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
钢板前置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钢板前置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以及预防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方法1998年3月-2002年12月,采用此手术方法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49例.男38例,女11例。年龄18~63岁,平均35岁。新鲜骨折27例,陈旧性骨折12例,骨折不愈合10例。按AO分型:A型19例;B1型14例,B2型9例,B3型5例;C1型2例。闭合骨折37例;开放骨折12例,其中GustiloⅠ型8例,Ⅱ型4例。合并桡神经损伤4例。手术经前方入路,将钢板置于肱骨前方固定。合并桡神经损伤者,行桡神经探查。结果术后有48例获6~48个月随访,平均28.7个月。骨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4.7个月。手术取除钢板37例。49例行82次(4例合并桡神经损伤除外)手术,均未发生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结论经前方入路,将钢板置于肱骨前方固定既不影响骨折愈合,又能避免医源性桡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2.
舒适护理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文  刘成霞  郭华英 《吉林医学》2010,31(6):799-80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骨折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98例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88例)和舒适护理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采用舒适护理。结果:舒适护理组的Ⅰ级疼痛比例、非常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Ⅲ级疼痛比例、一般满意率和不满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93.
江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1):2864-286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和椎间盘截骨矫正僵硬型脊柱后凸矫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僵硬型脊柱后凸患者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经椎弓根和椎间盘截骨矫正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经椎弓根截骨矫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Cobb角度、矫正率、VSA评分,疼痛程度等。结果观察组Cobb角度、矫正率、VSA评分,疼痛程度等更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僵硬型脊柱后凸矫形患者在治疗时,经椎弓根和椎间盘截骨矫正治疗能避免脊髓褶皱,降低神经损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4.
邹文  许海燕  邹勇  刘容珍 《四川医学》2013,(8):1165-1167
目的总结0.1%碘伏在清创术中冲洗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12年12月,182例皮肤软组织挫裂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1例与对照组81例,实验组采用"0.1%碘伏冲洗伤口",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区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结果实验组101例患者中伤口均未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伤口全部甲级愈合。对照组81例患者中有11例伤口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经换药后愈合。结论 "0.1%碘伏清创术中冲洗伤口"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避免清创伤口的感染。  相似文献   
95.
曾强  林海  程靓靓  刘盛彬 《四川医学》2007,28(12):1388-1389
目的 探讨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33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通过关节镜治疗,其中部分切除成形术23例;全切除术10例。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11.9个月。按照Ikeuchi方法评定疗效:优29例,良4例,优良率87.9%。结论 不全型盘状半月板损伤应尽量行部分切除成形术;完全型中损伤较轻者行部分切除成形术,较重者行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内经椎弓根注入硫酸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内经椎弓根注入硫酸钙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末次随访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Frank分级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Z=-2.552,P=0.011)。[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内经椎弓根注入硫酸钙治疗能够缩短恢复时间,增加椎体高度稳定性,减少Cobb角丢失。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下胫腓关节分离并双踝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了下胫腓关节分离并内、外踝骨折45例,其中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9例;双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15例;三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21例。在手术治疗上,9例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外踝用4—6孔钢板内固定。用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将腓骨胫骨固定,有1例出现内侧三角韧带裂伤,先行三角韧带修复;双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先行外踝复位,用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孔将腓骨胫骨固定,再行内踝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三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先行后踝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再行外踝复位,用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孔将腓骨胫骨固定,最后行内踝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术后2年随访优良率为95%。结论内踝、外踩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具有它的特殊性,主张应手术复位内固定。可吸收螺钉固定内踝和后踝骨折,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将腓骨胫骨固定。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儿童断指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显微镜下行儿童断指再植41例(49指)。结果 47指成活,2指坏死。39例(47指)再植指成活患儿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指功能:优24指,良15指,可5指,差3指。结论 儿童断指再植成活率高,手指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合并创面重度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2月25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创面重度感染患者,对其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25例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29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15株占51.8%,与其他的病原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中的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35.0%。结论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重度感染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最多,在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时最好选择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第二掌背复合组织瓣转移修复指背复合缺损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2年10月,该科采用第二掌背复合组织瓣转移修复指背复合缺损39例,观察修复的效果。结果该组39例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6~20个月,平均11个月。复合组织瓣的皮肤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未见明显色素沉着,复合组织瓣供区愈合良好。手指及掌指关节屈伸功能评定:优27例,良 9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2.31%。结论第二掌背复合组织瓣是修复指背组织复合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