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6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355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1.
目的:基于医院卫生技术评估(HB-HTA)体系,对硫酸亚铁片、乳酸亚铁胶囊、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和琥珀酸亚铁片等4种口服铁剂的临床价值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价,为医院药品目录动态调整、临床合理使用口服铁剂类药物等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并结合眉山市人民医院实际情况,制订百分制评分体系,从药品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其他属性共5个方面分别对硫酸亚铁片、乳酸亚铁胶囊、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和琥珀酸亚铁片开展评价。结果:4种口服铁剂的评分在40~70分,其中硫酸亚铁片为57.5分,乳酸亚铁胶囊为43.5分,琥珀酸亚铁片为64.5分,多糖铁复合物胶囊为69.0分。结论:基于HB-HTA对4种口服铁剂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价发现,与其他3种口服铁剂比较,乳酸亚铁胶囊在经济性、医保属性方面差距较大,可为医院遴选与合理使用口服铁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12.
刘晓蓉  陈泽莲  陈瑶  崔容海 《西部医学》2023,35(9):1349-1352
目的 分析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别嘌呤醇治疗老年痛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8例老年痛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别嘌呤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对比两组疗效、疼痛情况、血常规指标、炎症因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关节疼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更少,且治疗后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酸、红细胞沉降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肌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肝肾异常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老年痛风患者给予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别嘌呤醇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减轻疼痛程度,减少疼痛发作次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因子表...  相似文献   
613.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钠(SH)微针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性能特征.方法 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微针模具制备SH微针,采用离心注模和恒温干燥的方式,根据微针针尖的填充完整性、成型性及基底平整度筛选适宜分子量的SH,并优选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封口膜穿刺试验测试微针的机械性能,选取制备的空白SH微针进行小鼠体内溶解实验,测试体内溶解度....  相似文献   
614.
为积极应对微生物耐药带来的挑战,2022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为推动该行动计划在医疗机构落地,笔者提出了几条防控措施供参考:加强支撑体系与学科建设,强化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推行病原学诊断先行以促进精准诊疗,开展处方点评以促进合理用药,开展普及性和针对性培训,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完善监测评价体系,加强多源数据联动与应用。  相似文献   
615.
目的探讨复方α-酮酸片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的效果,并分析影响其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6例CKD-MBD患者分为两组,HDF组(n=48)接受HDF治疗,联合治疗组(n=48)接受复方α-酮酸片联合HDF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矿物质和骨代谢指标、不良反应、生存状况,并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HDF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清磷、甲状旁腺素、骨保护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骨碱性磷酸酶水平低于HDF组(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HDF组(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联合治疗组3年生存率高于HDF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前白蛋白、白蛋白为CKD-MBD患者生存危险因素(P<0.05)。结论复方α-酮酸片联合HDF治疗CKD-MBD疗效确切,CCI≥5、前白蛋白、白蛋白为其生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16.
目的 提高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省际联盟带量采购药品(简称集采药品)工作监控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方法 基于Power BI软件开发可视化智能监控工具,获取并整理数据,运用M函数与度量值对数据建模分析,添加视觉对象生成交互式可视化报表。结果 基于Power BI软件自主设计集采药品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以集采药品为业务场景的多维分析,可快速获取集采药品的合同量完成情况、中选与非中选药品采购量占比、采购金额占比等重要指标。结论 Power BI软件可为医院集采药品的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并可实现数据使用规范化、统计分析智能化、数据呈现可视化。  相似文献   
617.
目的 探索结直肠癌发生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收集在四川地区长期生活的33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和33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粪便,采用16S rRNA测序分析比较两组人群粪便肠道菌群差异。结果 结直肠癌组患者Shannon指数较健康人低(P<0.05),而ACE指数、Chao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结直肠癌组患者厚壁菌门(P<0.001)、放线菌门(P<0.01)降低,梭杆菌门(P<0.01)、疣状菌门(P<0.01)升高。在属水平上结直肠癌组患者毛螺菌属、瘤胃球菌、粪球菌、霍氏真杆菌等相对丰度降低(P<0.01或0.05),UBA1819、毛螺菌科UCG.010、副拟杆菌属、另枝菌属等相对丰度升高(P<0.01或0.05)。属水平肠道菌群与血红蛋白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组患者多尔菌属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四川地区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呈现有益菌较少、有害菌增多的特征,其发生可能与副拟杆菌属、另枝菌属、颤螺科UCG.002等有关。...  相似文献   
618.
目的:分析左旋多巴联合司来吉兰或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真实世界临床给药剂量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国30个三甲医院随机抽取的2014-2019年的帕金森患者用药真实世界处方数据,筛选帕金森病治疗药物,根据实际用药情况分为单用左旋多巴、左旋多巴+司来吉兰、左旋多巴+普拉克索3组的处方数据,分析不同方案中左旋多巴的给药剂量,以及小剂量左旋多巴(≤400.00 mg·d-1)处方占比。结果:左旋多巴+司来吉兰组的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与左旋多巴+普拉克索组(P<0.01)、左旋多巴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旋多巴+普拉克索组与左旋多巴组的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76)。不同年龄段、年份和地区的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有一定差异,小剂量左旋多巴处方占比呈逐年增加。结论:帕金森患者联合使用司来吉兰时可能需要减少左旋多巴用药剂量,而普拉克索的联合使用不需要调整左旋多巴的应用剂量。  相似文献   
619.
王瑾  陈维  黄明君 《华西医学》2023,(2):190-195
目的 探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多模式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 采用非随机历史对照的方法,纳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将接受单模式疼痛管理的2020年1月-5月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多模式疼痛管理的2021年1月-5月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及疼痛相关指标。结果 共纳入73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496例,对照组23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民族、文化程度、诊断、婚姻、职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中度及以上疼痛患者41例,其中3例伴严重恶心呕吐。对照组术后中度及以上疼痛患者41例,其中4例伴严重恶心呕吐。试验组术后中度及以上疼痛(8.3%vs. 17.4%)和出院后疼痛(0.0%vs. 1.3%)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后伴严重恶心呕吐和因术后疼痛延迟出院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度及以上疼痛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诊断、疼痛发生距离手术结束的时间、疼痛部位、疼痛性质、止吐药物使用率、处理后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620.
目的对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预防或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导致出血并发症风险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Wang Fang Data等数据库。检索自建库截止至2016年9月。搜集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预防或治疗IS且产生出血并发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包括52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预防IS时,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不增加皮肤黏膜、牙龈出血风险,但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用相比阿司匹林单用增加胃肠道反应。(2)治疗IS时,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不增加皮肤黏膜、牙龈、消化道出血风险,不增加胃肠道反应;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用相比阿司匹林单用亦不增加皮肤黏膜、牙龈、消化道、颅脑出血风险,不增加胃肠道反应。结论预防IS时,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会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用相比阿司匹林单用会增加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