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47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51.
目的探讨下肢原发性慢性静脉功能不全(PCVI)患者血小板高敏性对单核细胞跨内皮迁移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PCVI患者和正常人群,提取两组受试者不同体位时下肢静脉血液并分离其洗涤血小板悬液,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的transwell膜,根据洗涤血小板来源分成空白对照组、PCVI患者站立30min组、正常人站立30min组、PCVI患者晨起平卧位组及正常人晨起平卧位组,各组transwell上室中注入200μl单核细胞悬液(单核细胞浓度为5×105个/ml)和对应的洗涤血小板悬液200μl共同培养,分别在2、4、8、24h后计数并比较各组transwell下室中单核细胞数量。结果在接种共同培养2h和4h后,各组transwell下室中单核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自8h后和24h后,PCVI患者站立30min时较其他组别transwell下室中单核细胞数量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transwell下室中单核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压力变化引起的血小板活性异常是导致PCVI患者静脉管壁单核细胞异常增多的重要原因,可能与该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
下肢静脉疾病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有致残的可能,因此国家每年丧失了大量的劳动力和耗费巨额的医疗 费用.近年来,随着对下肢静脉疾病病理生理和病因认识的逐渐深入以及技术进步和社会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治策略发生了深刻 的变化[1].  相似文献   
5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国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经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确诊的2742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下肢静脉疾病中,DVT占22.39%.男女之间患病率无差异;DVT常见临床症状是患肢肿痛(92.34%),浅静脉曲张(32.57%),皮肤色素沉着(24.95%),及溃疡形成(18.45%).DVT易累及左下肢;混合型最常见,占60.09%.80.23%的DVT患者存在危险因素.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40岁(76.29%)、手术操作史(12.18%)、严重创伤史(8.42%)、妊娠和产褥期(4.87%)等.最常见的手术类型依次为普通外科手术(26.05%),血管外科手术(23.35%),妇产科手术(20.96%),骨科手术(16.47%)和泌尿外科手术(7.49%).原发性血液高凝综合征占全部DVT患者的0.22%.结论 DVT占下肢静脉疾病的22.39%,临床症状以患肢肿痛最多见.DVT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40岁、手术操作和严重创伤史.原发性血液高凝综合征是DVT不可忽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4.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并发症的防治及其相关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新治疗方法。其有别于传统的血管介入治疗理念,不在血管腔内而是在血管壁间形成一夹层通道而重建下肢血供。在操作技术上SIA遵从腔内血管介入治疗的绝大部分原则,但在SIA过程中也有其特殊的并发症发生和相关的技术要求。本文就SI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常见的并发症及其相关的防治技术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5.
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s,VM)的治疗是目前临床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硬化剂注射、介入栓塞及激光等微创治疗方式已取得肯定疗效.我院于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应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腔内治疗VM 1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下肢静脉疾病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疾病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有致残的可能,国家每年因此丧失了大量的劳动力并耗费巨额的医疗费用.近年来,随着对下肢静脉疾病病理生理和病因认识的逐渐深入、技术进步及社会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治策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105例患者,共114条患肢,其中23条行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5条行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4条行髂静脉介入治疗,2条行腘静脉外肌袢形成术,38条行曲张浅静脉剥脱术,部分联合交通静脉结扎和(或)溃疡清创植皮术,22条行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术,部分联合溃疡清创植皮术,17条行单纯溃疡清创植皮术,3条行溃疡清创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术。结果:患肢症状明显缓解率57.0%,部分缓解率40.4%。6条患肢溃疡未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9年,7条患肢溃疡复发,4条患肢转流桥闭塞。结论:依据准确的血流状态评价、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创伤和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应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3例(均属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峡部外伤后裂口伴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肾下腹主动脉瘤6例,其中1例选择应用连体带膜支架移植系统,另1例选择单臂带膜支架释放系统和对侧髂总动脉封堵系统,联合股-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结果 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死亡2例,1例Stanford B型,术后24小时内死于夹层破裂;另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第3天死于心肌梗死.28例病人随访疗效满意.结论 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创伤和动脉瘤安全、成功率高、创伤小.  相似文献   
59.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大、中动脉的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在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增生过程中复杂的病理变化。在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病变中比较常见。经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内膜剥脱术、旁路转流术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  相似文献   
60.
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分类和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动脉血流中断、闭塞动脉远端组织灌注不足、循环障碍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根据缺血程度不同,受累肢体可出现不同临床表现,轻者患肢皮肤苍白、皮温下降、疼痛、组织萎缩等,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重者最终因末梢组织坏疽或溃疡,不得不截肢而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