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31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31.
目的:研究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临床CT直接与间接征象.方法:将该院确诊为41例的胰腺癌患者与41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比两组CT间接与直接征象的影像资料.结果:①胰腺癌CT征象:其中间接征象表现为累及胰周血管脂肪、突然中断胆总管扩张现象、转移;直接征象表现为密度分布杂乱、病变区域呈肿大、胰管远端扩张均匀.②慢性胰腺炎CT征象:其中间接征象表现为逐步中断胆总管扩大现象、腹腔内部存在粘连、肾前筋膜过厚;直接征象表现为胰腺钙化、清楚可见病变区域的边缘、存在假性的胰腺囊肿、胰管全长有不规则扩张.结论:经过临床CT影像资料分析,发现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征象各有不同,临床诊断此类疾病过程中,需要详细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并与其相结合进行全方位考虑.  相似文献   
32.
马明忠  周霞  胡涛 《安徽医学》2017,38(6):731-735
目的 研究RNAi沉默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DGF)表达对喉鳞癌Hep-2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RT-PCR检测喉鳞癌组织中PCDGF的mRNA表达水平;Hep-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PCDGF-siRNA组,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果及Bcl-2、Bax、E-cadherin和MUC1蛋白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 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喉鳞癌组织中的PCD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声带息肉组织(t=6.88,P=0.005).PCDGF在喉鳞癌组织中高表达.PCDGF-siRNA组喉鳞癌Hep-2细胞中PCDGF、Bcl-2、MUCI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Bax、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细胞侵袭数显著低与空白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抑制PCDGF的表达能够抑制喉鳞癌Hep-2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和胃炎患者应用尿囊素铝颗粒进行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16例患者(6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和54例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和27例胃炎患者采用尿囊素铝颗粒治疗,对照组3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和27例胃炎患者采用替普瑞酮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消化性溃疡和胃炎愈合率分别为90.32%和88.89%,对照组患者的消化性溃疡和胃炎愈合率分别为70.97%和70.37%,观察组患者的消化性溃疡和胃炎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中,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持续2~3 d 后未经处理自行消失。结论:消化性溃疡和胃炎患者应用尿囊素铝颗粒进行治疗,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4.
郑继伟 《大家健康》2016,(4):184-185
目的:探讨临床超声诊断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中的表现。方法:以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来该院应用超声方法进行诊断的43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为对象,给予其手术治疗或病理活检确诊,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乳腺非肿块型患者中,通过病理检测后,被确诊为恶性病变的患者为30例(69.77%),非恶性病变的患者为13例(30.23%)。超声诊断结果显示,呈片状低回声,1级血流分布的患者为31例(72.09%);呈微钙化低回声,2级血流分布的患者为8例(18.60%);呈微钙化分散或簇状,3级血流分布的患者为4例(9.30%)。结论:在用超声方法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中,具有较低的特异性,但是敏感性高,如有需要可以活检确诊,临床诊断时应借助多种影像资料,以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应用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来该院就诊的7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1年、2年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2.86%,对照组为48.5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14%和68.57%,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4.29%和42.86%,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肺癌患者应用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其疗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6.
许凯 《大家健康》2016,(6):29-30
目的:探讨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方法:以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122例发生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122例患者中,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和特异性反应这四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7.21%、12.30%、33.60%和36.89%。122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21例患者(17.21%)由用药途径不当引起,91例患者(74.59%)由药物配伍不当引起,其他原因引起的患者有10例(8.20%)。结论:临床用药时,应对西药和中成药的使用禁忌进行了解,达到中成药和西药联合使用的真正目的,避免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7.
目前 ,医院制剂对包装材料比较重视 ,但存在药品标签不规范问题。由于其适用范围仅限所在医院内部 ,不进入市场 ,因而大部分医院制剂既无外包装 ,也无说明书 ,而是仅有一张标签。这种标签内容简单似不利于医生全面了解制剂的特性 ,亦难于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适宜的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 ,也不利于患者正确用药。在近两年的药检工作中 ,我们发现了许多药品标签中存在的问题 ,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点。1 根据笔者调查所知 ,医院制剂标签其内容极不完善 ,有的甚至过于简单 ,以致很难发挥出作为一个药品标签所应具有的作用。如内服制剂其标签…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5)及对照组(n=55),分别给予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及单纯吉非替尼治疗,比较2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32例、稳定(SD)7例、进展(PD)4例,临床有效率为80.00%(44/55),疾病控制率92.73%(51/55);对照组CR 9例、PR 24例、SD 10例、PD 12例,临床有效率为60.00%(33/55),疾病控制率78.18%(43/5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气胸、咯血、胸痛、发热人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2组腹泻、皮疹、肝功能异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39.
服药愈病、手术疗疾,都是人们患病后不得已而为之。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希望能有不药而愈的疗法,以解除人们疾病的痛苦。清末民初,在热河省朝阳县(今辽宁省朝阳市)出现一位性理疗病大师——王风仪先生,他发明的五行性理疗法在我国东北、华北为千万个疾病患者解除了痛苦,使千万个家庭和乐美满。王凤仪人称“王善人”,一生的功绩就是讲病、兴学、劝善、度人、化世四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40.
通心络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平 《中外医疗》2010,29(15):136-136
目的研究通心络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将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通心络,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和长谷川痴呆量表进行痴呆诊断和疗效评价。结果 2组治疗后比较和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通心络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