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2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65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10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目的与方法 :本系列研究以乳腺解剖、病理结构为基础 ,提出乳腺超声检查方法、不同状态正常与病变乳腺声像图特征的新概念。结果与结论 :1检查方法 :自乳腺结构边缘开始 ,以乳头为中心 ,放射状连续转动扫查 ,显示乳腺管长、短轴图像特征 ;2提出健康处女正常乳腺组织分外区、中心区 ;乳腺间质与导管系统图像特征 ;正常测值 ;乳腺质地分型 ;揭示 40 %女性行经开始即有乳腺小叶增生表现 ;3妊娠末期乳腺声像图乳房增大 ,乳腺较正常增厚 1.87倍 ,乳腺导管增多扩大 ,内部及周围血管增多扩大及脂肪变薄 ;4乳腺结构不良超声表现与分型 ,参照WHO对乳腺结构不良病理分类 ,将乳腺结构不良的超声图像分五型 :导管增生型、小叶增生型、囊肿型、局灶性纤维化型及纤维腺瘤样增生型  相似文献   
732.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两种术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晶状体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效果及术式选择。方法 40例41眼白内障根据不同的晶状体核硬度,21眼采用晶状体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20眼中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并对两种术式的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其中51.2%〉0.5,视力提高不明显者占4.9%。两种术式除术中后下破裂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并发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  相似文献   
733.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 ,皮疹多形性 ,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 ,瘙痒剧烈 ,易复发。我科自 1 998年至1 999年应用倍他米松磷酸钠复方制剂治疗慢性湿疹皮炎 8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  1 998年 2月~ 1 999年 1月我科收治的慢性湿疹皮炎病患者 82例 (男 61 ,女 2 1 ) ,年龄1 8~ 62 ( 32± 1 3) y,病程最长 2 0 a,最短 1 .2 mo。其中慢性局限性湿疹 2 8例 ,湿疹样皮炎 54例。1 .2药品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得宝松 ,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 ,( 96)卫药准字 J- 96,批号9…  相似文献   
734.
目的 观察布替萘芬的体外抗真菌作用和布替萘芬乳膏剂治疗豚鼠皮肤真菌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试管药液法 ,10 0株菌种为皮肤癣菌 5 7株、念珠菌 2 0株和其它条件致病菌 2 3株 ;共建立皮肤真菌病豚鼠感染模型 4 5处 ,分别用 1%布替萘芬乳膏、1%萘替芬软膏、1%联苯苄唑乳膏和 1%克霉唑软膏治疗 ,并设空白对照组 ,疗程为 14d ,药物治疗结束后观察复发状况。结果 布替萘芬对皮肤癣菌的MIC值在 0 .0 0 2 5~ 0 .32 μg·ml-1之间 ,对着色霉菌、孢子丝菌及曲霉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MIC值在 0 .0 1~ 2 μg·ml-1之间 ,对念珠菌也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抑菌作用优于对照萘替芬和联苯苄唑 ,与对照药的抑菌浓度相比相差 2~ 5 0倍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布替萘芬乳膏 14d临床治愈率比联苯苄唑乳膏和萘替芬软膏高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克霉唑软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治愈后继续观察复发症状三周 ,布替萘芬复发数远小于其它各组药物。结论 布替萘芬作为抗皮肤浅表真菌药物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35.
目的:体外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否促进内皮细胞(EC)衰老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不加HCY,其余3组分别在DMEM培养液中加入HCY,使终浓度为0.1、0.5、1.0 mmol/L.连续体外培养30 d后,观察细胞形态、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Southern杂交分析端粒长度,同时检测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浓度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结果:各浓度HCY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体积增大,胞内颗粒增多;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增多;细胞周期的分布发生改变,表现为G0/G1期细胞增多(P<0.05),S期显著减少(P<0.01);端粒缩短;培养上清中NO浓度降低(P<0.05),ET 和Ox-LDL升高(P<0.05);氧化还原指标MDA含量和GSH-Px活性没有明显改变.结论:HCY促进体外培养的EC衰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氧化还原无关.  相似文献   
736.
目的 探讨蜕膜组织中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cs)的数量及对HLA-G的抗原提呈作用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取36例子痫前期患者(试验组)及36例年龄配对的正常产妇的蜕膜组织(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两组胎盘蜕膜组织树突状细胞中DEC-205+和HLA-G+的表达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子痫前期患者胎盘蜕膜组织中DEC-205+树突状细胞明显增多,而蜕膜组织中HLA-G+树突状细胞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蜕膜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而HLA-G表达明显下降,说明蜕膜组织中树突状细胞对HLA-G的抗原提呈作用降低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37.
樊冬杰  黄玉伟 《安徽医药》2020,24(2):393-397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联合幽门螺杆菌( Hp)根治对 Hp感染并十二指肠溃疡(DU)病人胃窦炎症程度、炎症介质、胃肠激素水平等和环氧化酶 ?2(Cox?2)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4年 8月至 2017年 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接诊的 240例 Hp感染并 DU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120例)和对照组( 12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四联根治治疗,观察组加用铝碳酸镁,均治疗 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H,p根除率、胃窦炎症程度及溃疡面积,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胃窦黏膜组织生长抑素( SST)、促胃液素 ?17(Gas?17)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胃窦黏膜匀浆液中热休克蛋白( HSP 60)、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VCAM?1)、白细胞介素 ?6(IL?6)及血清 Cox?2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 94.17%优于对照组 80.8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83%比 78.33%,P>0.05);两组病人胃窦黏膜组织的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程度均低于治疗前( P<0.05),且观察组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 DU病人治疗后溃疡面积均低于治疗前( P<0.05)观察组溃疡面积缩小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胃泌素 Gas?17、胃窦黏膜组织 Gas?17、血清 Cox?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 TNF?α、IL?6、HSP 60、VCAM?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0.05)。结论铝碳酸镁、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五联疗法可有效改善 Hp感染并 DU病人的胃窦炎症程度,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还能调节胃肠激素和血清 Cox?2水平,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38.
目的:研究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为主的综合干预对社区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作用,对其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效果评价。方法:根据本社区居民MS基线调查的数据结果,选取MS患者25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14例)和对照组(138例)。干预组实行TLC为主的综合干预3年,对照组不采取相应干预,分别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相关生理、生化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组体重指数、女性腰围、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增高(P<0.05)。结论: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MS患者的有关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显著效果,该模式的实施对于社区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39.
综合干预在社区高血压病防治中的研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危险因素[1],故防治高血压病已成为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我们依据健康相关行为转变的理论[2],通过运用综合干预手段在3年内对社区内246名高血压患者(干预组)进行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行调查和治疗率、控制率的调查分析,了解综合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740.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即PE+DPMAS治疗前与第1次、第2次治疗后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57名肝衰竭患者,根据采取的人工肝治疗模式不同将接受PE治疗的2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PE+DPMAS的33例患者纳入实验组。收集2组治疗前与2次治疗后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对比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营养状况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球蛋白(globulin,Glb)、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第1次、第2次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治疗比对照组治疗能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