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B超等体积切除幕上脑胶质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的42例B超引导下幕上脑胶质瘤等体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式的优点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影像复查显示:肿瘤等体积切除38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运动功能障碍加重3例,语言功能障碍加重2例,运动功能障碍伴语言功能障碍3例。3个月后恢复均较术前好转,无手术死亡。结论应用术中实时超声可对大脑半球不同部位的胶质瘤行影像学等体积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钻孔小骨窗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在CT引导下行钻孔形成直径1.5~3.0cm的小骨窗,置管吸除50%~70%血肿后引流,同时术后用尿激酶1~2万U加入5mL生理盐水中注入血肿腔,以水解纤维蛋白,溶解凝块,改善脑血液循环而达到治疗目的。结果 术后恢复优良率达67.2%,手术致残率为23.0%,病死率为9.8%。结论 疗效高低与GCS评分指数高低、血肿量的大小、血肿破入脑室与否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13.
黄格  施正生  赵鹏  查正江  方晖  李志宏 《安徽医药》2020,24(6):1109-1113
目的探讨脑脊液降钙素原在开颅术后发热病人发生颅内感染早期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术后符合条件的发热病例 94例,在发热第 1、3、5、7天收集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降钙素原及细菌培养,同时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发热病人中确诊颅内感染病人 40例,纳入感染组;确诊非颅内感染病人 54例,纳入非感染组。发热第 1天,感染组脑脊液降钙素原值( 0.62±0.32)μg/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 0.26±0.27)μg/L(P<0.05)。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分析,脑脊液降钙素原在发热第 1天诊断颅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最高,其值为 0.861,脑脊液降钙素原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感染组中 24例病人颅内感染症状得以控制,其脑脊液降钙素原呈逐渐下降趋势;而 16例病人颅内感染控制不佳,其脑脊液降钙素原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从发热后第 3天起,感染控制组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低于感染未控制组( P<0.05)。结论脑脊液降钙素原对开颅术后发热病人发生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的动态变化对颅内感染严重程度及抗感染治疗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垂体瘤经蝶入路术后常见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26例经蝶入路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等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崩2例,术后脑脊液漏2例,术后垂体前叶功能不足1例,术后肿瘤残留2例。结论术中操作应避免损伤垂体后叶和鞍膈,术后必须监测内分泌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时无创脑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使用强生codman颅内压监护仪及美国ISS公司的NIR Tissure Oximeter系统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持续监测术后7 d相关指标(约化散射系数、颅内压、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按照患者预后GOS评分分为五组:第1组(1分,4例);第2组(2分,9例);第3组(3分,4例);第4组(4分,4例);第5组(5分,4例),分别比较各组术后第1~7天的μ's。结果 μ's与ICP呈显著负相关(r=-0.973,P<0.05),μ's与CPP呈显著正相关(r=0.675,P<0.05);μ's与MAP无明显相关性(r=0.214,P>0.05);不同预后患者,其约化散射系数测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数值上分析,预后较好组,其约化散射系数相对较大;患者术后时间效应分析,对不同组别进行两两比较分析,约化散射系数测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约化散射系数呈上升趋势;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无创脑监测领域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有创颅内压监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为评估患者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神经鞘瘤,也叫施万瘤,来源于施万细胞(Schwannz细胞),是颅内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约占所有原发性颅内肿瘤8%~12%。好发于听神经鞘,少部分颅神经鞘瘤见于三叉神经、面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舌下神经。嗅沟神经鞘瘤非常罕见,国内外文献所见报道30余例,本科4年来通过术后病理确诊仅2例,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人胎脑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条件,从而在体外大量增殖神经干细胞,并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特点。方法采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无血清培养技术,从14周自愿水囊引产人胎脑海马皮质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并进行培养、传代、分化观察,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对培养的细胞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14周人胎脑皮质中成功分离出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时细胞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神经球,该细胞具有连续增殖能力,可传代培养,表达神经巢蛋白抗原(Nestin);在含血清培养时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细胞和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结论在含有EGF和bFGF的无血清培养液中,从人胎脑能分离培养出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并能在体外扩增,可进一步用于基础及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颅底及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切除方法 和技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7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33例前颅底及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采用经单侧额下入路4例,双侧额下入路17例,翼点入路5例,改良翼点入路7例. 结果 术中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症状改善28例,但出现偏瘫失语1例,精神症状1例,死亡1例,复发2例. 结论 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的位置及与颅底、血管、神经的关系来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术中精细操作以加强对血管、神经的保护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颅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1例运用三维钛网行颅骨修补术,对照组21例采用二维钛网术中人工塑形。对两组的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美观度和两组手术前后脑电图( EEG)改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试验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22%,术后美观度平均值为(1.06±0.12) mm, EEG改善率为35.4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术后美观度平均值为(5.44±0.32) mm,EEG改善率为28.57%。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美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EG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部患者手术前后的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吻合性好,并发症少,颅骨修补后EEG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