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CT-GPLB)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CT-GPLB检查,观察穿刺的成功率及并病变诊断的准确率,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0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190例仅行1次穿刺就成功取出活检样本,10例患者行2次穿刺才成功取出活检样本;200例患者中140例患者确诊为恶性肿瘤,47例为良性病变,未能明确诊断13例,穿刺物为糜烂组织。确诊率为93.50%(187/200),恶性肿瘤确诊率70.00%(140/200);其中发生针道出血39例,气胸24例,未出现呼吸困难者。结论对存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给予CT-GPLB诊断,诊断结果较为精准,安全性较高,创伤小,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将患者分入A组(n=72,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和B组(n=28,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实验室和预后相关指标;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气促程度、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B组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1年再入院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老年食管裂孔疝(HH)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患病情况,并探索抗反流手术(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老年GERD合并HH对OSA的影响。 方法 根据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将77例HH合并GERD患者分为OSA组,和非OSA组。对所研究指标进行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OSA组患者AHI、ODI、LAT、ESS评分、血清IL-8、TNF-α水平高于非OSA组,LSaO2低于非O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水平与AHI、ODI、LAT正相关,与LSaO2负相关(r = 0.647、0.579、0.477、- 0.312,P均<0.05);血清IL-8水平与AHI、ODI正相关,与LSaO2负相关(r = 0.422、0.501、- 0.330,P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AHI、ODI、LSaO2、LAT、ESS评分、GERD-Q评分、血清IL-8、TNF-α水平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血清TNF-α差值与AHI、ODI、LAT差值正相关,与LSaO2差值负相关(r =0.329、0.408、0.529,- 0.312,P均<0.05);手术前后IL-8差值与AHI、ODI、LAT差值正相关,与LSaO2差值负相关(r =0.343、0.371、0.350,- 0.330,P均<0.05)。结论 老年GERD合并HH患者OSA的患病率较高,男女患病比例接近,以轻中度OSA为主。通过抗反流手术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反流症状,也能改善OSA的病情及相关炎症反应,术后需针对OSA进行随访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支气管扩张症(支扩症)急性加重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4月在本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支扩症患者481例,纳入符合入组条件的191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116例,年龄17~86岁,平均(59.23±13.34)岁。分析NLR、血红蛋白(HB)、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CRP)和支气管扩张严重程度(bronchiectasis severity index,BSI)以及FAECD积分的相关性;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分别分析BSI及FACED积分的影响因素;分别根据支气管扩张严重程度(BSI)、FACED积分将入组患者分为轻、中、重组,用单因素方差分析NLR在不同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血清NLR(r=0.67)、PLR(r=0.45)、CRP(r=0.56) 和BSI积分呈正相关(P值均<0.01)。血清NLR(r=0.53)、PLR(r=0.43)、CRP(r=0.45)和FACED积分呈正相关(P值均<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LR(β系数1.29,95%CI 0.95~1.72,P=0.01)、CRP(β系数1.24,95%CI 0.68~1.55,P<0.01)对BSI积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NLR(β系数1.25,95%CI 0.70~1.66,P=0.02)、CRP(β系数1.20,95%CI 0.53~1.60,P=0.01)对FACED积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BSI及FACED积分越高NLR水平越高,NLR分别在两种积分不同严重程度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NLR是预测支扩症急性加重期严重程度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6.
静脉血栓中凝血、炎症、免疫和纤维收白溶解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国内外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模型结果证实炎性反应参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形成、扩散和溶解。VTE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白细胞及其各种亚型、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之间的密切联系。本文将着重探讨炎性细胞及其因子在VTE中扮演的角色,为后续探讨VTE的抗炎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于凡珍  陈烁  李家树 《安徽医药》2023,27(3):475-48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血浆锁链素、维生素K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就诊的COPD病人60例为COPD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锁链素、维生素K、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一氧化氮弥散量(DLCO),其中维生素K通过测量血浆非活性基质Gla蛋白(Dp-ucMGP)水平来评估;采用Pearson分析血浆锁链素、维生素K水平与IL-6、TNF-α、FEV1%、DLCO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病人血锁链素[(3.03±0.96)μg/L比(1.83±0.89)μg/L]、Dp-ucMGP[(11.24±1.45)μg/L比(8.93±1.78)μg/L]、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指标FEV1%、DLC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不同进展期分组,30例AECOPD组病人血浆锁链素、...  相似文献   
8.
DNA甲基化是指由DNA甲基转移酶催化S-腺苷甲硫氨酸作为甲基供体,将胞嘧啶转变为5-甲基胞嘧啶的反应。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可作为恶性肿瘤的首发症状或肿瘤治疗后的复发症状,与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相关,预后极差。MPE主要发病机制为肺癌或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以及原发性肿瘤侵犯胸膜。研究者通过对胸腔积液生物标志物的分析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但特异性均存在争议。随着参与MPE形成的多个信号通路的不断发现与完善,以DNA甲基化修饰为代表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致力于从基因水平对MPE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与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PCT/Alb,即PAR)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18年1月~2021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489例老年C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07年IDSA/ATS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SCAP)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重症组(n=297)与重症组(n=192),同时根据SCAP患者28天内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n=73)与存活组(n=119),比较各组间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史等)、CURB-65评分、PAR、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eu%)、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红细胞沉降率等有无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PAR与患者28天内病死率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识别PAR临界点。结果 重症组PAR水平均明显高于非重症组(P<0.05),死亡组PAR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R为SC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AR在预测患者28天内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5,阈值为0.1673(特异性为74.8%,敏感度为67.1%,P<0.001)。结论 PAR对老年C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临床预测价值,PAR越高,病情越严重,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