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31.
<正>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sufficiency,CI)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其主要特征是孕37周之前,在无见红、宫缩等产兆的状态下出现宫颈长度的缩短、宫颈口的扩张,导致羊膜囊突出、胎膜早破、流产或早产等不良结局[1]。CI在孕妇中的发病率为0.1%~2%[2],近年来,CI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3]。CI可引起约15%的妊娠16~28周的孕妇反复流产、引起8%~9%的孕妇早产[2]。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 IDO1)在卵巢上皮性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EO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p53突变、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1例EOC中IDO1和p53蛋白的表达;肿瘤细胞p53蛋白阳性百分数作为卵巢癌TP53突变的替代标志物。结果 IDO1在EOC中阳性率为54.1%,p53突变在EOC中占77.5%。单因素分析显示,IDO1表达与EOC患者年龄、临床分期、腹膜转移无关,IDO1表达与EOC组织亚型、p53突变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IDO1表达与p53突变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DO1高表达组的总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DO1表达与p53突变有关,IDO1和p53可能共同参与EO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Mcl-1在宫颈癌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qRT-PCR技术检测20例宫颈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Mcl-1mRNA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5例宫颈癌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Mcl-1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Mcl-1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 < 0.05),Mcl-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3.3%,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阳性率11.1% (P < 0.05),其表达与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 < 0.05)?结论:Mcl-1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宫颈癌诊断及临床监测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4.
臧嘉  许飞  张晨辉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1):1891-1892
维生素D是一种调节钙磷代谢的脂溶性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素,它在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拟通过测定婴幼儿血25-羟维生素D的水平,来了解无锡地区婴幼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为婴幼儿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检测25羟维生素D3[25(OH)D3]在浸润性乳腺癌外周血中的水平,探讨其在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1~12月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22例(乳腺癌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4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和健康体检者40例(健康对照组),乳腺癌组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采集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25(OH)D3的水平;同时收集122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染色法测定组织的石蜡切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2)和p53蛋白(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25(OH)D3的关系.结果 (1)乳腺癌组、乳腺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的25(OH)D3的水平分别为(34.9±12.8)nmol/L、(46.9±11.3)nmol/L和(51.4±13.2)nmol/L,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中25(OH)D3的水平明显低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25(OH)D3水平与年龄、PR、VEGF和临床分期有显著性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大小、ER、Cerb-2和p53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25(OH)D3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调查无锡地区不同季节孕妇25-羟维生素D[25-(OH)D]营养状况,为临床医师指导孕妇补充维生素D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正常妊娠中期孕妇1550例,其中冬春季组840例,夏秋季组71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1)840例冬春季组孕妇血清25-(OH)D水平为(32.75±10.11) nmol/L,710例夏秋季组孕妇血清25-(OH)D水平为(47.46±11.53)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P<0.01)。(2)冬春季组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正常孕妇的构成比分别为26.55%(223/840)、59.28%(498/840)和14.17%(119/840),夏秋季组分别为3.66%(26/710)、55.63%(395/710)和40.70%(289/710)。冬春季组维生素D缺乏孕妇的比例显著高于夏秋季组(χ2=148.4,P<0.01)。结论无锡地区不同季节孕妇普遍存在25-(OH)D缺乏或不足,冬春季孕妇尤其要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37.
38.
1895例妇女各类阴道炎病原体感染情况及病因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妇女阴道炎流行情况,了解不同年龄段妇女阴道炎的致病因子。方法:1895例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分别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涂片检查、唾液酸酶试验、革兰氏染色镜检及PCR检测等。结果:引起阴道炎的各病原体感染率依次为白色念珠菌28.5%、阴道加德纳菌19.4%、衣原体15.1%、阴道毛滴虫14.4%、淋球菌5.8%、其他4.1%。有263例标本同时合并两种病原体感染。3个年龄组中以18~34周岁组发生阴道炎最多,居首位。各年龄组病原感染位次排除混杂因素,18~34岁组以白色念珠菌感染居首位,其次为衣原体感染;35~50岁组以白色念珠菌和阴道加德纳菌感染为主,其次是阴道毛滴虫。结论:白色念珠菌是引起妇女阴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在临床阴道炎诊治中应注意几种病原体合并感染的情况,各类病原体在不同年龄妇女阴道炎中所占构成比不同,可能与年龄相关的生理因素以及个人行为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体外及体内的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旁观者效应.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GINaTK载体转入包装细胞PA317.取病毒上清液感染人宫颈癌细胞Hela,得到带有HSV-TK基因的Hela/TK细胞,并将其分别用于体外和体内实验.体外实验中,Hela/TK细胞对丙氧鸟苷(GCV)的敏感性和旁观者效应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动物试验中分别在BALB/C小鼠的右腋窝皮下按不同比例注射Hela/TK细胞和Hela细胞,然后给予GCV治疗.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HSV-TK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HSV-TK基因的Hela/TK细胞表现出比亲本Hela细胞更强的杀伤肿瘤效应.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当Hela/TK细胞数占混合细胞10%时,低浓度(10μg·ml-1)的GCV就可将50%左右的肿瘤细胞杀死.体内实验结果显示,GCV可明显抑制Hela/TK细胞在BALB/C小鼠体内的肿瘤形成.经GCV治疗后,Hela/TK组和混合细胞组肿瘤体积分别较对照组肿瘤体积缩小52.8%和69.4%(均P<0.001).小鼠的平均生存期也显著延长(P<0.001).结论逆转录病毒可介导HSV-TK基因转入人宫颈癌细胞Hela并获稳定表达,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在体内外对宫颈癌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且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母婴循环血中趋化素趋化素与母亲血脂、肾功能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选取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63例及健康对照64例,检测母血和脐带血趋化素、母血脂、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结果:GDM组母血及脐血趋化素、母亲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脐血趋化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456,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出生体重(β=0.221,P=0.012)、脐血趋化素(β=0.289,P=0.001)、母甘油三酯(β=0.348,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β=-0.279,P<0.001)、肌酐(β=0.260,P=0.001)与母血趋化素独立相关。结论:GDM母亲血趋化素与脐血趋化素相关;且脐血中较高浓度的趋化素预示着较大的新生儿出生体重;GDM孕母体内趋化素与血脂水平相关,且可望作为评价妊娠期糖尿病肾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