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4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11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MI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MIF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无或弱表达.11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肿瘤细胞浆内MIF阳性表达率为65.5%(72/110),其中27例(24.5%)在细胞核中也有表达.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MIF表达水平高于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P=0.001).肿瘤细胞核内MIF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P=0.034)、临床病理分期(P=0.028)和肿瘤大小(P=0.002)均呈负相关.细胞核内MIF表达水平与患者无瘤生存明显相关(P=0.042),MIF阳性组患者有较长的无瘤生存时间.结论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MIF表达水平高于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核内MIF表达可能预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良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 in patients with bladder urothelial cell carcinoma.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MIF was performed on tissue sections of 110 patients with bladder urothelial cell carcinoma and 10 normal controls,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MIF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were also analyzed.Results Normal bladder urothelium from control subjects showed negative or weak staining of MIF.Of the cancer specimens, 72/110 (65.5%) showed a moderate to strong staining of MIF.The expression of MIF protein was found predominantly in the tumor cell cytoplasm and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tumor stage.27 cases also showed a positive intranuclear staining of MIF, which was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tumor grade, stage and tumor size.Kaplan-Mei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MIF in the cell nuclei wa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free survival for the cancer patients, but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MIF was not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Conclusions The expression of MIF in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tissues was more frequently than that in muscle-invasive disease, the positive staining of MIF in cell nuclei might be a favorable biomarker for patients with bladder urothelial cel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小肾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肾癌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征,初步诊断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术前诊断正确率:B超为28.2%、CT为89.6%。8例行肾癌根治术,4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结论小肾癌临床分期低,预后较好。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对于小肾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保留肾单位手术为其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3.
1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高血压病史3年。高血压发作时伴头晕、头痛,无四肢麻痹,血压高达220/120mmHg(1mmHg=0.133kPa),口服硝苯地平,平卧休息后,症状缓解,平时血压较难控制,服用二联降压药效果不佳,维持在160/80mmHg左右。于3个月前来我院就诊,查体发现左上腹部巨大肿块,质硬,不易推动,肿块右侧边界超过前正中线2cm,下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究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联合睾丸切除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中晚期前列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患者均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联合睾丸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手术行前列腺和睾丸联合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最大尿流率(MFR)、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IPSS评分降低,血清PSA水平降低,MFR升高,剩余尿量减少,前列腺体积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排尿困难症状明显缓解,恢复自主排尿率高(96.7%和80.0%),发生尿失禁率低(0.0%和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随访6~24个月,56例患者仍带瘤生存。对照组患者随访5~25个月,46例患者目前仍带瘤生存。结论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联合睾丸切除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血清PSA水平降低,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6.
阴茎离断再植成功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告一例阴茎离断病例,应用显微技术再植再功并复习文献,对阴茎离断的处理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讨论,认为成功的血管神经显微吻合是提高成活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7.
目的比较保留附睾的睾丸切除术(A组)与传统睾丸切除术(B组)在进展期前列腺癌治疗中的疗效,探讨睾丸去势治疗的最佳选择方式。方法进展期前列腺癌60例,A、B组各30例。均在局麻下行单切口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第1天起口服非类固醇类雄激素阻断剂。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1、3、6、9、12个月,观察2组血清总睾酮、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变化;了解患者手术满意度等。结果去势术后12个月,A、B组血清睾酮平均水平分别为0.2nmol/L(95%置信区间0.1~0.9nmol/L)、0.3nmol/L(95%置信区间0.2~0.9nmol/L),均〈1.9nmol/L,2组均数比较,P〉0.05;A组PSA平均值0.22ng/ml,B组0.27ng/ml,2组均数比较,P〉0.05。问卷调查示A组满意度为96.7%(29/30),B组为53.3%(16/30)。结论2种睾丸切除术在进展期前列腺癌治疗中疗效无明显差异,但保留附睾的睾丸切除术、附睾成形术有助于满足患者的阴囊外观形态和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分析精神心理异常对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NIH—CPSI国际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表对186例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调查,随机选择正常人群100例确立对照组。对两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前列腺炎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及分布特点;并分析精神症状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别,主要表现在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精神病性和偏执等方面。其中焦虑、抑郁、精神病性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与前列腺炎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且焦虑、精神病性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与前列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相关(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神心理异常较普遍,并且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有关,临床治疗中应给予包括心理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9.
CT 广泛应用于肾脏疾病的诊断、肾脏肿瘤的诊断及分期,以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螺旋CT检查提高器官的成像功能及图像处理能力,三维图像清晰[1].螺旋CT-3D重建术、CT-3D血管造影术已广泛应用于对肾脏的各种疾病的检查及诊断[2].本文分析螺旋CT-3D重建造影术、CT-3D血管造影术在肾脏手术前的应用价值、对手术安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同期手术治疗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BP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1例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前列腺电切术(A组),2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B组),25例行单纯膀胱肿瘤电切术(C组),比较组间肿瘤的复发时间、复发率、复发位置、复发数量以及前列腺窝处肿瘤种植率,综合评价临床同时切除前列腺及膀胱肿瘤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48月,平均18.5月。A组11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11.5月,全部为异位复发,其中3例为单发肿瘤,8例为多发肿瘤,复发率为36.7%,其中6例为T1期,遂行膀胱肿瘤电切术,5例为T2b期,行膀胱部分切除术;B组9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8.6月,全部为异位复发,其中5例单发肿瘤,3例为多发肿瘤,复发率为34.6%,其中2例复发患者为T3a期,遂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6例复发患者为T1期,遂行膀胱肿瘤电切术;C组6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10.3月,其中原位复发2例,4例为异位复发,其中3例单发,3例多发,复发率为24%,复发肿瘤2例分期为T1期,又行膀胱肿瘤电切术,4例为T2a期,遂行膀胱部分切除术;A、B两组间随访时间、复发时间、复发率及前列腺部尿道种植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比较A、C两组间患者治疗情况,两组间随访时间、复发时间、复发率及前列腺部尿道种植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增加前列腺窝种植的风险,对膀胱癌术后复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