDDS、NLC、IC均可提高SRL的体外溶出度和体内吸收度,其中,SMEDDS对SRL的生物利用度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对老年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ASAⅠ~Ⅱ级,年龄≥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n=30):单纯舒芬太尼组(S组)、酮咯酸复合舒芬太尼组1(SK1组)、酮咯酸复合舒芬太尼组2(SK2组)。SK1组和SK2组在术毕前30 min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作为负荷量,S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毕即刻连接镇痛泵:总容量150 ml,S组为舒芬太尼0.02μg·kg-1·ml-1,SK1组为舒芬太尼0.02μg·kg-1·ml-1+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ml,SK2组为舒芬太尼0.02μg·kg-1·ml-1+酮咯酸氨丁三醇1.0 mg/ml,背景输注量2 ml/h,患者自控镇痛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患者术后2 h、4 h、8 h、12 h、24 h、48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以及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恶心、呕吐、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 h,SK1和SK2组静息VAS评分均小于S组(P<0.05);术后8~48 h,SK2组静息与运动VAS评分均小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48 h内,SK1组及SK2组舒芬太尼总用量均少于S组(P<0.05),且SK2组舒芬太尼总用量少于SK1组(P<0.05)。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0 mg/ml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术后镇痛可增强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的镇痛效应,获得更为完善的镇痛效果,并对舒芬太尼起到显著的节俭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在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十二指肠肠腔内放置套管,从而达到了避免食物与十二指肠黏膜直接接触的作用,观察该术式对糖尿病大鼠各项相关指标地影响,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4只雄性,Goto-Kakizaki (GK)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套管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12只大鼠,分别观察术前(0周),术后第1、3、6、12周大鼠体质量、日均摄食量、空腹血糖(FGB)和术前(0周),术后6、12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两组术前指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和日均摄食量较之术前均有明显的降低:实验组体质量术前(262.6±5.6) gvs术后(224.0±6.3)g;实验组摄食量术前(25.5±2.7) g vs术后(16.5±3.0)g,P<0.05,对照组变化情况同实验组,P<0.05.两组大鼠术后3周、6周、12周体质量逐渐增加.实验组日均摄食量术后始终低于术前,P <0.05.对照组3周后体质量和日均进食量均高于术前,P<0.05.实验组术后各周FPG水平(7.5±1.1) mmol/L,(7.2±1.2)mmol/L,(7.3±0.9) mmol/L,(7.1±1.0) mmol/L vs术前(12.2±1.2) mmol/L相比下降明显,P<0.05.术后HbA1C,6周(7.8±0.9)%,12周(8.2±1.2)% vs 术前(10.3±1.4)%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各指标相比于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十二指肠腔内套管地植入可以改善T2DM大鼠的糖代谢,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改良单荷包四点牵引法与传统单荷包单点牵引法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改良组和传统组,各70例,改良组采用单荷包四点牵引PPH,传统组采用单荷包单点牵引PPH。对两组临床疗效、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治愈率分别为95.71%和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8,P=0.014)。改良组切除的黏膜环的宽度(t=12.772,P<0.05)、黏膜环均匀程度(χ2=7.368,P<0.05)、痔核完全回缩(χ2=6.048,P<0.05)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年,改良组和传统组复发率分别为0.00%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5,P<0.05);两组手术时间(t=1.081,P>0.05)和术中出血(χ2=0.08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第7天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d=0.731,t7d=1.243;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分别为8.57%和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73,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5,P>0.05)。 结论改良的单荷包四点牵引法PPH与传统单荷包单点牵引法PPH相比,术中切除的黏膜环较均匀一致,痔核回缩效果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disease,GERD)是最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之一,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高达10%~20%。虽然质子泵抑制剂(PPI)的问世对于GERD的治疗起到了突破性的进展,标准剂量的PPI治疗亦可使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缓解率和治愈率达到85%Ⅲ,但是随PPI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有研究学者发现约有10%-40%的患者对PPI治疗无效或症状不能彻底缓解Ⅲ。  相似文献   
17.
胃神经鞘瘤在神经鞘瘤中的发病率很低。本文从临床表现、CT表现、超声内镜、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面对1例胃神经鞘瘤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6岁,因反复上腹部胀痛1年余加剧半个月余收治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上腹胀痛,体位改变不能缓解,进食后能缓解,未向他处放射,偶伴反酸、恶心、呕吐酸性胃内容物,以冬春季多发.当地县医院诊断为“胃炎”,予以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等治疗后症状能缓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呈肾病综合征(NS)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呈NS且肾穿组织内小动脉≥5条的HBV-GN患者15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光镜下观察其肾内小动脉病变,比较伴与不伴肾内小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平均年龄26.3岁,男∶女为3.6∶1;伴高血压者36例(23.7%)、贫血52例(34.2%)、肾衰竭者33例(21.7%)、肝功能异常者20例(13.2%)。乙肝大三阳者87例(57.2%);血清和肾组织内HBV-DNA载量呈正相关(P<0.01)。病理表现以膜性肾性(MN)、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膜增生性肾炎(MPGN)为主;未成年组与成年组MN、MPGN所占比例不同(P<0.05)。伴有肾内小动脉病变者84例(55.2%),与无肾内小动脉病变者相比,其高血压发生率较高(P<0.05),24h尿蛋白定量显著较高(P<0.01),贫血、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率显著较高(P<0.01)。结论:呈NS的HBV-GN患者绝大多数为HBV携带者且伴有病毒复制,病理以MN、MsPGN及MPGN为主,半数以上伴有肾内小动脉病变,伴有肾内小血管病变者高血压、贫血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率较高,蛋白尿更严重,为预后不良的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最外层的独特的肾小球上皮细胞,其在肾小球滤过作用的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当足细胞受到不同的损伤(如TGF-β、高糖、阿霉素等刺激)时可以发生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EMT是指极化的上皮细胞经历许多生化的改变过程从而获得间充质细胞表型。足细胞发生EMT后将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出现蛋白尿;严重时可导致足细胞从肾小球基底膜上脱离或者是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