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22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目的:探讨中风穴位拍打操在中风病恢复期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80例中风病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均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学习练习中风穴位拍打操,两组干预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治疗3个月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并低于同期对照组,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并高于同期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穴位拍打操能有效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功能矫治器作用下青春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上气道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实验组)及骨性Ⅰ类均角型患者(对照组)各30例,男女各半.实验组患者使用肌激动器(Activator)治疗,促进下颌骨向前下生长,平均治疗时间12个月;对照组患者同期进行非减数固定矫治.所有患者在功能矫治器治疗前、后,固定矫治前及中期拍摄锥形束CT(CBCT)图像,检测患者治疗前、后骨性指标及上气道线距,并与参考标准对比.观察后鼻棘点(PNS)到第3颈椎(C3)下缘范围内的气道形态,三维重建并测量相应组织结构.应用SAS 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治疗前各测量项目与参考标准及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差异,配对t检验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各测量项目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患者骨性测量指标SNB及APDI显著小于参考标准,ANB、Wits及OJ显著大于参考标准和对照组患者;上气道线距中,MPW和PAS显著小于参考标准和对照组患者.上气道经三维重建后容积及最小横截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经Activator引导下颌前伸后,实验组患者骨性测量指标及上气道线距均与参考标准接近,上气道经三维重建后容积及最小横截面积显著增大,与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骨性指标、上气道线距及三维重建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后2组患者不同性别之间上气道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多伴有上气道缩窄.Activator引导下颌骨前伸,可改善患者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骨性特征,改善口咽腔和舌根后咽腔部位的狭窄,使上气道容积及最小横截面积增大,缓解上气道缩窄现象.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紫外检测法同时测定血浆L-瓜氨酸和L-精氨酸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 采用三氯乙酸结合加热法除血浆蛋白,用异硫氰酸苯酯(PITC)进行柱前衍生化反应,梯度洗脱,柱温46℃,波长254 nm,进样20 μl,流速1.0 ml/min; 通过分析21例消化道晚期恶性肿瘤病人、21例非恶性肿瘤病人和39例健康人的空腹血浆L-瓜氨酸和L-精氨酸浓度,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两种氨基酸的峰面积和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从0~1 000 μmol/L,两者r=0.999 95。L-瓜氨酸和L-精氨酸的定量下限分别为0.240 μmol/L和0.448 μmol/L。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CVs)分别小于3.4%和7.2%,平均回收率在95.2%~104.1%。血浆L-瓜氨酸/L-精氨酸的比值均值,消化系统肿瘤病人组高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09); 两种氨基酸比值诊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和71.4%。结论 这一新方法可用于临床测定血浆L-瓜氨酸/和L-精氨酸浓度; 与浓度相比,血浆两种氨基酸浓度比值也许是评估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更加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索金威消石颗粒对小鼠痛阈值的影响及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作用。方法:ICR小鼠60只随机分入金威消石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组和对照组,分别经胃灌注不同剂量金威消石颗粒、双氯芬酸钠溶液和蒸馏水,以平板法检测各小鼠给药前及给药后1,2,3,5h的痛阈值。另取ICR小鼠60只,随机分入上述5组,以上法经胃灌注上述液体,每日1次,连续7d。于末次给药后1h,各小鼠由腹腔注射0.7%醋酸溶液0.2mL,计数注射后20min内各小鼠的扭体次数。结果:金威消石颗粒各剂量组在给药后2,3,5h时的痛阈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剂量组3h和5h痛阈值明显高于各组给药前基础痛阈值和1h痛阈值(P<0.01)。金威消石颗粒各剂量组醋酸致小鼠的平均扭体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金威消石颗粒可提高ICR小鼠热板法痛阈值,减少醋酸致小鼠的扭体次数,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5.
近年来,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发病率日益升高。NASH本身可影响其他慢性肝病进展,并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互为因果。由于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缺乏有效防治措施。文章对国内外近5年来的主要文献进行整理,对NASH发病机制的认识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6.
目的:采用1H核磁共振(1H 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胆固醇胆石豚鼠血清的特征性代谢物及金威消石颗粒抑制胆固醇胆石形成的机制。方法:将45只健康成年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服用致石饲料15周,对照组服用常规饲料15周,中药组第8周开始以金威消石颗粒混悬液灌胃8周,2.65 g·kg-1,每天2次。第16周第1天清晨采集所有豚鼠空腹腹腔动脉血1 m L,摘取胆囊收集胆汁,观察胆石形成情况;采用1H NMR技术检测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结果:金威消石颗粒可明显抑制豚鼠胆固醇胆石的形成。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柠檬酸、丙酮、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等含量明显升高(P0.05),乳酸、丙酮酸和谷氨酰胺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血清1-甲基组氨酸含量明显增高,丙酮和组氨酸含量下降(P0.05)。结论:豚鼠胆固醇胆石的形成与能量、脂类及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金威消石颗粒可通过调整豚鼠脂类和蛋白质代谢抑制胆固醇胆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 比较冷刀加电切与等离子杆状电极、电切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择直径≤1.5cm的尿道狭窄患者70例,用冷刀加电切33例,用等离子杆状电极、电切37例,对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失败率进行比较.结果 冷刀加电切手术时间(43.48±10.64)min,并发症8例,手术失败3例;等离子杆状电极、电切手术时间(44.59±10.43)min,并发症3例,手术失败4例.结论 冷刀加电切与等离子杆状电极、电切治疗尿道狭窄手术时间和手术效果类似,但用等离子杆状电极、电切治疗尿道狭窄并发症明显少于冷刀加电切.  相似文献   
99.
多中心住院心内科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住院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前瞻性收集在上海浦东地区六家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病例,分析入选病例的疾病构成和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在不同情况下的发病率,比较CIN组与非CIN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分析CIN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患者197例,CIN发病率8.63%(17例),高龄患者(年龄≥70岁)、女性、合并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心功能Ⅱ级以上、使用较高剂量造影剂(≥180ml)的患者CIN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8.1%(13/72)、14.9%(10/67)、14.1%(10/71)、17.4%(4/23)、22.7%(5/22)、22.2%(8/36)(P0.05)。发生CIN患者与非CIN患者在年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总胆固醇、餐后2h血糖、术前肌酐清除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年龄≥70岁,RR=7.02,P=0.003)、心肌梗死(RR=4.67,P=0.042)、造影剂剂量≥180ml(RR=4.17,P=0.022)是CIN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心内科住院行CAG的患者中CIN的发病率不容忽视;高龄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贫血、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的患者所占比例大。临床工作中应对高龄患者和合并糖尿病、心肌梗死、造影剂剂量较高的患者足够重视,采取合适的措施预防CIN发生。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总结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307例的体会.方法 输尿管结石307例,结石分布在输尿管上段、中段、下段分别为51、97、159例,通过6.9/7.4 F半硬输尿管镜用钬激光碎石.结果 输尿管镜置镜成功率为99.7%,输尿管上、中、下段碎石、排石成功率分别为68.6%、97.9%和99.4%.在输尿管上段碎石过程中并发输尿管穿孔2例.全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高热5例,无输尿管撕脱、断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应用较细的输尿管镜可提高进镜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