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74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297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825篇
预防医学   251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336篇
中国医学   180篇
肿瘤学   4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治疗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新生儿分为两组,非感染组45例,感染组63例;分别对两组新生患儿治疗前血清的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所表现出的特异性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使用在诊断中的特异性高于其中任何一种单独检测。结论降钙素原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能够更早期、更灵敏、更准确地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目的将米诺环素放入下颌阻生牙拔除后牙槽窝,评价其预防干槽症的效果。方法选择韶关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门诊拔除下颌阻生牙的患者126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在拔除阻生牙后放入米诺环素,对照组不放任何材料任其自行愈合,1周后复诊观察干槽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有1例干槽症发生,对照组有8例干槽症发生,两组干槽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阻生牙拔除术,由于创伤大、操作时间长,在牙槽窝放入米诺环素可预防干槽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视神经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表达变化观察腺病毒介导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基因转染的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对颅内段视神经损伤后神经纤维长距离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建立额下显微外科入路大鼠颅内段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并分组,构建腺病毒介导CNTF基因转染的嗅鞘细胞并移植入动物眼玻璃体内,检测GAP-43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结果:成功培养分离出稳定分泌腺病毒介导CNTF基因的嗅鞘细胞,CNTF治疗组和OECs-CNTF治疗组GAP-43表达较损伤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 OECs(嗅鞘细胞)-CNTF组较单纯CNTF治疗组GAP-43表达明显增加,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CNTF转染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颅内段视神经损伤后神经纤维长距离再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治疗变应性鼻炎致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变应性鼻炎致鼻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安络血片、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雷诺考特喷鼻剂的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冲击免疫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第5周、第11周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白三烯-B4(LT-B4)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LT-B4水平在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LT-B4水平在治疗后第2周、第5周、第11周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第2周、第5周、第11周的VAS评分、IgG、IgM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冲击免疫治疗方案对变应性鼻炎致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较常规方案更优,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5.
86.
目前,膝骨关节炎(OA)治疗方法较多,但大多疗效不甚满意。2010年4月~2011年9月,我们采用中药局部烫熨联合玻璃酸钠(SH)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OA 7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膝关节OA患者74例(86个膝关节),男23例,女51例;年龄40~75岁,平均53.8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和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5月在粤北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0例设为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设为A+C组,急性心肌梗死20例设为A+H+C组。A组20例在标准药物治疗方案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治疗,A+C组40例在上述标准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治疗,A+H+C组20例在上述标准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加氯吡格雷治疗。另外,选择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刻各组血清sCD40L、PLA2浓度。结果 A组的血清sCD40L和PLA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A+C组和A+H+C组中,这两种炎症因子显著升高,与正常组和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H+C组及A+C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清sCD40L、PLA2浓度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H+C组下降更明显。结论 sCD40L和PLA2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症因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强化抗凝治疗可以获得积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广东粤北地区人群中肌细胞增强因子(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的关联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DNA测序技术检测210例散发冠心病患者及180例对照者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基因多态性,并研究它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常见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在冠心病组分布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EF2A基因11号外显子存在CAG重复序列多态性,重复序列4~11个不等,各等位基因的分布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未发现21个碱基缺失的基因突变。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只有糖尿病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CAG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不是粤北地区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及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9年7月~2010年12月,发病后12 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94例,住院期间未行第2次PCI治疗者为A组(n=46),住院期间第5~7天行第2次PCI治疗者为B组(n=48);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AMI患者未行再灌注治疗者为C组(n=34);使用电化学发光测量不同时间NT-proBNP水平,同时测量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SD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B两组各时间点NT-proBNP水平较C组明显下降,LVEDD、LVSDV、LVEDV、LVEF在45 d及6个月时较C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NT-proBNP水平在45 d及6个月时与A组相比进一步下降,LVEDD、LVSDV、LVEDV、LVEF测量值则进一步改善,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PCI后NT-proBNP水平有显著下降趋势,且NT-proBNP水平可以作为患者心功能预测因子,后续的择期PCI治疗能进一步降低NT-proBNP及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