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30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目的:分析483例在我科完成胶质瘤调强放疗患者的长期随访数据,评价磁共振颅内纤维束成像技术联合调强放疗对胶质瘤局部控制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83例已完成调强放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胶质瘤患者的病理类型、放疗靶区勾画方法和剂量、放疗后病灶控制和生存情况。结果:WHO Ⅱ级胶质瘤96例,WHO Ⅲ级胶质瘤148例,WHO Ⅳ级胶质瘤239例。放疗靶区(GTV和CTV)依据传统磁共振T1加权、T2加权图像和磁共振纤维束成像显示病灶及邻近颅内纤维束的关系确定。放疗后89.0%患者头痛、头晕明显减轻,88.2%患者单侧肢体无力明显减轻(从2级恢复到4级)。头颅增强MRI提示64.2%患者颅内局部病灶缩小、水肿减轻,30.0%患者病灶稳定在术后大小。放疗后6月85.1%患者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从60或70分上升到90或100分。放疗后部分缓解(PR)64.2%,稳定(SD)30.0%,进展(PD)5.8%。WHO Ⅱ级胶质瘤1年平均OS 76.0%,2年平均OS 71.6%,3年平均OS 64.9%,5年平均OS 61.5%。WHO Ⅲ级胶质瘤1年平均OS 80.4%,2年平均OS 75.0%,3年平均OS 67.5%,5年平均OS 55.0%。WHO Ⅳ级胶质瘤1年平均OS 48.1%,2年平均OS 35.8%,3年平均OS 31.5%。放疗后1年19.9%患者有轻-中度记忆力下降;1.0%认知功能明显下降。结论:磁共振颅内纤维束成像技术联合调强放疗可有效照射胶质瘤远处浸润的亚临床病灶区,尤其是对未达全切和手术后再次复发的胶质瘤患者起到局部控制肿瘤、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作用。然而磁共振纤维束成像技术指导靶区对胶质瘤患者放疗疗效的长期影响尚需更多的病例及更长的时间研究。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输卵管异位妊娠保守外科治疗后不孕妇女的再手术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输卵管异位妊娠保守外科治疗不孕患者82例,包括开腹保守手术和腹腔镜保守手术患者各41例,用腹腔镜观察患者的盆腔粘连程度、患侧及对侧输卵管的形态、伞端状态和管腔畅通情况,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输卵管不孕作为手术后患者主要不孕因素,97.56%手术后患者具有输卵管不孕因素,包括盆腔粘连、输卵管异常、伞端异常及管腔阻塞。患者均按照两条输卵管计算,输卵管形态异常发生率为54.32%,伞端关闭发生率为52.47%,管腔阻塞发生率则为80.25%,而在盆腔粘连度方面,平均发生率为90.12%,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发病率分别为22.17%、31.54%、34.72%和1.38%。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侧、对侧输卵管在输卵管形态、伞端形态、管腔阻塞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因素作为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后的患者主要不孕因素,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包括盆腔粘连程度和输卵管形态异常、伞端关闭及管腔堵塞。而两种保守手术方式,开腹保守手术和腹腔镜保守手术,对继发不孕患者的妊娠情况和生育能力的影响差别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4.
不孕症为女子性生活正常,未避孕,未怀孕2年者,分原发和继发两种。陈达天教授通过"十问"、"四诊"、"八纲"概括其病因病机为"虚、瘀、湿"三字。按病位查病因,选择用药;辨体质识病机,对证施治。突出"温阳不劫阳、除湿兼活血"用药特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5.
2型糖尿病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2型糖尿病不属于"消渴"范畴;发病主因是脾失运化;基本病理是湿热内蕴、困阻胰岛;治疗大法是健运脾土、清化湿热,并制订了基本处方,从四个方面探讨了2型糖尿病的诊治思路与方法,对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临床分析与研究。方法:选择56例重型颅脑手术的患者,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共23例;B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共22例;C组:采用骨髓减压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共11例。术后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后回访,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治愈情况、死亡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各有不同,其中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的手术方法与常规骨瓣开颅的手术和骨髓减压手术方法相比,能有效将患者颅内的肿块及损坏的脑组织彻底进行清除,使颅内实现充分的减压,具有更高的存活率和治愈率。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症中具有成活率高、危险性小、治愈率高的优点,值得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
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3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清肠清洗汤内服加灌肠方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疗程30d,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变化、疾病疗效及疾病活动指数.结果:治疗组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疾病疗效、改善疾病活动指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能有效改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8.
<正>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尤以神经痛为本病的重要特征;部分患者疱疹消退后仍然存在被侵犯部位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所以及时给予有效治疗甚为重要。笔者在民间验方基础上加板蓝根注射液而成白龙液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满意,且具有简、便、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补肺益阳化痰中药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仅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肺益阳化痰中药治疗,两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生命质量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显效率(33.33%)、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生命质量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肺益阳化痰中药可有效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生命质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0.
强腰宣痹方内服与热熨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47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强腰宣痹方内服与热熨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5例DLSS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中药组47例。对照组给予氨糖美辛肠溶片,1~2片/次,2次/d。中药组采用内服和热熨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行走能力;进行腰腿疼痛直观模拟(VAS)评分;整体症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炎性炎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中药组优良率为76.6%,对照组为56.25%,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行走能力和腰腿疼痛VAS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P<0.01),JOA评分较治疗前上升(P<0.01);随访期两组行走能力和腰腿疼痛VAS评分比治疗后升高(P<0.05),JOA评分比治疗后下降(P<0.05);中药组在治疗后和随访期行走能力评分和腰腿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中药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治疗后CRP,IL-6,IL-1β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强腰宣痹方内服与热熨治疗DLSS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炎性物质,减轻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