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以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各类脑积水132例,其中31例出现并发症,并对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并发症分为分流管梗阻19例、分流不当5例、感染4例、导管折断或脱出2例、颅内出血1例,经及时正确处理大多数并发症治愈。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应选择合适的分流装置,注重正确的术中操作和术后处理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侧翼点锁孔入路夹闭双侧颅内动脉瘤的基础解剖及相关临床研究。方法:15例30侧国人经红蓝乳胶灌注的尸体头颅标本,模拟翼点锁孔入路(pterional keyhole approach,PTK)进行开颅,显微镜下观察颅内对侧主要血管,包括颈内动脉远端(dist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DI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和颈内动脉眼段(ophthalmic segment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OICA),并测量所能观察的最大长度,为临床提供解剖学数据。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引入改良的(Salma)手术显露操作评分表进行量化评分。结果:经翼点锁孔入路可显露对侧DICA、A1段、近端A2段、M1段、近端M2段、OICA;动脉瘤位于对侧A2段(外侧)、M1段(后方)、M2段、MCAB(下方)、DICA(后方和外侧)和OICA(上、下和外侧)不能完全显露进行模拟夹闭操作(可操作性小于75%)。结论:模拟翼点锁孔入路手术操作时,动脉瘤位于对侧A1段、A2段(指向前、后、内侧)、M1段(指向前、上、下)、MCAB(指向上、外侧)、ICAB、DICA(指向前、内侧)和OICA(指向内侧)部位动脉瘤可从不同操作角度进行显露,并经单侧翼点锁孔入路进行显露夹闭。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疾病分级的效果。方法对我院61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1 HMRS结合MRI诊断,并对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胶质瘤患者Cr轻度下降,NAA呈显著性下降,Cho呈显著增高。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的NAA、Cho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NAA、Cr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NAA/Cho和NAA/Cr值反映肿瘤级别较稳定;NAA/Cr、NAA/Cho值呈负相关,Cho/Cr值呈正相关。结论临床上采用1 H-MRS结合MRI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诊断准确性高,尤其对胶质瘤代谢特性与肿瘤生长的潜能情况,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比较常规及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常规组(n=44,常规大骨瓣减压术)与标准组(n=56,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统计两组术中急性脑膨出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双侧血肿厚度及中线移位程度,记录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变化,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标准组术中急性脑膨出、切口疝、迟发型血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对侧血肿厚度明显降低,中线移位明显减少(P<0.05);标准组对侧血肿厚度及中线移位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3、7 d两组颅内压均明显降低、GCS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标准组术后不同时间颅内压及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05);标准组GOS评分中轻度残疾例数高于常规组,死亡例数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 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减轻血肿及中线移位程度,预防术中急性脑膨出,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手术治疗的经过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科诊治的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采用微创单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并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肿单侧24例,双侧6例,术后患者恢复好,无并发症,少数病例术后cT发现有少量硬膜下积液,因颅内压不高无需处理,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且简单,值得普及。  相似文献   
18.
双侧创伤性脑实质损伤是中、重型颅脑创伤中的常见类型,其伤情复杂,手术开颅减压是其最重要的治疗方案之一.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治疗双侧脑实质损伤11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74例,女43例;年龄17~69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4例,坠落伤19例,打击伤14例.减速伤41例,加速伤76例.入院时GCS评分:8~ 12分29例,6~8分71例,3~5分1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0 min~4h,平均2.4h.受伤至手术时间1.5~60h,平均6.5h.CT及临床表现:双额、颞叶脑挫伤32例,伴脑内血肿13例,伴一侧额颞顶硬膜下血肿8例,伴硬膜外血肿5例;双侧前额叶裂伤,前部大脑镰向一侧移位11例;一侧额颞顶叶脑挫伤伴少量硬膜下血肿、对侧颞后叶脑挫伤18例;一侧额颞顶叶脑挫伤、对侧额极额底脑挫裂伤伴小血肿形成14例;双额广泛、严重脑挫裂伤为主18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14例;一侧颞后叶、一侧枕叶脑挫伤伴血肿10例.入院时双侧瞳孔正常67例,一侧正常一侧稍缩小20例,单侧瞳孔散大17例,双侧瞳孔散大13例.手术时双侧瞳孔散大21例,出现去大脑强直5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80例,随机分为微创穿刺组和保守治疗组各40例。微创穿刺组选择相应自制限位器后,用电钻固定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用生理盐水加压冲洗残余血肿,治疗28天后进行评定。结果:(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微创穿刺组治疗前26.62±7.78分,治疗后14.39±7.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守治疗组治疗前26.29±7.95分,治疗后19.34±7.9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微创穿刺组治愈8例,显效14例,进步11例,总有效率为82.5%。保守治疗组治愈2例,显效5例,进步6例,总有效率为32.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疗效明显,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丘脑出血是脑出血中严重的类型,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常伴有较大血肿,采用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难以抢救生命,2005 年12 月~2008 年12 月,我们采用定向穿刺微创方法治疗丘脑出血37 例,结合治疗过程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