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松  汪茂胜  周定荣  房芳  窦润鹏 《中草药》2020,51(8):2141-2150
目的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丹参酮Ⅱ_A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PCL)纳米胶束,并研究该胶束的细胞内分布及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丹参酮Ⅱ_APEG-PCL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条件,优选后的丹参酮Ⅱ_A PEG-PCL纳米胶束进行粒径、Zeta电位和透射电镜检测表征,并进行稳定性评价,以香豆素-6作为荧光探针,评价PEG-PCL纳米胶束在细胞内的摄取及分布,再进行细胞外存留药物实验,验证PEG-PCL纳米胶束促进药物的细胞摄取性能;采用结扎冠状动脉方法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评价丹参酮Ⅱ_APEG-PCL纳米胶束的药效作用。结果丹参酮Ⅱ_A PEG-PCL纳米胶束的优选工艺条件:丹参酮Ⅱ_A与PEG-PCL投料比为1.2∶10,转速为100 r/min,水化温度为37℃,采用旋蒸方式形成薄膜,然后冷冻干燥除尽有机溶剂,在水化超声形成纳米胶束;优选工艺后的丹参酮Ⅱ_A PEG-PCL纳米胶束粒径为(16.8±0.4)nm,Zeta电位为(-29.8±4.9)m V,载药量为(7.8±0.6)%,包封率为(86.4±5.2)%,稳定性良好;荧光实验表明,PEG-PCL纳米胶束可以促进药物的细胞摄取,进入细胞后,还可将药物聚集在线粒体周围,重合性良好;药效实验结果表明,丹参酮Ⅱ_APEG-PCL可以明显降低模型动物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病理变化,这些药效结果均明显优于丹参酮Ⅱ_A。结论丹参酮Ⅱ_A PEG-PCL纳米胶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丹参酮Ⅱ_A的心肌细胞摄取量,并聚集在线粒体周围,增强药物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分析左乙拉西坦治疗妊娠期癫痫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高等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18-01―2019-01收治的妊娠期癫痫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左乙拉西坦治疗)和对照组(丙戊酸钠治疗),每组62例,对比2组临床疗效以及妊娠期癫痫发作频率,分析2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发作情况,统计胎儿结局和子代喂养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1.94%,对照组为54.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作、单纯发作、复杂发作、全面发作分别为82.26%、8.06%、6.45%、3.23%,对照组分别为56.45%、17.74%、14.52%、11.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妊娠期抑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围生期癫痫发作发生率分别为11.29%、12.90%、16.13%,对照组分别为29.03%、27.42%、46.7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畸形、低体质量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妊娠期癫痫能够控制患者癫痫发作,降低新生儿异常结局。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析不同牙种植系统上颌美学区即刻种植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的影响,并探讨改良微创"H"形切口在上颌美学区多颗相邻牙即刻种植修复的应用技巧及美学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牙体种植修复的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在牙槽嵴顶作微创"H"切口,种植体采用潜入式手术。根据患者种植的牙体系统,将患者分为3组:3I组、DIO组、Replace组。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探诊深度及术后龈沟出血指数。根据Miller牙龈边缘组织退缩分类及Jemt牙龈乳头指数,分别观察种植体永久修复12月后牙龈边缘退缩及牙龈乳头状况;根据Albrektsson种植体成功标准,观察所植入的种植体状况。结果 3组患者的周围骨组织骨吸收量在植入术后6个月均呈稳定的趋势,不同的种植体增长的幅度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O组患者第3个月的骨吸收量显著高于Replace组和3I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期,3组患者的龈沟出血指数与天然牙相比,6个月时,DIO组患者的龈沟出血指数虽然高于天然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12个月时,3组患者的龈沟出血指数与天然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组患者的探诊深度呈稳定的趋势,各个时期3组患者的探诊深度略高于天然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9颗种植体存留率100%,Miller分类,136颗种植体牙龈边缘无退缩;18颗种植体牙龈边缘I类退缩;5颗种植体牙龈边缘Ⅱ类退缩。种植修复体近远中Jemt牙龈乳头指数均为Ⅱ级以上。结论不同牙种植体系统对美学区多颗相邻牙即刻种植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及软组织均具有较理想的稳定性及美学效果。改良微创"H"形切口为相邻多颗牙即刻种植的应用技巧提供了临床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咽舒宁口服液对家兔慢性咽炎模型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氨水喷炎和松节油咽部注射制备慢性咽炎动物模型,给予慢严舒柠和咽舒宁口服液低、中、高剂量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药物对模型动物血清IL-6表达的影响。结果:咽舒宁口服液不同剂量组和慢严舒柠组均可以降低慢性咽炎家兔模型IL-6的表达(P0.05);以咽舒宁中剂量组降低最为明显(P0.01)。结论:咽舒宁口服液能显著降低实验性慢性咽炎家兔血清IL-6水平,发挥抗炎作用,减少病灶处炎性细胞的聚集,促进慢性咽炎痊愈,实现其治疗慢性咽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喉癌Hep2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以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培养Hep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5、10、20μmol·L-1小檗碱组,CCK-8检测Hep2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剪切后半胱天冬酶(cl-caspase)-9、cl-caspase-3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p-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10、20μmol·L-1小檗碱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P <0.01);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P <0.01),Apaf1、cl-caspase-9和cl-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 <0.01);划痕愈合率显著降低(P <0.01),侵袭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 <0.01);细胞中VEGF、MMP-2、MMP-9、PI3K、p-Akt、p-p65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 <0.01),且均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小檗碱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抑制喉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6.
随着人们对口腔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和科普知识及每年“爱牙日”对口腔健康的大量宣传,通过调查问卷发现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开始关注自己的口腔问题。但在真正接受口腔诊治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患者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心理恐惧现象。本文分析患者在口腔诊治过程中出现心理恐惧的表现,初步探讨如何帮助患者消除心理恐惧,继而顺利完成口腔诊治,保持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α1-抗胰蛋白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49例为急性加重期作为急性组,51例为稳定期患者作为稳定期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的α1-抗胰蛋白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急性期组和稳定期组α1-抗胰蛋白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的α1-抗胰蛋白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和稳定期组的FEV1%和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的FEV1%和FEV1/FVC%低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α1-抗胰蛋白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有助于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究DC-CIK过继免疫联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初治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治疗,初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DC-CIK过继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免疫因子(血清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10)表达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初治组治疗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10水平均有所改善,且初治组白介素-2水平高于对照组,白介素-4、白介素-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C-CIK过继免疫联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疾病控制,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9.
张进忠  李悦淇  石科  杨亮  郭丹 《中国癌症杂志》2021,31(12):1185-1193
背景与目的:作为调节细胞周期的蛋白激酶,polo样激酶4(polo-like kinase 4,PLK4)参与有丝分裂启动、中心体成熟、胞质分裂及DNA损伤检测等,在多种肿瘤中呈高表达,但PLK4是否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增殖和侵袭迁移尚不清楚。研究PLK4在ESCC细胞系和临床组织标本中的表达以及对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TRIzol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试剂盒合成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PLK4基因在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和ESCC细胞系TE-1、TE-8和TE-13中的mRNA表达水平。离心收集细胞后用RIPA裂解液提取细胞总蛋白,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和ESCC细胞系TE-1、TE-8和TE-13中PLK4蛋白水平。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93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ESCC的患者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距原发灶边缘5 cm以上),临床组织用液氮速冻后加入RIPA裂解液研磨提取组织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LK4蛋白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LK4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siRNA干扰技术抑制TE-13细胞中PLK4的表达,设计并合成PLK4的siRNA干扰片段,采用Lipofectamine TM 2000转染细胞抑制PLK4在TE-13细胞中的表达,RTFQ-PCR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siRNA干扰片段对PLK表达的影响。PLK4在TE-13细胞中表达下调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LK4下调后对mTOR/p70S6K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蛋白mTOR、p70S6K、p-mTOR Ser2448 和p-p70S6K Thr421/Ser424 表达的影响。结果:RT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LK4基因在ESCC细胞系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ESCC组织标本中PLK4的蛋白表达水平异常增高(P<0.05),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41,95%CI为0.786~0.895,灵敏度为74.2%(69/93),特异度为89.2%(83/93)(P<0.000 1)。PLK4蛋白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均无关(均P>0.05),但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均P<0.05)。ESCC分化程度越低,PLK4高表达率越高,低分化程度的ESCC组织中PLK4高表达率为86.7%,Ⅲ~Ⅳ期患者ESCC组织中PLK4蛋白高表达率为92.3%。PLK4高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下调PLK4的表达可以显著抑制TE-13细胞的增殖(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下调PLK4的表达可以显著抑制TE-13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P<0.05)。抑制PLK4的表达使TE-13细胞中mTOR和p70S6K蛋白的表达下降(P<0.05),且p-mTOR Ser2448 和p-p70S6K Thr421/Ser424 的表达下降(P<0.05)。结论:PLK4在ESCC细胞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抑制PLK4的表达可以抑制ES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PLK4可能通过mTOR/p70S6K信号转导通路促进ESCC细胞恶性进程。  相似文献   
80.
陈莉  刘宛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686-7686
《诊断学》是基础课向临床课过渡的桥梁,在医学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内容多、知识点零碎、着重于知识的实践和应用、不易被学生记忆和掌握,故而在以后临床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