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触发性房性期前收缩(APC)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将46例高血压伴APC触发PAf患者(高血压组)的动态心电图进行人工回放,分析触发性APC的起源部位、联律间期(CI)及期前收缩指数(PI),并与35例非高血压伴PAf患者(非高血压组)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患者触发性APC主要来源于左心房上部(61.7%),与非高血压组(59.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高血压组触发性APC的CI及PI分别为(374.1±31.5)ms和0.50±0.05,均明显短(低)于非触发性APC[(443.6±32.6)ms和0.63±0.06,均为P=0.000],也短(低)于非高血压组[(395.7±38.2)ms和0.55±0.08,均为P=0.000]。高血压组APC前心动周期(PC)为(746.2±50.6)ms,显著长于非高血压组[(724.9±70.3)ms,P=0.004]。结论高血压伴PAf患者触发性APC主要起源于左心房上部,触发性APC的CI和PI明显短(低)于非高血压伴PAf患者。高血压患者出现CI较短或PI较低的APC时,应及时处理,防止PAf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心电启动机制。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Af患者63例(高血压组),进行动态心电图人工回放,分析PAf心电触发因素、PAf发作前120、60和30 s房性期前收缩(APB)发作频率及其起源部位,另选老年非高血压PAf患者44例(非高血压组)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心电触发因素主要为APB(66.2%),触发PAf的APB主要来源于左心房上部(61.7%)。高血压组PAf前120、60和30 s APB发作频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高血压组触发性APB联律间期和期前收缩指数均明显低于非高血压组,而期前收缩前心动周期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结论与老年非高血压PAf患者相似,APB特别是起源于左心房上部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Af最主要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c-Ski蛋白在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内皮间充质转化过程中的表达特征及其调控p38信号通路的机制,为心肌纤维化提供新的预防和治疗的靶点.方法 以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uman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HCAECs)为研究对象,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  相似文献   
14.
缩窄性心包炎44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缩窄心包炎的误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资料。分析误诊时间、误诊率和误诊疾病。结果 误诊时间1个月到10年,误诊率58.7%,主要误诊为肝硬化腹水、心肌炎、风心病、冠心病等。结论 临床医师不能满足于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体征及影像资料,应作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干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重构(LVRM)的影响。方法80例AMI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n=38)常规治疗,螺内酯组(n=4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40mg/d。在治疗6个月内检测2组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血清透明质酸(HA)及心脏核磁共振,以评价左室纤维化和左室功能。结果治疗6个月后,螺内酯组PⅢNP、HA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LVEF明显升高,延迟强化灶体积明显下降(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可进一步抑制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参附在不同类型休克急救中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入组130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参附干附组。并根据休克始环节各分为3个亚组,在治疗半小时后观察血压水平变化。结果不同类型的休克组、不同剂量的初始多巴胺剂量组是否使用参附对于血压升高变化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容量性休克各多巴胺剂量组使用参附无统计学差异;血管源性休克0~2μg·k-1·min-1组使用参附后血压水平升高较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休克0~2μg·kg-1·min-1组使用参附后血压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参附在休克急救中有明确的升血压作用,在心源性休克的作用可能最好,在低血容量性休克容量未补足前常规剂量的参附可能无效果。心源性、血管源性休克患者可能通过使用参附减少多巴胺的使用剂量。大剂量使用多巴胺合用参附对血压改善可能无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多中心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多中心调查住院冠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上海浦东地区六家医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资料,分析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入选患者197例,CIN发病率8.63%(17/197)。老年人(年龄≥70岁)72例(36.5%),糖尿病71例(36.0%),高血压148例(75.1%),心功能Ⅱ级以上者22例(11.2%)、心梗患者23例(11.7%)。发生CIN患者与非CIN患者在性别、年龄、2型糖尿病、术前心功能、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总胆固醇、术前及术后肌酐清除率(Ccr)、术后血肌酐(Scr)、术后肾小球滤过率(GFR)、多只冠脉病变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显示高龄(年龄≥70岁,相对危险度RR=7.3,P〈0.05)、女性(RR=3.6,P〈0.05)、心肌梗死(RR=5.6,P〈0.05)、造影剂剂量≥180ml(RR=4.0,P〈0.05)是CIN的危险因素。结论:心内科住院行CAG和PCI的患者CIN发生率较高,糖尿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CIN公认的高危因素普遍存在;年龄70岁以上、女性、心肌梗死、较高造影剂剂量可能是心内科住院行CAG和PCI者CIN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半卧位对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压(CVP)检测值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收住加强监护病房(ICU)的30例成年危重患者为监测对象,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方法,分别检测平卧位、30°半卧及45°半卧时CVP、平均动脉压(MA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半卧位对CVP、MAP和SpO2值的影响.结果 CVP值随着体位抬高而逐渐升高(F =116.699,P<0.01),但MAP和SpO2无显著变化.平卧位CVP与30°半卧和45°半卧CVP值均呈直线正相关(r =0.949,0.847,P<0.01),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CVP平卧=-1.242+1.022×CVP30半卧,CVP平卧=-1.527+0.902×CVP45°半卧.结论 半卧位可使CVP检测值偏高,平卧位CVP值与30°半卧和45°半卧CVP值均呈直线正相关.该结果可为需半卧位的重症患者准确评估CVP检测值提供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