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9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0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386篇
内科学   10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117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1023篇
预防医学   24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73篇
  1篇
中国医学   117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61.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畸形(CA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7例经DSCT冠脉成像检出的冠状动脉畸形患者的MPR、VR、MIP及CPR图像,其中31例患者的图像与常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进行对照。结果:DSCT冠脉成像检出的357例冠状动脉畸形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7例,包括冠状动脉高位起源15例,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窦13例,回旋支起自左冠状窦7例,回旋支起自右冠状窦1例,单一冠状动脉1例;本组冠状动脉走行异常均表现为心肌桥(MB),其发现MB319例326处;冠状动脉终止异常中冠状动脉瘘1例。其中31例于DSCT冠脉造影后行CAG检查,DSCT冠脉成像检出27例29处MB者CAG仅检出21例22处,但3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1例冠状动脉瘘行CAG全部检出。结论:DSCT冠脉成像能清晰地显示各种冠状动脉畸形,为术前评估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信息,亦可作为随诊复查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2.
为去除背根节神经元放电信号中的噪声,便于进一步分析信号,采用小波滤波法。先将含噪信号采用haar小波进行5层分解,然后在传统小波软阈值滤波的基础上,提出用GCV算法来确定最优阈值,最后进行信号重构。通过matlab仿真实验表明,采用了GCV算法的滤波方法能有效去除神经元放电信号中的噪声,去噪后信号光滑连续好,并且保留了信号峰值的相关细节。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对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增殖期血管瘤婴幼儿23例,分别于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d时采集瘤内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瘤内血清中VEGF的含量。结果: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后3d和7d时,瘤内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4d时,瘤内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能明显降低瘤内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但具有时效性,仅依此来评估婴幼儿血管瘤生长增殖速度及平阳霉素的治疗效果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牙周病患者牙龈沟液中IL-6、TNF-a、PGE2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临床选择60~74岁的120例患者,分为3组,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龈沟液中IL-6、TNF-a、PGE2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冠心病伴牙周病组及单纯牙周病组中,龈沟液中IL-6、TNF-a、PGE2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冠心病伴牙周病组龈沟液中IL-6、TNF-a、PGE2含量高于单纯牙周病组(P〈0.05)。结论:冠心病与牙周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伴有冠心病的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内IL-6、TNF-a、PGE2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增殖和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探讨转染NT-3基因的MSCs体内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稳定表达NT-3蛋白的MSCs,通过MTT法检测NT-3对MSCs增殖的影响;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转染NT-3的MSCs表达神经元标志物NeuN蛋白的情况。结果转染NT-3基因的MSCs生长曲线上移,细胞增殖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转染NT-3后细胞生长加快。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转染NT-3的MSCs的NeuN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转染NT-3的MSCs内NeuN蛋白表达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NT-3促进M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结论 NT-3基因转染可促进MSCs的增殖,并诱导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探讨自制手术患者护理风险评估表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手术患者护理风险评估表,内容包括病情、麻醉、手术和穿刺静脉4项,将4项结果经加权处理获得综合风险。对1 244例手术患者(应用后)进行风险评估,识别风险因素,根据风险级别实施分级管理,对风险因素采取规避措施。与评估表应用前的1 039例患者术中并发症和相关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评估表应用后,患者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尿管脱出或堵塞、中心静脉导管脱出或堵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前(P0.05,P0.01)。结论手术患者护理风险评估表能够客观评估手术风险,可为手术患者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正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中老年常见病,目前,体外冲击波作为新的治疗方法在膝骨关节炎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将笔者应用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经验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07-2015-09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78例129膝,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B两组,A组对照组患者行推拿治疗,B组治疗组行放散式冲击波疗法治疗。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检测和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UGT1A1*6、UGT1A1*28基因多态性。方法:收集18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标本,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对UGT1A1*6、UGT1A1*28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基因多态性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UGT1A1*6基因多态性为野生型G/G占比63.4%、杂合型G/A占比32.8%、突变纯合型AA占比3.8%;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为野生型TA6/TA6占比75.8%、杂合型TA6/TA7占比21.5%、突变纯合型TA7/TA7占比2.7%;UGT1A1*6和*28基因多态性为野生型G/G且TA6/TA6占比48.9%,单点变异型G/G且TA6/TA7占比12.4%、G/A且TA6/TA6占比23.1%,双点变异型G/G且TA7/TA7占比2.2%、G/A且TA6/TA7占比9.1%、A/A且TA6/TA6占比3.8%,三点变异型G/A且TA7/TA7占比0.5%。患者UGT1A1*6与UGT1A1*28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个不同年龄段患者之间,胃癌、结直肠癌、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之间的UGT1A1*28、UGT1A1*6和*28基因型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伊立替康时,应联合检测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多态性,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肿瘤类型以及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