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4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62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7篇
中国医学   22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目的 采用β-葡萄糖苷酶水解黄芪甲苷,并对其酶水解动力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以HPLC-ELSD法检测水解液中黄芪甲苷及水解产物环黄芪醇-6-O-β-D-葡萄糖苷(CMG)的量,以黄芪甲苷的水解转化率为指标,考察各反应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并对该反应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 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 ℃,溶液pH值5.0,酶浓度460 U/mL,底物初始浓度0.1 mmol/L,反应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水解转化率达到90%以上。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该水解反应过程符合单底物Michaelis Menten方程,其中最大反应速率(Vm)值为0.037 mmol/(L?min),米氏常数(Km)值为5.8 mmol/L。结论 采用β-葡萄糖苷酶水解黄芪甲苷制备CMG可行;商品化的β-葡萄糖苷酶并非黄芪甲苷的特异性水解酶。  相似文献   
82.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和归纳总结,介绍了抗癌靶点分子PI3K及靶向药物PI3K抑制剂的研究进展。PI3K在肿瘤发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PI3K抑制剂已成为当前抗癌新药开发的热点。迄今为止,已有包括ZSTK474在内的近20种新型PI3K抑制剂因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和较低的毒性而被批准进入临床试验。PI3K抑制剂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试验也已取得较好效果。PI3K抑制剂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一类新型分子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设计并合成异穿心莲内酯衍生物.方法 以DCC为缩合剂,DMAP为催化剂,合成异穿心莲内酯3,19-双酯衍生物.结果 合成并表征了9个异穿心莲内酯3,19-双酯衍生物及2个异穿心莲内酯19-单酯衍牛物.异穿心莲内酯与羧酸及缩合剂DCC的摩尔比为1.0;2.5;2.5,于室温下反应4~6 h.结论 所合成化合物结构均经1HNMR、MS确证.  相似文献   
84.
目的:获得高活性且具有抗多药耐药活性的抗肿瘤新化合物。方法:5-甲氧基吲哚与氯代物或酰氯反应得到一位氮取代的5-甲氧基吲哚。将其与草酰氯反应,再以4β-氨基-4’-去甲表鬼臼毒素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体外活性采用Hela细胞筛选模型进行评价。结果:通过草酰桥成功将吲哚和去甲表鬼臼毒素拼接,并对吲哚一位进行改造,合成了8个新化合物。结论:合成的8个化合物中部分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7a、7b的活性优于阳性对照依托伯苷。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索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亲和能力比单磷酸化酪氨酸底物高的原因。方法: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来研究上述两种底物与PTP1B相互作用的差异。结果: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和单磷酸化酪氨酸底物对PTP1B骨架运动影响模式相近。但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可以增强底物与PTP1B的Asp48之间的形成氢键的概率。能量分解分析表明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两个双磷酸化酪氨酸与PTP1B之间的强静电作用是导致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与PTP1B相互作用能的主要原因。结论: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与PTP1B比单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亲和力高的主要原因是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与PTP1B中Asp48强氢键作用以及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的两个双磷酸化酪氨酸与PTP1B之间的强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86.
基于均匀设计法对酸枣仁镇静催眠有效组分的配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陆  刘桂友  刘婧姝  杨奕  任利妍  乔卫 《中草药》2011,42(7):1374-1377
目的 优选酸枣仁中3种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主要有效组分(总皂苷、总黄酮、总生物碱)最佳配伍.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法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组及给药A~F组,观察各组小鼠自主活动情况;采用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45 mg/kg)协同睡眠试验,以小鼠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为评价指标,筛选酸枣仁镇静催眠有效组分的最佳配伍.对所得有效组分最佳配伍的药效进行比较和验证实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给药A、C、E组小鼠自主活动减少(P<0.05、0.01),C、D组小鼠站立次数略有减少(P<0.05).在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试验中,给药组C~F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B~F组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1).经多元统计分析,酸枣仁镇静催眠有效组分的最佳配伍组合为总皂苷200mg/kg、总黄酮0 mg/kg、总生物碱20 mg/kg.结论 应用均匀设计与药效学相结合确定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方法是可行的.验证实验表明,酸枣仁有效组分的最佳配伍组合可以达到与原药材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蕨麻正丁醇部位对缺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缺氧损伤模型,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心肌细胞代谢活力;胎盼兰染色法检测细胞成活率;比色法测定细胞外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及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蕨麻正丁醇提取部位各剂量组细胞代谢活力及细胞成活率显著提高(P<0.01),并均可显著减少缺氧损伤引起的LDH、CK的外漏量(P<0.01),提高细胞SOD活性(P<0.01),减少MDA的产生(P<0.01或P<0.05)。[结论]蕨麻正丁醇部位具有抗心肌缺氧损伤作用,其途径之一可能与其抗自由基氧化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缺血性脑卒中(IS)合并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患者中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34例IS合并CMVT患者根据利伐沙班剂量分为低剂量(10 mg·d-1和15 mg·d-1)组(n=80)和标准剂量(20 mg·d-1)组(n=54),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随访记录治疗后的无效事件和出血事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低剂量组患者肌酐清除率(CrCl)<50 mL·min-1、合用阿司匹林比例显著高于标准剂量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1比例显著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患者治疗无效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标准剂量(20 mg·d-1)是影响无效事件和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合并冠心病是影响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出血事件联合预测因子Z=-3.642+1.341X剂量+0.153XNIHSS+1.334X合并冠心病,ROC曲线的AUC值为0.833,表明有良好的预测性能。结论:低剂量利伐沙班(10 mg·d-1和15 mg·d-1)可能更适合IS合并CMVT患者,临床应结合剂量、NIHSS评分、合并冠心病3种危险因素综合评估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9.
《波谱分析》是药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因此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授课团队依托网络平台,建立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对波谱分析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首先在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建设了多题型习题集,结合课堂习题课,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图谱解析能力.其次,安排学生观看虚拟仿真视频...  相似文献   
90.
张攻  房金桐 《药学教育》2001,17(4):28-29
<药用植物学>课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以下简称药典)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药学院系学生毕业后经常使用药典,药典是我国国家药品标准的法典,因此,要搞好教学必须深入学习药典,发挥药典的指导作用.抛开药典,过分强调教材是不对的;只讲教材,不关注药典更不应该.在用药问题上,药典是具备约束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