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16篇
  免费   779篇
  国内免费   1709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931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694篇
内科学   16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27篇
特种医学   3003篇
外科学   166篇
综合类   1929篇
预防医学   598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2584篇
中国医学   607篇
肿瘤学   4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406篇
  2012年   523篇
  2011年   618篇
  2010年   569篇
  2009年   579篇
  2008年   646篇
  2007年   771篇
  2006年   805篇
  2005年   850篇
  2004年   745篇
  2003年   850篇
  2002年   588篇
  2001年   362篇
  2000年   383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目的】寻找并鉴定CNE2细胞在EB病毒感染后表达发生变化的功能蛋白质,为阐明该病毒诱导鼻咽上皮细胞发生生物学变化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分别从EB病毒感染后的CNE2细胞和未经感染的CNE2细胞中抽提总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分离。运用软件比较分析上述两组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寻找表达有差异的蛋白质点。从凝胶上切下差异蛋白质点,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结果】图像分析显示,EB病毒感染后的CNE2细胞和未经感染的CNE2细胞之间存在一些明显差异的蛋白质点。通过MALDI-TOF-MS成功地鉴定了其中4个蛋白质点,EB病毒感染CNE2细胞后蛋白质GRP78和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1表达上调,蛋白质肌动蛋白胞浆组分2和蛋白酶体。链表达下调。【结论】EB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细胞后引起生物学变化的分子机制可能包括:①诱导细胞大量合成蛋白质以促进增生.同时上调蛋白质GRP78的表达而抗凋亡;②提高细胞内氧化状态而诱导蛋白质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1的表达,并可能通过该蛋白质调控NF-κB和AP-1来影响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72.
高建华  文广伶  张其楷 《药学学报》1990,25(12):891-897
研究了强效抗胆碱药dl-3-(2-苯基-2-环戊基-2-羟基-乙氧基)-奎宁环烷的四个光学异构体的两种不对称合成方法,用HPLC检测了异构体含量,讨论了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73.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T7 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合成大量siRNA的方法。方法:以萤火虫荧光素酶为靶标,应用T7 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合成siRNA,脂质体转染法将其导入HepG2细胞中,通过测定荧光素酶的量,评价siRNA对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合成了以萤火虫荧光素酶为靶标的siRNA,合成的siRNA能特异性地抑制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抑制率为80%。结论:建立了一种经济简便的体外合成siRNA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肾近端小管细胞系在药物肾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脏是药物毒副作用的主要靶器官,而肾近端小管拥有庞大的转运系统和丰富的生物转化酶,对外源性毒物的损害特别敏感,是研究药物肾毒性可靠的细胞模型。利用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系在药物开发早期优化筛选先导化合物,并比较结构相似化合物的相对肾毒性,是近年来药物发现毒理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就国内外常用的几株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系的生理生化特点、常见检测终点和指标及其在药物研究开发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5.
目的:建立狗血浆中石杉碱甲的液质联用测定法.方法: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色谱柱为Nucleocil ODS柱,50×2.0 mm I.D.,5 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甲酸(20∶40∶40∶0.1,v/v).采用多反应监测,用于定量的离子为m/z 243→210(石杉碱甲)和m/z 257→226(内标N-甲基石杉碱甲).结果:线性范围为0.1~12 ng/ml,最低定量浓度为0.1 ng/ml,可以检测到Beagle狗静注和口服100 μg石杉碱甲后12 h的血药浓度.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快速,可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76.
国外常采用离子抑制色谱法和离子对色谱法分别测定结合型胆酸和游离型胆酸来实现胆酸类化合物的分离,该方法无法一次性测定含胆酸类物质中胆酸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在洗脱方式上,因为胆酸类化合物的UV检测波长很低(205nm),而洗脱剂又是在该波长下有一定吸收的乙腈、甲醇等溶剂,因而均采用等梯度洗脱,这样就无法一次性分离极性相差较大的结合型和游离型胆汁酸。本实验建立了分离胆酸类化合物的双泵双比例反相离子抑制高效液相色谱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7.
AMPA受体的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表明AMPA受体和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了解AMPA受体的整个生命过程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突触可塑性,进而认识学习记忆的分子机制。AMPA受体在粗面内质网合成,经高尔基体修饰后,更多地分布在树突柄等非突触部位,LTP和CaMKⅡ可以启动AMPA受体的突触插入,之后通过其胞质内C端,由ABP,GRIP和NSF等蛋白介导,锚定于突触后致密斑。PICK1和PKC可以介导突触膜上AMPA受体的胞吞过程,离开突触后,AMPA受体或被重新循环利用,或被溶酶体最终降解。  相似文献   
78.
几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芯片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同时多样本检测和鉴别淋病奈瑟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支原体 3种重要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 ,制备了寡核苷酸检测芯片。方法 :针对 3种病原体和荧光素酶基因设计特异的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 ,采用硫代和氨基双功能探针修饰技术制备寡核苷酸芯片 ,以荧光标记多重不对称PCR技术为基础 ,通过将单链PCR产物与芯片杂交实现对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检测。结果 :对 10种与待检病原体无关的菌及定量有限稀释的荧光素酶和 3种病原体基因质粒模板进行芯片检测 ,结果表明芯片对待检病原体特异 ,其检测 4种基因的灵敏度均为 5×10 3 拷贝质粒。对 2 4份性传播疾病患者标本进行芯片检测 ,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 10 0 % ,与淋病奈瑟球菌混合感染率为 83.3% (2 0 / 2 4 ) ,与传统PCR诊断结果完全一致。在 2 4份标本中 ,淋病奈瑟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支原体三重感染病例芯片诊断为 3例 ,混合感染率为 12 .5 % (3/ 2 4 ) ;而传统PCR诊断为 4例 ,混合感染率为 16 .7% (4/2 4 ) ,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 75 %。结论 :该芯片是一种可靠检测 3种病原体的方法 ,它可快速提供有关患者混合感染的情况 ,因而为指导个性化治疗提供及时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用目的基因随机表位库方法寻找葡激酶(straphylokinase SAK)的显性表位。方法:①SAK免疫BALB/C小鼠,免疫亲和层析纯化抗血清后,抗SAK抗体用生物素标记;②构建SAK随机表位肽库,随机挑取12个独立克隆测序,分析库DNA片段的分布和碱基含量情况;③以多抗为靶蛋白用克隆原位杂交法筛选肽库;④构建SAK的缺失突变体mSAK,Western blot分析mSAK的免疫反应性。结果:①筛选肽库得到一个由19个氨基酸组成的免疫显性表位区,命名为A1区;②mSAK不能与抗SAK多抗反应。结论:用简便、有效的方法筛选得到了SAK的一个表位A1区,初步确定A1区是SAK引起免疫反应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80.
毒理芯片技术在药物毒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生物芯片技术在生物学领域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已开始用于药物毒理学领域包括基因芯片技术在药物毒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发现毒理学中药物毒性的预测;化学物代谢特性分析与评价;化学致癌物筛选和识别,以及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等.本文重点介绍了毒理芯片技术及其在药物毒理机制和药物毒性预测中的应用,并简单阐述了其在药物毒理上应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