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压疮是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由于躯体的重压与摩擦而引起的,以局限性浅表皮肤破损,疮口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疮疡类疾病.具有发生率高、发展快、难治愈特点,久治不愈者最终并发败血症、骨髓炎、低蛋白血症死亡.皮肤压疮在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据有关文献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数万人死于压疮感染.我校各附属医院使用制痂酊治疗严重压疮,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闫军放  郝丽  张凌  姚力  李铎 《安徽医学》2016,37(4):389-392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α-Klotho蛋白在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入选14例因尿毒症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在中日友好医院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患者,并收集增生的甲状旁腺50枚;5例甲状腺癌患者因甲状腺手术而连带切除的甲状旁腺5枚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甲状旁腺α-Klotho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甲状旁腺相比,增生的甲状旁腺α-Klotho蛋白表达显著减少(30.3%VS 9.9%),且随着甲状旁腺病理程度的进展而进一步下降(弥漫性增生12.2%,结节性增生10.1%,腺瘤样增生8.2%)。结论尿毒症患者增生的甲状旁腺α-Klotho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可能在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闫军放  郝丽  张凌  姚力  李铎 《安徽医药》2016,37(4):389-392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α-Klotho蛋白在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入选14例因尿毒症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在中日友好医院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患者,并收集增生的甲状旁腺50枚;5例甲状腺癌患者因甲状腺手术而连带切除的甲状旁腺5枚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甲状旁腺α-Klotho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甲状旁腺相比,增生的甲状旁腺α-Klotho蛋白表达显著减少(30.3% VS 9.9%),且随着甲状旁腺病理程度的进展而进一步下降(弥漫性增生12.2%,结节性增生10.1%,腺瘤样增生8.2%)。结论 尿毒症患者增生的甲状旁腺α-Klotho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可能在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1例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持续高热、肝脾进行性增大、血三系细胞减少,骨髓中可见不典型细胞,FCM检查示骨髓中NK细胞约占淋巴细胞的83.3 %,免疫表型为CD34-、CD2+、CD7+、CD3-、CyCD3+、CD5-、CD16+、CD56+、CD30-、CD4-、CD8-、CD117-、CD11c-、CD19-、CD45++、SSC+~++,TCR、IgH基因重排阴性,染色体正常,诊断为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结论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疾病进展迅速,早期容易误诊,FCM免疫分型结合骨髓细胞学涂片具有简便、快捷、可行、创伤性小的优势,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作为首选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yclin D1和bcl-2在B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收治确诊的45例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原则,以各项检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的2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同时选取病理科已确诊的Cyclin D1或bcl-2阳性病例为阳性对照组,阴性病例为阴性对照组。采用四色直接免疫荧光素法标记细胞抗原,多参数FCM检测各亚型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骨髓或淋巴结Cyclin D1及bcl-2表达水平。结果 对健康对照组Cyclin D1 MFI及bcl-2 MFI进行分析后得出x±s值及95 %可信区间,从而得出FCM检测两者的正常参考值范围。B细胞淋巴瘤患者Cyclin D1 和bcl-2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824±0.312、4.259±0.541,较健康对照组(0.356±0.159,1.938±0.324)明显升高,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Cyclin D1 MFI(0.386±0.112)明显低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1.623±1.987)(P<0.01),而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Cyclin D1阳性率最高(100 %),其余亚型均为阴性;HL患者bcl-2表达水平(2.045±0.877)明显低于NHL患者(4.045±0.499)(P<0.01),在NHL中,T细胞淋巴瘤均为阴性,滤泡性淋巴瘤、MCL患者bcl-2表达阳性率最高(100 %)。在Cyclin D1或bcl-2阳性的淋巴瘤患者中,发现治疗后Cyclin D1(治疗前3.099±0.349,治疗后1.008±0.279)或bcl-2(治疗前7.814±1.030,治疗后3.131±0.522)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 FCM检测淋巴瘤细胞中Cyclin D1及bcl-2表达的方法简便可行,其在不同淋巴瘤中表达不一,可以作为临床观察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3例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诊疗体会.方法 3例患者均至少行两个疗程地西他滨治疗,每周1次,每次15 mg/m2,静脉滴注3小时,1个疗程为3次.患者1为MDS-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病态造血(MDS-RCMD),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评分为中危-1,单用地西他滨治疗,患者2、3均为MD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2型(MDS-RAEB2),IPSS评分为中危-2,应用地西他滨同时联合高三尖衫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AG)方案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1血液学明显改善,患者2骨髓完全缓解,患者3完全缓解.患者1和2并发感染,其他不良反应未发生.结论 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方案可以有效地治疗老年MDS,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感染,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姚婷  张萍 《临床护理杂志》2010,9(6):F0003-F0003
乳酸环丙沙星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和泌尿系感染等;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主要适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改善肝功能。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乳酸环丙沙星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之间存在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初发组(A组)、缓解3年内组(B组)、缓解3年以上组(C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CD+4 CD+25 CDlow127 T细胞所占比例。结果 A组和B组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C组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高于C组(P<0.05);A组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B、C两组(P<0.05)。结论 CD+4 CD+25 Treg细胞与AML发生有关,尤其与3年内容易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小板脱糖标记物——鸡冠刺桐凝集素(ECL)、蓖麻凝集素(RCA-1)的结合水平,并与ITP一线治疗疗效进行相关性比较。方法:运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室温条件下检测48例ITP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脱糖水平(ECL、RCA-1)。结果:糖皮质激素和(或)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一线治疗疗效不同的各组ITP患者血小板脱糖水平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与脱糖的相关性分析提示二者呈负相关(P0.01),即脱糖水平越高,一线治疗疗效越差。结论:ITP患者的血小板脱糖程度与一线治疗疗效相关,脱糖越显著的患者疗效越差,这间接提示了ITP患者血小板清除存在非FcR依赖途径,血小板脱糖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示ITP患者的一线治疗效果,为难治性ITP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蕖  苏超  崔丽  卞显倩  何衡杰 《安徽医药》2017,38(4):453-455
目的 观察生血宁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合肥市第五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4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该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血宁,疗程3个月。 疗程结束后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水平(Hct)、血清铁蛋白(SF)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结果 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的血清Hb(92.47±3.88)g/L、Hct(24.18±4.46)%、SF(165.2±31.68)μg/L、TAST(24.28±5.13)%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清Hb(115.8±±4.46)g/L、Hct(31.24±7.86)%、SF(189.2±46.68)μg/L、TAST(31.24±8.24)%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 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血宁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