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的分子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2019年临床检出的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121株,检测其δ溶血、mecA基因、Agr系统分型、Spa分型等,并对mecA基因阳性菌株进行SCCmec分型。结果 1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甲氧西林耐药菌株(MRSA)67株,甲氧西林敏感菌株(MSSA)54株;MRSA菌株主要携带Ⅲ型SCCmec元件(18,26.86%)和Ⅳ型SCCmec元件(24,35.82%);Agr系统主要为Ⅰ型和Ⅱ型;121株临床菌株中共有Spa类型54种,最为常见的是t437(15,12.40%)和t034(9,7.44%);在12株δ溶血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1株(91.67%)为MRSA菌株,δ溶血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Agr系统类型主要为Ⅱ型(50.00%),携带的SCCmec元件主要为Ⅱ型(占58.33%),δ溶血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有Spa类型8种,最为常见的是t18363(41.67%)。结论 本研究阐述了医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及遗传学特征信息,有助于...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术前检测病人HIV阳性情况和阳性病人的群体特征,为临床了解HIV感染情况提供数据支撑。方法筛选2019-2021年术前检测病人219 581例,统计HIV阳性情况及病人的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和就诊疾病信息。结果术前检测病人总的阳性率为0.037%,2021年、2020年和2019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为男性病人,年龄集中在40~59岁,职业多为务农和待业,学历普遍在初中及以下,主要因循环、消化、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结论术前检测病人HIV阳性率三年来未发生明显变化。临床应重视HIV的术前筛查结果,关注群体特征明显的病人,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川崎病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探讨可能影响川崎病合并肝脏功能损害的因素。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30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肝脏功能损害,将患儿分为肝功能正常组[181例(60.3%)]和肝功能异常组[119例(39.7%)]。比较2组患儿年龄、性别、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白细胞总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并纳入PLT、PCT、CRP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00例川崎病患儿中,男189例(63.0%),女111例(37.0%),男女比例为1.7∶1;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9岁,年龄中位数为2岁。肝功能异常组<1岁45例(37.8%),2~3岁54例(45.4%),4~5岁12例(10.1%),>6岁8例(6.7%);部分患儿临床表现为轻度消化道症状,其中呕吐8例(2.7%)、腹泻6例(2.0%)、腹痛2例(...  相似文献   
34.
35.
36.
目的 分析EBV-CA IgM、EBV DNA及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用于诊断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3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共32例(观察组),及同期入院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33例(对照组)。分别采用ELISA、定量PCR和外周血抗凝样本涂片镜检检测2组患儿的EBV-CA IgM、血清EBV DNA以及异型淋巴细胞占全血有核细胞百分比,并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各项指标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用ROC曲线进行评价。 结果 观察组EBV-CA IgM、EBV DNA、异型淋巴细胞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项指标并联联合检测敏感度(97.43%)明显高于3项指标单项检测。EBV-CA IgM、EBV DNA、异型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用于诊断I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5,高于EBV-CA IgM(0.723)、EBV DNA(0.928)和异型淋巴细胞(0.961)单项检测。 结论 EBV-CA IgM、EBV DNA、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可作为诊断儿童IM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敏感度;有助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早期诊断,并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本院血液科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细菌耐药性产生提供依据。方法应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临床送检的血培养标本进行培养,使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血培养阳性标本分离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6软件对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年10月~2018年9月本院血液科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10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7株(76.24%),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23株(22.77%),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真菌1株(0.99%),为热带假丝酵母菌。移植和非移植患者病原菌分布构成略有不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2.9%和55.0%。检出亚胺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1株(2.9%),肺炎克雷伯菌3株(15%)。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6株金葡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2株(33.3%)。12株CNS中检出8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6.7%)。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敏感率均达100%。结论本院血液科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复杂多样、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居多,且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及时监测病原菌的菌属分布和耐药变迁,可指导临床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呼吸道标本核酸扩增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值)变化规律。方法筛选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3月2日间安徽省某定点医院收治的4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患者的痰液与咽拭子混合液进行检测,观察Ct值与发病天数、性别、年龄、疾病分型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发病天数的增加,ORF1ab基因、N基因及E基因Ct值均不断升高,E基因首先消失,其次是ORF1ab基因,最后是N基因。出现症状后1~6 d男性与女性核酸Ct值均为最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2 d Ct值逐渐升高,男性低于女性Ct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间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分型间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值与患者出现症状的天数、性别有关,与年龄、疾病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选取胶质瘤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EG3,观察人类疱疹病毒6A亚型(HHV-6A)感染对神经胶质瘤细胞LncRNA MEG3表达及其增殖、凋亡、侵袭、转化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和正常神经胶质细胞,以及37例胶质瘤组织、4例癌旁组织、18例正常脑组织中LncRNA MEG3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HHV-6A感染后神经胶质瘤细胞吸光度D(450)值,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划痕实验观察细胞划痕愈合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指标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胶质瘤组织或细胞中,LncRNA MEG3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织或细胞低(P < 0.05),而HHV-6A感染后的正常神经胶质细胞或胶质瘤细胞中LncRNA MEG3的表达也呈降低趋势(P < 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病毒感染后胶质瘤细胞的凋亡率为(6.05±0.40)%,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8.23±0.75)%,HHV-6A感染组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HHV-6A感染后细胞划痕愈合度[(72.33±6.90)%]大于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度[(43.67±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病毒感染后细胞中Snail及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降低(P < 0.05)。结论:HHV-6A感染可下调神经胶质细胞及胶质瘤细胞中LncRNA MEG3的表达,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并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胆管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热休克蛋白90a(HSP90a)水平变化,探讨三者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20年1月—2023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胆管癌患者85例为胆管癌组,胆管结石患者69例为胆管结石组,比较2组肝功能及血清CA19-9、CEA、HSP90a水平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诊断胆管癌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CA19-9、CEA、HSP90a单独及联合诊断胆管癌的效能。结果 胆管癌组血清碱性磷酸酶[189.00(103.00,323.50)u/mL]、CA19-9[336.85(12.59,1 200.00)u/mL]、CEA[3.62(2.15,10.20)μg/L]、HSP90a[91.14(48.50,168.00)μg/L]水平均高于胆管结石组[138.00(98.50,201.00)u/mL、13.32(5.99,62.30)u/mL、2.04(1.49,3.17)μg/L、48.00(34.69,69.00)μg/L](P<0.05),胆管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