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2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8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30篇
内科学   161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163篇
综合类   623篇
预防医学   233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10篇
  2篇
中国医学   377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钉棒固定术中曲度矫正与术后疗效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2006-01-2010-01月,回顾性分析9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A组行传统腰后路椎板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手术。B组术中常规钉棒系统加压。C组术中C型臂透视下矫正腰椎曲度。对患者术后腰椎曲度、椎间隙高度、内固定系统松动及断裂情况进行比较,应用VAS及ODI对下腰部及双下肢疼痛症状评分。结果三组术后腰椎曲度丢失及椎间隙高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C组无断钉脱钉断棒发生,A组发生率为10%,B组为6.1%。C组腰痛VAS及ODI评分改善与A、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后路钉棒固定术中曲度矫正临床效果良好,明显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增加椎间隙高度恢复、降低断钉脱钉断棒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腰痛症状。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比较参松养心胶囊与比索洛尔治疗脑心综合征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013年3月—2017年5月脑心综合征心律失常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2.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参松养心胶囊,1.2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心电图疗效、儿茶酚胺、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26%,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3.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心电图疗效分别为56.52%、76.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多巴胺(DA)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儿茶酚胺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MDA和SOD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显著低于对照组(21.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比索洛尔相比,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脑心综合征心律失常的效果更优,安全性更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分析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T-proBNP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5月在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的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血清炎症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NIHSS评分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14 d后,两组NT-proBNP水平、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7、14 d后,观察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hs-CRP、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14 d后,两组的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3个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有效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固肾安胎丸联合保胎无忧片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1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9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保胎无忧片,4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固肾安胎丸,1袋/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的变化情况。于妊娠12周及治疗后12周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28%、87.6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β-HCG和孕酮水平均显著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β-HCG和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12周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0.79%、83.15%。于治疗后12周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9.66%、79.78%,两组妊娠12周,治疗后12周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肾安胎丸联合保胎无忧片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胰腺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癌介入治疗的方法。方法 本组29例均采用Seldinger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胃十二指肠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然后导管插至肿瘤供血的靶动脉,灌注3种抗肿瘤药物。结果 本组全部患者均于术后1个月,行CT或B超检查,其中完全缓解9例,胰腺肿块缩小,上腹部不适、疼痛明显减轻,黄疸减轻或消失,体重增加,部分缓解11例,稳定5例,进展4例。全部病例6个月治疗生存率为51.72%。结论 胰腺癌采用动脉灌注化疗为大剂量冲击化疗,目的是以高浓度的抗癌药物在短时间内杀伤大量的癌细胞。病变部位有效药物浓度比静脉给药高许多倍,可直接达到抗肿瘤的效果。本组采用超选择造影,在靶动脉内联合用药治疗胰腺癌,灌注大量抗肿瘤药物,6个月生存率为51.72%,是改善胰腺癌患者临床症状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7.
98.
患者,男,60岁,主诉咳嗽、咳痰、胸闷1个月,右颈部淋巴结肿大10 d,于2014年11月3日入院。体格检查:右颈部可触及约枣样大小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差。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腹部B超正常。胸部CT(图1):左肺见一8.6 cm ×7.8 cm ×5 cm肿块影,内密度不均,CT值20~65 HU,强化不均匀;左侧胸腔积液。临床诊断:左肺恶性肿瘤,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胸腔积液。患者完善相关检查,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切除(左肺下叶)及肿物,总大小15 cm ×13.5 cm ×5.5 cm,书页状切开,距支气管断端2 cm处见一肿物,大小8 cm ×7.5 cm ×4 cm,无包膜,肿物切面灰白、灰褐色,质中,与周围肺组织界限不清楚。另送(右颈部淋巴结)灰白、灰红软组织一块,大小3 cm ×2 cm ×1.5 cm,切面灰白,质脆。镜检:肿瘤细胞丰富,间质较少,肿瘤细胞呈巢状分布,局部可见Homer -Wright 菊形团样结构(图2-A)。瘤细胞大小不一,小者呈圆形或卵圆形;大者形态不规则,染色质呈网状,细胞核深染,可见核仁,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图2-B)。免疫组化CD99(+++)(图3-A)、Vim(+++)、Syn(+++)(图3-B)、NSE(+), AE1/AE3、S-100、SMA、HMB45、TTF-1、Des、PAX -5、CD3、CD20、CD45 RO、CD79a、CEA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80%(图3-C)。病理诊断:(右颈部淋巴结及左肺肿物)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符合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pPNET)。  相似文献   
99.
梁冬梅 《广东医学》2016,(Z2):154-155
目的:研究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12例(138眼)。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比较在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率,术后2周眼压的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的维持情况。结果术后早期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为21.54%;观察组为9.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周眼压控制情况:对照组眼压控制率92.31%,观察组93.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周功能性滤过泡的比率对照组79.63%,观察组91.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较常规小梁切除术能更好地维持术后正常的前房,减少了术后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的发生,且控制眼压及维持功能性滤过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82例HIC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其疗效,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和统计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37%(35/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血清MMP-9水平分别为(1.84±1.58)分、(156.35±58.83)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6±1.56)分、(190.72±50.01)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罗格列酮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血清MMP-9水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