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6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766篇
内科学   18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894篇
预防医学   20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7篇
  3篇
中国医学   520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研究克银合剂治疗血热型白疕(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克银合剂治疗,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克银合剂对TNF-α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进行克银合剂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各项指标水平已经接近对照组.结论 克银合剂能改善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对TNF-α异常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前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临床主要依据主动脉瓣口峰值流速及跨瓣压差(hp)来估测主动脉瓣口面积(aortic val-vu(orifice area,AVA)评价狭窄程度[1],但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患者,由于主动脉瓣收缩期前向血流速度测量值降低,此时Berlouli方程(△P=4V2)换算出的AP容易低估主动脉瓣口狭窄程度[2].本研究旨在分析左室收缩功能减退患者主动脉瓣狭窄时射血分数一压差比值(EFPR)与瓣口狭窄程度有无相关性,为以EFPR评价主动脉瓣狭窄程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3.
王南瑶  费燕华  王琼  盛华明  吴丹 《山东医药》2008,48(45):108-108
对于晚期胰腺癌,化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效果仍不理想.2005年8月~2008年2月,我们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20例,并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血清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表达水平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评估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103例,依照患者是否出现放射性肺炎分为非肺炎组(n=60)与肺炎组(n=43).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束后3 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NLRP3炎症小体水平;测定流速分别为50 ml/s、200 ml/s的FeNO水平.采用Logistics多元回归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P3炎症小体表达水平及FeNO预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的应用价值.结果 肺炎组患者血清NLRP3炎症小体及50 ml/s、200 ml/s时的FeNO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多元回归分析发现,NLRP3炎症小体、FeNO50 ml/s、FeNO200 ml/s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导致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NLRP3炎症小体、FeNO50 ml/s、FeNO200 ml/s水平联合应用预测放射性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P3炎症小体、FeNO水平联合应用预测放射性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较高,优于单一指标预测.  相似文献   
65.
目的 针对我院新引进的日本希森美康公司推出的Sysmex XE-210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进行评价;与迈瑞BC-6800、Sysmex XS-1000i两台血细胞分析仪的相关性检测.方法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对仪器进行本底实验、批内精密度、仪器稳定性(室内质控)、携带污染率、线性测定;随机抽取50例标本,与迈瑞BC-6800、Sysmex XS-1000i比对试验;手工推片细胞计数结果比对实验,对本仪器进行多方面分析.结果 该仪器本底测定理想;批内精密度测试结果较仪器的设计指标小;线性范围宽广;污染携带率低于0.5%;比对试验中,除与Sysmex XS-1000i比对嗜碱性粒细胞相关不佳外,其余相关性较理想;白细胞分类与手工法分类相比,嗜碱性粒细胞相关性不佳.结论 相比之下,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一台性能优良的仪器.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行钢板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23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后内侧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 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0~54.0个月,平均20.2个月。无患者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为14.0~27.0周,平均17.3周。患者的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术后18.2周。骨折愈合后,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5例,良5例,中3例,优良率为87.0%。结论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采用后内侧或内侧入路进行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对鼻窦炎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在自我护理、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03~2013-03间消化内科收治的86例患有消化道无蒂息肉患者采用EMR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80例患有消化道无蒂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术后切除息肉组织均进行病理检查,并对患者进行1个月至1年随访。结果观察组86例患者采用黏膜切除术后均一次性完成切除,成功率达到100%;1例术后出现少量出血,采用药物止血;随访1年,无复发。对照组60例患者完成一次性切除,切除成功率为75.00%;术后有8例患者出血量较多,采用钛夹后止血;随访1年,6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7.50%。将观察组的切除成功率、复发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差异有显著性( P<0.05)。两组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EMR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复发率低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糖尿病肾病 (DKD)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江阴市人民医院DKD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期该院T2DM不合并DKD患者60例为对照组,另选取健康者6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计算并比较每位患者的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检测血清中SF及SAA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患者血清SF、SAA水平与eGFR或UACR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SF、SAA水平与DKD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SF及SAA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P?<0.05),对照组血清SF及SAA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SF、SAA分别与UACR呈正相关(rs?=0.495和0.506,均P?=0.000),与eGFR呈负相关(rs?= -0.421和-0.434,P?=0.002和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F、SAA水平高是DKD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eGFR检测DK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5(95% CI:0.465,0.884),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8%(95% CI:69.2,74.5)和80.2%(95% CI:78.6,81.3);UACR检测DKD的AUC为0.814(95% CI:0.650,0.97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6%(95% CI:71.3,76.8)和82.4%(95% CI:80.4,84.7);SF+SAA联合检测DKD的AUC为0.950(95% CI:0.875,1.00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1% (95% CI:79.5,84.9)和90.1%(95% CI:88.5,92.2)。SF+SAA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eGFR和UACR检测。结论 SF和SA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eGFR,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DKD早期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
陈昌红  周荣魁 《中国骨伤》2013,26(2):131-13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内固定方法对背侧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2010年10月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病例47例。男21例,女26例;年龄39~73岁。所有患者分为2组:采用掌侧入路掌侧钢板内固定(A组)32例,锁定钢板27例,普通"T"形钢板5例,其中4例联合应用背侧克氏针内固定;采用背侧钢板内固定(B组)15例,其中锁定钢板7例,普通"T"形钢板8例。术后从腕关节功能、X线评分及并发症等方面对掌侧和背侧钢板2种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掌侧和背侧钢板固定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均明显改善;2组术后1周与术后半年比较,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均无明显丢失。术后A组正中神经牵拉伤1例,切口感染1例,肌腱粘连2例;B组切口红肿感染1例,肌腱粘连1例,拇长伸肌腱刺激3例;掌侧钢板内固定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背侧钢板内固定。腕关节功能评价:A组优17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B组优8例,良4例,可2例,差1例;掌侧钢板内固定与背侧钢板内固定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掌侧入路掌侧钢板内固定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复位效果,而肌腱损害等并发症较背侧钢板固定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