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氨茶碱对急进高原大鼠部分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平原Wistar大鼠急进实地4 300 m海拔高原后,氨茶碱药物干预对急进大鼠体内部分病理生理 指标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21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平原组(海拔55 m)、高原缺氧组(海拔 4 300 m)、高原缺氧+氨茶碱组(海拔4 300 m),连续给药5 d后,取眼眶静脉丛血2 mL分析其主要生化指标,同时解 剖大鼠,取腹主动脉血1 mL分析其主要血气指标,完整摘取脑、肺、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平原组 相比,缺氧组与给药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尿素(urea solution,Urea)、血清氯离子浓度(serum chloride concentration,cCl−)均明显升高(P<0.01),白蛋白(albumin,ALB)、 肌酐(creatinine,C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tO2)、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value,Hct)、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缓冲 碱(buffer base,BB)、剩余碱(blood base excess,BE)等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与缺氧组相比,给药组Cr、酸碱值 (pH)、Hct、血清钠离子浓度(cerum sodium concentration,cNa+)、cCl−均明显升高(P<0.01),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ALB、PaCO2、血清钾离子浓度(serum potassium concentration,cK+)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病理结果显示:缺氧组和给药组脑、肺、肝组织与平原组 相比均有明显损伤,而给药组与缺氧组相比,损伤有所减轻。结论:氨茶碱能够通过改变急进大鼠的血气、生化指 标状态,保护大鼠脑、肺、肝功能,减轻急进高原造成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氨茶碱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改善机体 通气量以及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2.
栀子苷的快速提取分离及其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快速提取分离栀子苷单体,研究其体内镇痛、抗炎作用。方法:大孔吸附树脂初步纯化后,采用中压柱层析系统从中药栀子中快速提取分离栀子苷单体。将SPF级BALB/c小鼠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生理盐水),栀子苷50,100,200 mg.kg-1组,吗啡或阿司匹林组(5,100 mg.kg-1)。小鼠尾静脉注射一次给药后,采用醋酸扭体实验、热板实验、二甲苯耳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足肿胀实验,评价分离得到的栀子苷单体的体内镇痛、抗炎作用。结果:大孔吸附树脂初步纯化后得到栀子苷含量为78.96%,中压柱层析纯化后,栀子苷单体含量提高到98.47%。与对照组比较后得到,提取出的栀子苷能显著减少由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P<0.05),抑制二甲苯引起的耳肿胀(P<0.05)以及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肿胀(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对小鼠热板痛阈值无明显影响。结论:实现了栀子苷的快速制备分离,分离获取的栀子苷具有较好的体内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3.
我国是世界上高原地域最辽阔、居住人口最多、高原边境线最长的国家。高原环境典型表现为平均海拔较高、气压较低、空气稀薄,氧分压仅有平原地区的50%左右,平均气温低。由平原快速集结高原初期,因高原低氧、干燥、大风等影响,机体器官的生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状况,了解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收集符合要求的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按血压状况分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HP+DM组,71例,年龄62.15±9.75岁)与非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组(DM组,69例,年龄59.52±11.87岁),收集入选对象信息,测定患者SBP、DBP、身高、体重,BMI;采集静脉血,测定空腹血脂、血糖水平,分别进行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P+DM组与DM组比较,SBP、DBP、BMI、体重、皮质醇、HbAlc、TC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多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身高、体重、BMI、血压、血脂、FBS、FINS、C-P、HbAlc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较紊乱,且存在多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5.
润肠通便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润肠通便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方中决明子、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4∶16);流速:1 ml·min-1;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薄层定性鉴别的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良好;大黄素含量在1.1~44μ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5%,RSD为1.2%(n=6);大黄酚含量在1.6~64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7%,RSD为1.1%(n=6)。结论本实验简单易行,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36.
生物样品基质复杂,在色谱分析前先要除去其中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以免损害色谱柱。常用的前处理方法多为离线操作,耗时费力,还会造成样品损失和污染,而直接进样的方法能减少前处理步骤,并能有效预浓缩和净化生物样品。这一过程可以通过柱切换技术实现自动化,尽可能地减少了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步骤和潜在的样品污染,提高方法的重现性。本文对目前生物样品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中样品自动化处理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具体集中于直接进样技术,如限进性填料和其他自动化在线固相萃取过程,还包括新兴的对样品更具选择性的自动化萃取相技术,如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这些方法和潜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37.
黄芩素-7-甲醚对缺氧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黄芩素-7-甲醚对缺氧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芦丁组和黄芩素-7-甲醚组,培养24 h后,MTT法检测黄芩素-7-甲醚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酶标仪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以及细胞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水平;2'',7''-二氯荧光素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导致PC12细胞活力显著降低,LDH、MDA和ROS水平显著升高,抗氧化酶SOD和CAT的活力显著降低。黄芩素-7-甲醚预处理能够逆转这些变化。此外,缺氧能够诱导细胞内Nrf2、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而黄芩素-7-甲醚能够进一步提高Nrf2、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 黄芩素-7-甲醚对缺氧致PC12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唇形科植物独一味、糙苏、螃蟹甲和萝卜秦艽中3个苯乙醇苷成分(acteoside、alyssonoside、isoacteoside)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ymmetry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用醋酸调pH为4.5,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0Ⅰ,检测波长为330 nm。结果:acteoside、alyssonoside、isoacteoside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0620、5620、5125、5125、5125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4、0.999 8、0.999 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15%、96.98%、102.01%,RSD分别为3.41%、3.64%、1.80%(n均为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独一味、糙苏、螃蟹甲和萝卜秦艽中3个苯乙醇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39.
李倩  马慧萍  李琳  贾正平 《医学综述》2013,19(3):395-397
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缺氧环境下的一种特发性疾病,当人进入高原地区时,机体因为环境的改变,会发生代谢失调,出现一系列的"高原反应",严重者可发生"高原病",从而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全世界有超过14 000万人居住在高原地区,因此对于高原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极其重要,该文就高原病分子水平发病机制进行初步论述,为高原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镰形棘豆总黄酮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小鼠模型,镰形棘豆总黄酮水溶液500、200、100 mg/kg分别连续灌胃70 d后,测定各组小鼠血浆、心脏和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能显著升高血浆和肝脏中SOD(P<0.05),降低心脏和肝脏中的MDA(P<0.01),升高心脏和肝脏中的GSH(P<0.01或P<0.05)。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