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7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53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502篇
内科学   161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3408篇
外科学   237篇
综合类   870篇
预防医学   286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315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8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370篇
  2003年   542篇
  2002年   465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2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对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冲击波骨科治疗机治疗23例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患者,冲击电压为7.0~12.0kV,冲击能量0.056~0.250mJ/mm^2,冲击1000~3600次,焦点压力10.2~37.2MPa。根据患者情况治疗5~8次,每次间隔3~7d。[结果]治疗后随访12~18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23例中,5例无效,18例有明显骨痂生长并最终骨折完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4周,12个月后有效率78.1%,治疗后未观察到明显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用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简单有效、安全经济,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2.
HBV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平  胡娟  都海燕 《四川医学》2006,27(5):486-487
目的 了解HBV感染者血清中PreS1蛋白与HBV-DNA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乙型肝炎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ELISA方法对739例血清进行HBVM检测(包括PreS1蛋白),并与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在HBsAg(+),HBeAg(+),HBcAb(+)模式中PreSl、HBV-DN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3%和97.6%,PreSl的总检出率为36.3%,HBV-DNA的总检出率为58.7%,经过对二者的配对χ^2检验,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经过相关回归分析,r=0,8732,y=-9.9534+1.2553x。结论 PreS1、HBV-DNA的阳性检出率呈显著正相关,PreS1蛋白可作为HBV感染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3.
胃切除术后急性胆囊炎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切除后急性胆囊炎的微创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胃切除术后近期(<4周)并发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均明确诊断后先行常规非手术治疗,经24h治疗后症状体征无缓解的病例加行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结果:5例经非手术治疗缓解;23例加行PTGH,穿刺置管成功率100%。置管抽吸胆汁后症状体征即明显减轻,3~7d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胃切除术后近期并发急性胆囊炎效果确切,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 (UPTBD)对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 1995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期间的 4 17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 4 97次UPTBD治疗 ,并回顾总结他们的临床资料。结果 接受PTBD治疗共有 4 17例 (5 1例病人进行了两个胆管枝的PTBD) ,穿刺成功率达 93.2 % (4 36 / 4 6 8) ,32例首次穿刺失败的病人有 2 9例进行了第二次穿刺置管 ,全部成功。发生胆汁漏 /胆汁性腹膜炎 9例 ,胆道出血 8例 ,感染性休克 1例 ,无腹腔出血、后腹膜血肿、气胸等其他并发症。对 6 4例置管引流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 ,与穿刺前相比 ,引流后 1周和 3周检测病人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均显著下降。结论 UPTBD是一项姑息性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快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毛英  黄静 《西南军医》2004,6(1):16-16
患者,女性,14岁。因下腹部坠痛来我院就诊。自诉从未月经来潮,下腹部呈渐进性坠胀痛,未妇检。B超检查:子宫:长4 3cm ,厚2 1cm ,宽3.0cm。在其下方探及一巨大囊性暗区,范围约18.9cm×17.9cm×18.6cm ,边界清,内部见低回声光点漂浮,并可见少许增强回声的光团、光条,下方延伸至阴道。B超诊断:阴道及宫颈下段积血(处女膜闭锁)。遂行妇科检查,见处女膜完全闭锁,无孔,膨隆,呈紫蓝色。行“+”形切开术,经血流出,约10 0 0ml,呈暗红色,有少许血凝块。讨论:先天性处女膜闭锁较为少见,此病系处女膜发育旺盛所致。如果子宫阴道发育正常,青春期后经血…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研究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SRI63-441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实验大鼠分成3组,对照组未行缺血及药物治疗,再灌注组及SRI63—441治疗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缺血30分钟后,行再灌注10小时,其中治疗组结扎前1分钟给予SRI63—441(1mg/kg),观察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区心肌组织中丙二醛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SRI63—441能明显降低再灌注时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使缺血30分钟再灌注10小时大鼠的心肌梗塞面积从21.6±3.1%降至12.7±2.5%,心肌组织中脂质过氧化最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结论SRI63—441用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减少心肌损伤,提示PAF为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重要介质,而PAF拮抗剂有可能用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38.
我院远程医疗工作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睿  罗绯  童玲  兰世龙  王攀 《西南军医》2007,9(3):122-123
1远程医疗的概念远程医疗(Telemedicine)是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医学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远程医疗从广义上讲,是指使用远程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实现远距离的疾病诊断、治疗和健康护理等多种医学功能的医疗模式。它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咨  相似文献   
39.
2001年4月~2003年5月,我院开展同种异体肾移植术5例,其中2例术中发生急性左心衰伴肺水肿。现报告如下:病例1 男,56岁,血液透析1年,体重51kg,心电图、胸片正常。术前1d血液透析后体重为495kg。持续硬膜外麻醉,术前血压170/100mmHg,手术顺利,开放移植肾血管后血压降至126/90mmH  相似文献   
40.
肾周间隙断层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张凡  郭东阳 《西南军医》2004,6(1):39-39
肾筋膜是划分腹膜后间隙的重要结构。Meyers等[1] 首次提出了肾旁前、肾周、肾旁后间隙的腹膜后间隙解剖划分。文献中有关肾筋膜前、后层的纵向延伸和附着比较清楚和一致。一般认为肾筋膜前、后层在肾上腺上方融合后续连于膈下筋膜,肾周间隙的上方是关闭的;肾筋膜前层和后层向下与部分腰肌筋膜结合形成倒置的筋膜锥,筋膜锥尖达髂嵴平面以下,向髂窝开放。肾筋膜前、后层的横向延伸和附着则存在很大分歧和争议。本文通过文献复习,以期进一步了解肾筋膜的横向延伸和附着及其临床意义。杨开清等[2 ] 认为肾旁前间隙位于腹后壁腹膜与肾前筋膜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