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64篇
药学   8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目的同时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及广义线性模型的方法研究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为感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西院区)2016年6月-2018年11月所有出院患者的住院信息,将患者分为医院感染组及非医院感染组,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和广义线性模型法研究病例组与对照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增量。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医院感染组较非医院感染组住院天数中位数增加14.00 d,2.00倍(Z=-21.485,P<0.001),住院费用中位数增加17 264.00元,1.57倍(Z=-13.576,P<0.001),与广义线性模型法得出的结果相似;神经外科感染延长住院时间最长,达31.00 d(Z=-8.225,P<0.001);而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增加的住院费用最多,达80 096.00元(Z=-6.371,P<0.001);结论医院感染明显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神经外科和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应作为感控工作的重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新建医院综合ICU医院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特点,探讨相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对2014年10月-2015年9月入住ICU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和导管使用率等指标的调查分析。结果监测的1 40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16例、137例次,感染率为8.24%,例次感染率9.73%,患者日例次感染率15.40‰,根据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后日例次感染率为3.69‰;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28例次,感染率6.32‰,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次,感染率1.74‰,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32例次,感染率3.7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8.68%,其次为泌尿道(35.77%)、中枢神经系统(8.03%);在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中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主;检出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36.45%和21.50%。结论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结合目标监测数据分析可及早分析和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并执行。  相似文献   
13.
许弄玉  钟江姗  李多 《天津医药》2023,(10):1071-1076
目的 探讨肌苷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NC)组、模型(LPS)组、肌苷低剂量干预(IN-L)组、肌苷高剂量干预(IN-H)组,每组5只。气管内滴入脂多糖(LPS)完成建模的大鼠在1、6、12 h后采用腹腔注射法给予100 mg/kg肌苷(IN-L组),200 mg/kg肌苷(IN-H组)和生理盐水(LPS组)。NC组在建模和干预阶段均使用等体积生理盐水。在诱导ALI 24 h后采集动脉血测定氧分压(PaO2);取肺组织,计算湿/干质量比(W/D)并进行病理检查;取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制备肺组织匀浆,检测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 LPS诱导大鼠肺组织损伤,造成严重的低氧血症,PARP-1、iNOS水平升高,促进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分泌,肺组织中TLR4、MYD88、p-NF-κB p65蛋白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了解某医院ICU病房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情况并分析其菌株同源性,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ICU病房2017年4-10月分离的30株CRAB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30株CRAB对头孢替坦、头孢...  相似文献   
16.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和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均易感染人体泌尿生殖系统,是临床上常见的3种生殖道病原体;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分为H...  相似文献   
17.
18.
王秀秀  徐男  王庆丰 《临床荟萃》2019,34(4):363-366
肺康复作为目前最具成本效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策略之一,在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控制策略中被强烈推荐。然而,由于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原因,肺康复的应用率较低。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移动医疗的概念界定、设备类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旨在总结经验与不足,从而为国内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53名血源性职业暴露与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53名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方法使用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对在职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的培训,使医务人员能及时填写质控中心统一使用的《针头刺伤与锐器损伤统一报告表》,通过监测系统监测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的53名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对其工龄、职业、暴露地点、部位、方式、损伤程度、暴露源、局部处理、预防用药及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是锐器伤造成,锐器类型以输液器针头占首位,致锐器伤操作环节以输液结束拔针与回套针帽时发生率最高;危险因素为针头处理不正确,标准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教育的培训及防范管理,改善医疗操作环境,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风险,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实施空气细菌监测对维护和管理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的意义。方法 对某院洁净手术部的45间手术间进行沉降菌静态、动态空气监测。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设计规范》GB 50333进行静态空气监测,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规范》DB/11408—2007要求进行动态空气监测。其中动态空气监测选择第一台手术不同时间段(手术切皮时、手术2 h或缝合结束、接台-麻醉-皮肤消毒时)进行采样,记录手术过程中可能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相关因素。遇动态、静态空气监测合格率较低时即查找原因,制定并实施管理措施。结果 2010年5月—2021年9月静态空气采样共782间次,合格763间次,合格率97.57%。其中2018年6月静态空气采样6间,合格率为33.33%,针对不合格情况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整改措施, 2018年11月—2021年9月静态空气监测合格率为99.48%。动态空气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5月不同级别手术间动态空气监测结果均不合格, 2010年6月—2011年6月,共进行空气动态采样103台次,Ⅰ、Ⅱ、Ⅲ级手术间合格率分别为90.00%、89.80%、95.45%。Ⅱ、Ⅲ级手术间不同位置回风口菌落数比较,进门处回风口菌落数均高于内侧回风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Ⅲ级手术间不同时段动态空气采样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各级手术间菌落数均随手术进程而逐渐增加。结论 洁净手术室静态、动态空气监测对维护和管理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进行动态空气监测可及时掌握运行状态手术部细菌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